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微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呢?我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价值观和心理倾向等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提高生物学素养。教师要利用创设情境、分工协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转基因食品知识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并思考、分析,最后通过交流得出结论。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他们的性别、兴趣爱好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想法设计成研究性课题,并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新思维来完成,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便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1.将课堂表现评价与综合实践评价相结合。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个人创新能力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补充,我们在评价时万万不可忽略。要让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
  2.将过程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固然重要,课后的学习习惯也是检验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会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会不会对作业的错误进行反思改正,会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
  3.在实验操作中将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如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同学虽然认真去做,但是由于缺乏灵气和悟性总做得不尽如人意,老师如果只按结果给出实验操作的得分,难免会伤害一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操作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到情感态度的评价。对那些自始至终顽强地将实验进行到底的同学给予鼓励性的合理评分。这样,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才能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适应新课改。
  编辑:张昀
其他文献
高等数学课是一门涉及面广,收益面大,服务于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肩负着为后续课程服务的重任,因此,数学教学要按照“基础理论教学以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落实“打好基础,突出应用,强化能力,适当延伸”的目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已不能
摘要:物理讲评课是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遇到的一类课型,通过讲评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并且在这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本文就物理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上好讲评课阐述了高中物理讲评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讲评课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常见课
?筝我静坐在教室的窗前  ?筝看到窗外是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和天空永不衰老的容颜  阳光在大地上蔓延  大地张开热情的双臂  构想着明天的輝煌  我在窗前感受每一个感人的细节  内心的激动像把握不住的火苗  燃烧动人心魄  窗外的草地上盛开的小花  溅起点点生命的激情  当教室书声再次响起  我目睹到一粒粒种子悄悄燃烧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原则;实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81—01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宜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原
〔关键词〕 习作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84—01  快乐习作就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积极主动地写作,积极主动地评价,使快乐始终贯穿于习作教学中。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农村学生乐于写作,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丽,享受习作的快乐呢?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
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厌学现状,本文简论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通过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美,尝到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带来的愉快,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教师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同化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增强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导读;内涵;课堂;朗诵;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109—01  一、导读为先,引导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
〔关键词〕 数學教学;模型;构建;三角函数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120—01  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的公式、概念较多,知识的涉及面广,解题的技巧性较强.在解某些三角函数问题时,常规的思考方法是由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但有些问题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要求我们改变思
通过对设备管理中数字地图的研究,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应用于设备管理。利用设备管理数据库中的记录,将单个的实体模型组合成设备场景地图;利用OpenGL处理场景的绘制及场景与用户交互的方法,提升管理系统的人机界面,增强数据表现力,实现了设备的可视化管理。
摘要:分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在中职教学中应用多年,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并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就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二者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帮教;分组    一、分组教学法的探讨  分组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情形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