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结“爱的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给孩子好的榜样,相信孩子,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主要就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和睦;树立榜样;释放孩子;相信孩子;塑造人生
  家庭教育是第一环境,孩子美好的未来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这种精神压力常常施加于教育中。比如,孩子的考试分数成为许多家长在教育上追求的目标,用分数的高低来定优劣。当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心情就很坏,随之把大人的情绪带给了孩子。整个家庭每天埋没在这片“乌云”之中,久而久之,孩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害无益!在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应学会成长、学会教育。
  一、营造和睦,树立榜样
  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和睦相处、一言一行、对每件事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时的互相激励、支持赞赏都是孩子的榜样,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当意见不一致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当误解孩子时,要主动道歉。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避开消极情绪的影响。父母因为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不如意和压力时体现出来的愁苦不堪,火气冲天,伤心欲绝,尽量避开孩子去发泄,让孩子呈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遇到了困难可以一起跟孩子商量,但不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可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当孩子与家长讨论学校的人和事时,家长应该有意地引導孩子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理解和互相帮助;每一位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亮点”,我们要用心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长期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发展兴趣,释放孩子
  爱孩子要了解他们。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用无知的“爱心”剥夺了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可能也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做了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或者“拔苗助长”或者“对牛弹琴”。遇到许多学生都提到过:“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我的爸爸妈妈太爱我了,不准我做这做那,跑步骑车怕我摔了;做饭怕我烫着;切菜怕切着手;和同学出去玩又怕我迷路……我好羡慕别人!”要知道,孩子天生是活泼好动的。活动是孩子机体内部的需要,懒惰更不是他们的天性,小朋友的兴趣是丰富多彩的。要善于从孩子的“心”出发,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进行支持和包容。画画、唱歌、打球、骑车劳动等,只要孩子喜欢的兴趣,家长们都应该支持。孩子可能因为父母要他参加那样的活动而不是他选择喜欢的闷闷不乐。在生活中,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应该创设和珍惜与孩子一起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此外还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在主动中积极接受,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发展孩子的思维,这样的活动才能持之以恒。从小积极主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才能够热爱生活!
  三、亲近大自然,展现真性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心灵,使他们接触社会、触摸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儿童的功课表排满。”如果说繁华的都市生活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那么亲近大自然则给孩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活泼是孩子的天性,一次周末的爬山活动,和孩子一起放风筝,到郊外游玩,跟大自然紧紧拥抱,沐浴阳光,迎着微风奔跑,孩子们就会充满活力。
  四、相信孩子,塑造人生
  孩子做错事时要批评,让其知错能改。当遇到无可奈何的事情时不能骂,不要居高临下,粗暴专制,动不动就打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鼓励是积极人生的催化剂,是孩子进步的号角,是树立孩子信心的原动力。父母要善于对孩子说:“你行!只要你愿意试一试,你一定可以!”那他们会很乐意地坚持一件事,并且勇往直前。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例如:孩子想做风筝,却总也做不好,我们就应该对她说:“你一定能做好的,我们再试一试怎样?”假如你责备她,认为她干不成,那她也许就真的什么也干不成。只有在我们的鼓励下,风筝才会随着孩子快乐的笑声飞上天空。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最好的体现是孩子健康地成长,热爱生活最好的表现就是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父母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制造快乐,营造幸福家庭,让孩子成为健康快乐的人。愿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愿所有的家庭教育都能带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創新,大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和应用。在教学方式改革下,体验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下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探讨了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最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偶然的机会,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博士的一节课,钱志亮副教授不愧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四大名嘴之一。他从“教”字解读伊始,从“教”字之演变娓娓道来,分析之精辟,点拨之绝妙,过渡之自然,最终,道出“孝道文化是中国最最根本的东西”。但是,几经周折,中国的传统美德精髓之一“孝”似乎愈走愈远,我们作为传授文化工作者,重新让“孝”走近我们的学生,走进我们的校园和家庭是很有必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小学)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作为推动阅读的主体——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我进行了以下阅读推动尝试: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就成了我们班级推动阅读的第一步。  一、我想读——  如何引导?通过四个“感”来完成:  1.仪式感  生活,有时需要一点仪式感,阅读,也需要仪式感。我与家长、学生一起制订书单,一起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刻板、机械、单一的教学活动可能难以让学生生出兴趣和热情,去主动地认知,渐而思考分析,并从中感受乐趣,生出持续性的探究之心,逐步建构起自我认知的框架和系统。从蒙昧的启迪到智慧的催生,都需要课堂教学建立在灵活自由的空间之上,学生学习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把数学课堂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载体,创设富有活力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发,能够主动
摘 要:我校小学英语面试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途径。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测评使每学期一次的口语测试常规化,弥补了英语传统笔试的不足,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英语、交际英语,从而使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口语能力的发展趋势有明确把握。重点探讨在新课标精神下如何针对小学阶段同年级各层次学生进行分层和小组合作英语口语课堂测评,以此作为对小学英语口语测评实践的补充。  
(宁夏长庆小学)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观点,它的实施对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会或不喜欢写作文,整体语文成绩就很难提高。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在单元习作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加强小学作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勤于练笔的习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目的,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一、水到渠成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反思是
摘 要: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回顾和这个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老师用包容、理解和关爱来帮助他们往前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和这个孩子的相处中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对待他们,应该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爱心,让每一朵花绽放成他们需要的样子,让每一颗幼苗,吮吸教育的养料,让教育的苗圃繁花似锦、枝繁叶茂!  关键词:真诚;接纳;包容;理解;关爱  他——个子不高的男孩,课上课下总是沉默寡言。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
(新疆兵团第五师88团学校)  摘 要:语文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积累入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积累、朗读、练笔,循序渐进,以此促进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积累;朗读;练笔;习作兴趣  语文是有灵魂和生命的学科,你找到了什么,你就可以给学生呈现什么,你走到了怎样的高度,学生就跟着你走到这样的高度。语文是一片神圣的土地。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中,我也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对于农村的孩
摘 要:以《圆圆的沙粒》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探究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识字;写字;有效性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材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  二、学情分析  到了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1600字,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接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