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美教,上出审美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景类文本主要是指写景状物类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民俗风貌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从而实现唤醒审美感悟、传递作者情意、体察生活美好的散文。这里的景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虚拟景物、人造境不同,写的是真景真物,真社会,真自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类文本占有相当多的篇目,而且每篇课文在它所在的年级和单元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上好这类课文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写景类文本的育人价值:以审美为核心
  每一类文本均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使命。写景类文本有许多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因此这类文本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美
  学生通过阅读写景类文本,透过文字感受生活中的真景真物、真社会、真自然,激发起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观察美、发现美、了解美的热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美好的生活。
  2.鉴赏美
  学生通过对写景类文本所呈现的优美景观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鉴别生活中的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对优美的语言的咀嚼品味,感受遣词造句的美妙,培养审美能力。
  3.表现美
  通过学习写景类文本,提高用自己独特视角发现美的能力,学习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美的手法,从而把自己发现的美表现出来,从而孕育一颗美好的心灵。
  二、写景类文本的教学策略:向着美出发
  美文需要美教,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美,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浸染、培养,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呢?
  1.“理清”文本结构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为写景类文本具有与写人记事类文本不同的写作思路,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领会并学习,所以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让他们抓住文本的结构方式体会并学习。
  2.“赏读”语言情韵美
  文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透过写景类文本的意象我们会发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满腹愁肠。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赏”感悟到作者的情绪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所谓美文还需美读。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蕴含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更深地了解语言的色彩和温度,通过朗读深化自己的情感。随着情感的变化,朗读便会抑扬顿挫,尽情体现其情韵美。
  3.“领悟”主题内涵美
  写景类文本,常常通过借物喻人、借景喻理等方式传达着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学习这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文本的内涵美。
  4.“品析”语句形式美
  写景散文格局结构、章法笔意无拘无束、张弛有度,仿佛流动的音乐,因此,语句的形式美值得学生咀嚼推敲,从而积累美句并逐步学会美的表达方式。
  5.“拓展”想象意境美
  在写景类文本的教学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文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文字外的意境。
  6.“比较”文本个性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比较阅读也是阅读写景类文本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不同的文本,努力发现文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处,感受不同文本的文学风格,欣赏文本的个性美,从而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7.“迁移”写法表达美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读写迁移,让阅读与习作更好地融合,从而把鉴赏美的能力转化为表达美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写景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典型的写景状物、借物抒情的散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法,尝试把自己欣赏到的美景表达出来。
  写景类文本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当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一堂成功的写景文本教学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表达美,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出现了一段中国近代史,历史题材的内容在我们的品德课中该如何教呢?如何让历史在我们的课上具有“德”性呢?我认为,可以在历史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生活。怎样跨越时空能让历史和学生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走近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它是有生命的,它也曾经热血沸腾,它也曾经哀叹流血,它也曾经心灵颤动……品德课中的历史不仅仅是让孩子死记年
一、今昔变化中感知家庭劳动教育的弱化  世人皆知,中华民族的祖先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度。劳动人民在劳作中感悟生活,体会着自然美、人文美,同时也留下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古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训的旗帜是否依旧鲜明?  看今朝的学生们,在“万般兼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大背景的引领下,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粹生活。  为了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转化等解决问题的基本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如果运用好评价,有时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消除自卑  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时候,不少老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她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障碍。这名学生对五年级新开设的英语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属于“前讲后忘”的类型,但笔者并没有放弃她。第一周教了15个字母,默写时她只默对五个,不少同学都嘲笑她。我打断了学生们的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稍有不乐意,便对着家长大发雷霆。即使这样,爷爷奶奶也大都是笑脸相迎,这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不许别人说,不让别人管。五年级的孩子,因为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来临,经常会有些不顺心的事,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如何正确发泄,是他们急要学习的
“以学定教”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学定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实践与策略,以求抛砖引玉。  一、做好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起点  要把握教学的起点,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按照课标的规定,按照教材的进度,在多
1.世界之旅日本时装品牌Sacai去年年初在巴黎开启的“Boniour Sacai”系列主题限时店于近日来到北京,登录SKP-S百货三层的StationS概念空问,以“NIHAO Sacai”之名,呈献多个品牌全新系列,及与Eragment Design、A.P.C、Canada Goose等品牌的特别合作系列。  2.闪耀时刻今年9月初,Yilan Jewelry登陆纽约地标式建筑纽约时代广场纳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报》第398期刊登的《开学,你排座位了吗?》一文后,颇有感想。文章认为: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学生的座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订座”电话、“买座费”等不良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正确对待学生座位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也逐渐成为学校和教师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给学生排座位,本是班
一、确定研究个案  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也常常不及格。因此,老师对他的判断是,这个学生不要好,学
红唇,作为美丽的标志之一,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红唇,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女性接纳了自己的美,悦纳自我,不仅让形象迷人,更高调彰显着女性独特的气质。因此,美人们的红唇形象也经久不衰地在银幕上流转,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红色的不同可能。优雅矜贵  缎光的红色与美式复古的优雅完美融合,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饱和度的美式复古美学体系下,每天只以妆后形象示人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同样偏爱这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