追求“语言”与“精神”的自然融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笔者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起初,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班级管理困难。我将阅读作为突破口,选择了《童年·成长》这一主题,推荐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真可谓是“一本书改变一个班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人”,能够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笔者认为,它是润物无声的重要德育途径,能够为儿童终身成长奠定基石!
  【实践及误区】
  如何组织儿童开展课外阅读,并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目前课外阅读存在以下误区:
  1.因“偏食”而形成阅读误区
  小学阶段,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还不成熟,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兴趣,导致“受力不均”。
  2.因“涉奇”而形成阅读误区
  “涉奇猎异”是人的普遍心理,课外阅读中,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取”,余者不顾,忽略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一目的,反被奇闻轶事所吸引。
  【思考及调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使阅读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其中进行德育渗透,净化其心灵呢?
  一、“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给予阅读时间
  “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能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我们应引导学生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我们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适当选择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而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因此,我们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它的德育功能,广泛的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探究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必须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
  (1)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
  (2)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3)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例如,教师和学生拿出喜爱的书籍建成“班级小书屋”。又如,教师与一些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实践证明,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四、“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生发,促进人格发展
  课外阅读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多元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课余,同学们会三五成群大谈读书体会,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所读作品也渐渐突破漫画、猎奇之类的作品,阅读的范围更广泛,品位更高雅了。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可喜的现象。课外阅读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使学生逐渐形成鉴别与批判能力。
  五、“拓展延伸”向“自我教育”升华,接受熏陶感染
  德育内容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在学生身上得到内化,渐渐地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教育的影响深远,恒久可靠。至今,保尔在烈士墓前想到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仍在我们心中回荡;《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们“大丈夫生天地间,应以天下为己任,终生不移”仍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激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仍时时敲打着我们。
  新课标下,德育的内容极其丰富,找准了让课外阅读指导和德育携手同行的切入点,一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并结出“语言”与“精神”同生共长的累累硕果。让我们且行且思!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如果运用好评价,有时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消除自卑  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时候,不少老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她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障碍。这名学生对五年级新开设的英语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属于“前讲后忘”的类型,但笔者并没有放弃她。第一周教了15个字母,默写时她只默对五个,不少同学都嘲笑她。我打断了学生们的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稍有不乐意,便对着家长大发雷霆。即使这样,爷爷奶奶也大都是笑脸相迎,这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不许别人说,不让别人管。五年级的孩子,因为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来临,经常会有些不顺心的事,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如何正确发泄,是他们急要学习的
“以学定教”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学定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实践与策略,以求抛砖引玉。  一、做好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起点  要把握教学的起点,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按照课标的规定,按照教材的进度,在多
1.世界之旅日本时装品牌Sacai去年年初在巴黎开启的“Boniour Sacai”系列主题限时店于近日来到北京,登录SKP-S百货三层的StationS概念空问,以“NIHAO Sacai”之名,呈献多个品牌全新系列,及与Eragment Design、A.P.C、Canada Goose等品牌的特别合作系列。  2.闪耀时刻今年9月初,Yilan Jewelry登陆纽约地标式建筑纽约时代广场纳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报》第398期刊登的《开学,你排座位了吗?》一文后,颇有感想。文章认为: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学生的座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订座”电话、“买座费”等不良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正确对待学生座位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也逐渐成为学校和教师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给学生排座位,本是班
一、确定研究个案  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也常常不及格。因此,老师对他的判断是,这个学生不要好,学
红唇,作为美丽的标志之一,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红唇,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女性接纳了自己的美,悦纳自我,不仅让形象迷人,更高调彰显着女性独特的气质。因此,美人们的红唇形象也经久不衰地在银幕上流转,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红色的不同可能。优雅矜贵  缎光的红色与美式复古的优雅完美融合,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饱和度的美式复古美学体系下,每天只以妆后形象示人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同样偏爱这一抹
写景类文本主要是指写景状物类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民俗风貌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从而实现唤醒审美感悟、传递作者情意、体察生活美好的散文。这里的景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虚拟景物、人造境不同,写的是真景真物,真社会,真自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类文本占有相当多的篇目,而且每篇课文在它所在的年级和单元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上好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界牌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我镇共有学生近2800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约占全镇学生总数的70%。目前,中心校38个班级共有学生1900余名,大成桥小学发展到12个班,500多名学生,立新小学6个班有330名学生。饱和的生源一方面造成了村小硬件严重不达标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两所村小100%的外来生源,60%以上的代课教师,给学校的内涵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尤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众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师生一起参与数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常常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用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的,既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而生本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