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穴”原是用于演艺界的名词,是指一些演员为赚外快私自外出演出,后来扩展到教师、医生等各个行业,含义也相应发生变化,现指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活动。
在大学里,总有这样一群人,平时上课他们是听话的好学生,到了下课、周末、寒暑假这些课余时间,他们则脱去学生的外衣走出校门,利用自己的技能做兼职,我们便称这一类人为校园里的“走穴族”。
校园“走穴族”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逐渐演化成一种时尚。“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形形色色的学生“达人”们,在学习之余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结伴或独自一人外出“走穴”。“走穴”在他们看来,是体验生活,更是为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增加砝码。
丰富生活,激情飞扬
“周五晚上去后海酒吧演出;周六动身去坝上参加张北音乐节;周日夜里飞奔回学校赶作业,周一要交……”正在学“计量经济学”的飞飞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计量”上,而是“计算”着自己课余时间的档期安排。
飞飞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是校艺术团里的骨干,通晓吉他、贝司、架子鼓、葫芦丝、巴乌、手风琴等多项乐器演奏,飞飞被学校艺术团的师姐推荐去给人伴奏。飞飞背着琴去了,到了才知道主角是著名的民谣歌手。因为飞飞的即兴演奏能力很强,听过两遍曲子就能合奏,民谣歌手与他一拍即合,当即邀请他共同去西安参加音乐节。
两天的异地演出生活,飞飞感受到了舞台上下的热情激荡,感受到了一班年轻人对音乐理想的单纯追求与渴望,“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状态,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从此,飞飞爱上了“走穴”,开始频繁接“跑场子”的活儿,每周末到后海的酒吧里去“以琴会友”,参加各种音乐节演出,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赚钱从来就不是我的唯一目的,大学生活就该丰富多彩。”
体验生活,为就业增加砝码
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女生小芸,两周前刚刚结束了一项大型活动的播音工作。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走穴”都走到人民大会堂去了。
小芸算是老资格的“走穴族”了,在蓝色港湾给“男人装”国际嘉年华做路演、给电子词典配音、主持各种展销会,电子、科技、药品等各行业都有,有时一天就能有上千元的收入。谈到几年的“走穴”生活,小芸认为在专业上、经历上都很有收获。小芸还提到,一次经历了一个暑假的走穴,回学校上播音课,老师就说她进步了一大截,对稿件的理解透彻、深刻,有了质的飞跃。
面对就业形势,小芸丝毫没有恐慌,她相信自己四年所学,加上不断“走穴”积累的社会经验会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平台去发展。
实践所学,学业兼职两不误
F2.8影音工作室的主人是一名大三的女孩,她叫可可。工作室专门拍摄婚礼、个人写真、毕业写真。可可的第一次拍摄是去父母朋友的儿子家客串婚礼摄像,可可的技术让父母的朋友赞不绝口。
一发不可收拾,又接了两个校友的毕业写真,这让可可看到了市场前景。可可很热爱摄影,大学所学专业就是摄影,她决定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利用业余时间经营。可可的全部家当包括:爸爸在她20岁生日时送给她的价值2万多的索尼摄像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她和一个在家待业的中学同学商量合伙经营,现在他们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尽管拍摄、剪辑占去了她好多的睡眠时间,可可声称,自己绝对是好学生,“我从来不旷课,多无聊的课我都上!”因为上班族基本都是周末或者假期结婚,“正好符合我的业余时间,学业、兼职两不误。”
梦想实现,无悔青春
猴子,85后男生,皮肤黝黑,帅气,痞痞的笑容里透着阳光。和大多数喜欢音乐的学子一样,猴子的许多日子在琴弦上寂寞成长,他又和大多数爱音乐的人不一样,他的青春在“走穴”中慢慢展现出真实靓丽的色彩。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河南师范大学旁边的一个名叫“星期八”的小酒吧里,猴子听到别人弹着吉他唱歌,那种感觉让他兴奋着魔。“歌手在尽情歌唱的时候神情是那么迷人!那种场景在听众听来、看来,都是一种享受,真是棒极了!”猴子说。
于是,猴子就抱着吉他来这个酒吧当驻唱歌手,开始了他的驻唱生涯。在这里他遇到了另外两个“知音”——小楠和张扬,他们一见如故,几人一拍即合,便组建了一支乐队。
大学生活对于猴子来说又多了一门“必修课”,那就是乐队排练。夏天闷热的排练房就像蒸笼一样,他们就赤膊上阵,有时会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排练,有时会因写出一段好旋律,几个大男生兴奋得像小孩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地下青春,彼此默契的配合,或一个眼神的交流,就是我们无声的语言。”
渐渐地他们也有机会参加一些音乐节,并被大家慢慢熟悉、喜爱。有一次,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摇滚演绎酒吧邀请他们去演出,这着实让他们兴奋了许久。演出当天猴子和伙伴到达场地后才发现,同台演出的竟然还有国内的大牌乐队“左右”乐队。“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梦想真的可以触手可及!”猴子沉浸在回忆之中。
谈到“走穴”经历对他的意义,猴子说“与那些没日没夜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走穴’使我将用心追求的梦想变为现实,并书写出人生一段无悔的青春!”
