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是我们永远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也是所有老师心中的一个痛,那么究竟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文中作了详细解答。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尊重;心理
一、“学困生”的成因
什么是“学困生”呢?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问题,或者学习成绩和绝大多数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本文确定的“学困生”,是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成为学困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描述成如下几种现象。
1.从好奇到恐惧
当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此产生好奇而急于了解、观察。
初中学生在面对英语这种新语言项目时,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普遍希望掌握这一新的语言,因而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增加,英语词汇量不断丰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法紧随教学步伐,逐渐成为整个学习队伍中的落伍者。这些学生最后表现出无奈和彷徨,面对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对英语学习逐渐出现害怕、恐惧心理。
2.从自信到自卑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有力量、有能力承担和完成某些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和理想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个学生潜意识中还是要求进步的,“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恒心,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低下水平,自尊心遭到伤害,从而产生悲观情绪,这就最终形成了“差等生”。
3.从乐于接受到产生反感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参加一门新学科的考试,接触一位新老师时,起始阶段都有一种心理满足需求,希望出现新的奇迹,能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和肯定。但当知识深度加深,教师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考试压力不断增大时,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害怕考试,厌恶记忆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句式结构的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持反感态度。
二、“学困生”的转化
要想帮助“学困生”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还必须找准症结才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爱和尊重是转变学困生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肯定、表扬。这使我想起我刚工作时曾经教过一个姓苏的同学,那个学生身强力壮,号称班上的一霸。怎么处理这个学生呢?硬对硬肯定不行,正好,我在挑选班级干部人选,有一次他课后找我,要求做班干部,我愣了一下,接着暗自窃喜。这正是一个极佳的机会,我对他说:“行啊,我可以答应你,但是要通过民主选举,一个月后你能用你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首肯,我就选你做班干部。”最后这名同学竟然真的渐渐地改变自己,不仅做了班干部,最后还考上一所不错的学校。这件事件告诉我,信任是转变差生的一剂良药。
2.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学困生自尊心
的关键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而学困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我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长处,挖掘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记得我教过一(4)班一个孙同学,她是一位女生,基础不好,智商也不是很好。有一次下课后她找我要求调位子,她的个子很高,在班上女生中是最高的,成绩是最差的。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帮她调。后来我想,她既然提出这个要求,说明她还是想提高自己成绩的,我何不以此为契机,帮助她一下呢?于是我给她提出条件,有学习成绩的也有遵守纪律的,答应她有了进步就向前调一个位子。这样她有了动力,经过一学期,她的位子到了前面,更关键的是她的成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环节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的分数也会成为学困生坠入深渊的一个根本原因。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平时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总是以表扬为主。在平时的测验或默写中,有的同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加以辅导,或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去重新复习后,让其再参加一次考试,但后一次的评分标准要比前一次高。通过时间证明,大多数学困生能够通过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
学困生现象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而转化工作也很难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更新观念,让自己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永远充满活力与新意,这样最终我们会发现,“学困生”,想说爱你其实很容易。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初级中学)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尊重;心理
一、“学困生”的成因
什么是“学困生”呢?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问题,或者学习成绩和绝大多数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本文确定的“学困生”,是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成为学困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描述成如下几种现象。
1.从好奇到恐惧
当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此产生好奇而急于了解、观察。
初中学生在面对英语这种新语言项目时,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普遍希望掌握这一新的语言,因而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增加,英语词汇量不断丰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法紧随教学步伐,逐渐成为整个学习队伍中的落伍者。这些学生最后表现出无奈和彷徨,面对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对英语学习逐渐出现害怕、恐惧心理。
2.从自信到自卑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有力量、有能力承担和完成某些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和理想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个学生潜意识中还是要求进步的,“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恒心,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低下水平,自尊心遭到伤害,从而产生悲观情绪,这就最终形成了“差等生”。
3.从乐于接受到产生反感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参加一门新学科的考试,接触一位新老师时,起始阶段都有一种心理满足需求,希望出现新的奇迹,能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和肯定。但当知识深度加深,教师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考试压力不断增大时,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害怕考试,厌恶记忆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句式结构的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持反感态度。
二、“学困生”的转化
要想帮助“学困生”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还必须找准症结才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爱和尊重是转变学困生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肯定、表扬。这使我想起我刚工作时曾经教过一个姓苏的同学,那个学生身强力壮,号称班上的一霸。怎么处理这个学生呢?硬对硬肯定不行,正好,我在挑选班级干部人选,有一次他课后找我,要求做班干部,我愣了一下,接着暗自窃喜。这正是一个极佳的机会,我对他说:“行啊,我可以答应你,但是要通过民主选举,一个月后你能用你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首肯,我就选你做班干部。”最后这名同学竟然真的渐渐地改变自己,不仅做了班干部,最后还考上一所不错的学校。这件事件告诉我,信任是转变差生的一剂良药。
2.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学困生自尊心
的关键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而学困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我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长处,挖掘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记得我教过一(4)班一个孙同学,她是一位女生,基础不好,智商也不是很好。有一次下课后她找我要求调位子,她的个子很高,在班上女生中是最高的,成绩是最差的。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帮她调。后来我想,她既然提出这个要求,说明她还是想提高自己成绩的,我何不以此为契机,帮助她一下呢?于是我给她提出条件,有学习成绩的也有遵守纪律的,答应她有了进步就向前调一个位子。这样她有了动力,经过一学期,她的位子到了前面,更关键的是她的成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环节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的分数也会成为学困生坠入深渊的一个根本原因。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平时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总是以表扬为主。在平时的测验或默写中,有的同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加以辅导,或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去重新复习后,让其再参加一次考试,但后一次的评分标准要比前一次高。通过时间证明,大多数学困生能够通过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
学困生现象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而转化工作也很难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更新观念,让自己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永远充满活力与新意,这样最终我们会发现,“学困生”,想说爱你其实很容易。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