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遭遇校规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学校却不允许我们带手机进校园,学校的规定太没有人情味啦!”
  “手机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存在即合理,关键是我们如何在学校的约束和规范中,求得手机的合理使用。”
  这是我们班同学在“畅所欲言话手机”班会中所讨论的内容。
  手机作为现代人重要的交流工具,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中学校园。手机的走进,既改变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尽管很多学校三令五申,上课期间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还是有学生无视校规的存在,硬把手机带进了校园。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平衡校规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到既照应校规,又不把自己逼上和学生对立的绝路?我的做法是悦纳、规范、监管。
  悦纳——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手机本没有错,错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既然屡禁不止,那我们就要学会悦纳。悦纳,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有时候我们越反对,反而越会强化学生的反抗意识。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如临大敌,或形成职业习惯,看到了就“没收”,这样会置我们于尴尬的境地。
  凡事都有两面性,学生有或没有手机,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觉得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那就鼓励学生选择过一种没有手机的校园生活;如果有学生坚持把手机带进学校,我们就先欣然接受。
  但,对于坚持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要让其明白,上课玩手机是一种“违规”行为,如果不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就会与校规相撞,既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班级的发展。这样先把上课玩手机置于一种见不得阳光的“偷偷摸摸”境地,使带手机的学生有一种心理不能承受之重。当做一件事承担的风险和背负的谴责超出了做这件事带来的愉悦时,每个人都会掂量一下,权衡利弊,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姿态。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会不以为然,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或“以身试规”,在上课时使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信息,虽然这部分人数较少,但很顽固,我们不可漠视。
  规范——民主制定公约
  悦纳的过程其实是暴露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哪些同学上课偷偷用手机,作为班主任,要心知肚明,然后占领班级舆论的制高点,营造氛围,酝酿、出台手机使用公约。既然是公约,就需要大家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公约的制定,如果缺少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就会缺少生命力,执行的阻力也会比较大。
  当然,公约的制定过程,也是消化不良情绪的过程,更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融合,实现班级美好发展愿景的过程。为此,班主任要与学生达成共识:上课使用手机属于“违规”行为。若违反,就得接受惩罚。而惩罚的措施,由全班商议后,将讨论结果交付班长记录后打印、张贴,并要求每人都与班主任签订手机使用合约,作为政策在班级执行。这样,执行的阻力会小很多,特别是涉及到真处理时,被处理人一般无话可说。
  监管——不折不扣地执行
  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就有了系统脱敏的时间,执行起来就不再困难。而规则的执行力度在于执行人,所以,一旦付诸行动,班主任就要坚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具体措施是,班主任可请每位同学登记手机号码,并和家长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学生手机进入班主任监管状态。上课期间随机拨打学生登记的号码,如果是开机状态则视同于使用手机。也可借力科任教师及全体同学,相互督察。
  这虽然有点让个别学生难以接受,但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因为老师不能时时刻刻巡视检查,而且即使巡视,也有检查不出来的可能。如果全靠老师的检查,则执行力度是达不到的,必须发动全体同学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躲避或存有侥幸心理。
  一个班级是有自己的气场的,大部分同学在公约出台之后会自觉地遵守,他们不仅不会让老师操心,还会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榜样,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态度对少数同学也会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班级有了强大气场的存在,再加上制度的规范,手机带来的问题基本上能成功化解。
其他文献
北京市怀柔区教育系统现有公办独立法人单位64个(高中3所,初中13所,小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直属幼儿园3所,镇乡中心幼儿园9所,另有职业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在建学校2所:四幼、一○一中学怀柔分校;中心单位11个),共有师生40422人,其中在职教职工5535人(专任教师3627人),离退休教师2319人,在校学生32568人(区直学生19191人,占学生总数59%;平
为了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和省(区)设有督学,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层层设有教研机构。有序的、制度化的督导和研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就基层学校而言,有条件的学校也设置了分学科的教学督导人员(通称督导员),意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很好的措施。关键是如何优化这股力量,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设置督导员的初衷,为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深化基础教育改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阶段性工作,是学校从一般走向优秀的过程。学校品牌建设一般为三种途径:一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进行品牌建设,形成品牌学校,这种途径可以称为
品牌阐释: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生命教育”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倡导基于生命成长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要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来进行教育。“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就是用成熟热情的生命,用积极乐观的生命,用善良正直的生命,用幸福美好的生命,用拼搏向上的生命,用勇于担当的生命去影响稚嫩的成长中的生命。“影响”就是去说教化、去形式化,发挥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润
叶企孙  (1898——1977)  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叶企孙还被誉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  李政道、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对1994年5月初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MM5相当准确地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以及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2)在弱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选择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股票市场、实际货币余额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的动态调整以及各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本文选择向量误
以往的研究表明,UvrD解旋酶与核苷酸的切除修复功能相关,但其机制并不明确。美国纽约大学的Epshtein等人在近期的研究中揭示了大肠杆菌UvrD解旋酶在核苷酸切除与修复中所扮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一直采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学校以外的任何团体、个人,包括学生的家长,都不能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只是配合学校的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然而,学校教育只是个体成长中的一个阶段性经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的丰富和社会的多元时刻冲击着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和渠道既快捷又广泛,接触的是一
编者按: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拥有手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出于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考虑,很多中小学校有规定,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到校。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学校规定的死板,另一方面,是学校抱怨学生的不守纪。因而,因手机而引发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抗并不少见,新闻也屡屡报道学校突击检查没收甚至砸毁学生手机的现象。  手机遭遇校规,您对这样的矛盾是怎么看待的?在自己的工作中又是怎么处理这一矛盾的?  我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