光芒遮掩下的辛酸
得不到理解
不过,“走穴族”的这些“十八般武艺”,未必能得到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们的认同。飞飞的计量经济学老师便认为他的演技没有“使用价值”,浪费学习时间。而他背着琴“昼伏夜出”、“通宵达旦”,在宿舍管理员阿姨看来是夜不归宿。
因为外出演出总是回来很晚,不得不去求宿管阿姨。有次回来已经两点多了,被敲门声惊醒的阿姨终于震怒了:“又是你!你晚上干嘛了?怎么生活那么不检点!”飞飞无奈,只能穿过无灯的夜路,在通宵自习室坐了一晚。
华彩背后的辛酸
“别看我在台上走秀那会儿挺风光的,在台下你根本想象不到要受多少苦。别羡慕哥,哥连个传说都不是。”闵浩向记者打趣道。
闵浩,郑州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1.83米的身高,肩宽腰窄,这样的好身材再加上俊朗的面容,在校园里就算很快地走过,也丝毫不减“百分百”回头率。
街头商铺促销走秀,影楼模特做推广,网店“麻豆”做宣传,偶尔还客串一下伴郎,这些都是闵浩的“活儿”。“有次我参加一个短期培训,形体老师让学员头、颈、脊椎、臀、腿、脚后跟呈一平面紧贴在墙上,保持1个小时,结果大冬天里很多人都直冒汗,我也觉得自己吃不消。”闵浩一边说一边摇头,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惨痛”模样。
就连“走穴族”中的佼佼者猴子,也曾遭受不少打击。“在酒吧里,人们似乎并不喜欢或者说并不在乎你唱的是什么,在消费者眼里我们就是歌手,仅此而已。” 有次他在演唱的时候,有两个喝得醉醺醺的客人打了起来,现场一片混乱,老板不耐烦地对他说:“停停,你别唱了,下来吧!”猴子发现这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结束了在那里的“走穴”。“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一种侮辱。”
别看这些校园里的“走穴达人”们表面光鲜,可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艰苦的奋斗和说不尽的委屈辛劳。
中国传媒大学的小芸告诉记者,自己大一刚出来“走穴”的时候什么工作都做过,多次被骗。做过抄写工作,几千字才给几块钱,叠过中国结,叠一个才拿两毛钱,叠到一定数量才能拿钱。“所有让你事先交钱的都是骗人的。”小芸第一次上网找礼仪兼职,去中介公司面试时对方极力夸她,然后让她交钱,声称交上380元后就可以给她介绍各种兼职面试机会。后来,小芸果然接到二三十个面试电话,几乎使她跑遍了全北京城,可去了几次她发现其实人选早已经定好,安排面试不过是中介在糊弄人。
一次小芸在车展展厅做介绍,隔两个小时介绍一次,一次介绍半个多小时,还要跟观众互动。就这样在展厅里站着,一天下来脚都肿了。“打死我也不会再做了!”小芸说:“我是一个主持人,一个传播者,不要做留声机。”
饱受争议
其实,“走穴族”这个群体还是饱受争议的。有人说,大学生“走穴”就是不务正业,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更何况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没学好,也就没有过硬的实力,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7到头来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也有人说,大学生出去“走穴”赚钱,会培养他们的功利意识,慢慢变得商业化,使他们一切都向钱看。同时,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也会使他们认为赚钱并不一定非要完成学业,最终慢慢荒废学业。所以,不管怎么说,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而不是玩什么“走穴”。
有些学生“走穴”要靠媒介来牵线,万一没找到靠谱的媒介,那第一课就要从“上当受骗”开始学起。“走穴”有时带来的利润是可观的,既然已有了“钱途”,难免会想还要不要学业上的前途。
合理“走穴”,掌握生存之道
一位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老师表示,“走穴”使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精力有限,频繁“走穴”令他们顾此失彼,荒废学业,“因为睡眠不足,身体可能会出现问题:又因缺少社会经验,被骗上当也时有发生;另外,孩子们的安全始终是老师最担心的。总之,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走穴’。”
诚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穴”会造成休息不足,浪费一定的精力,学生还要承受学习、工作双方面的压力,从而会对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他们的担心也并不无道理。
但在笔者看来,大学生“走穴”总体来说是“得大于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学校里的老师所无法传授给东西。
大学生通过“走穴”,也许会有部分额外收入,从而缓解大学里因高昂的花费带来的经济压力。但相对于此,“走穴”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带来了社会实践的经验。正如一个“走穴族”所说,“赚钱从来不是我的目的,大学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难题,然而几乎每一个就业岗位都会对求职者有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这是大学很难给予的,“走穴”却可以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增加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砝码。
另一方面,“走穴”也可以使大学生更早的了解社会的残酷,培养他们将来在社会的生存之道以及培养他们当前的危机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剩余的大学生涯里珍惜眼前时光,及时补充各方面知识,以应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
随着大学由象牙塔变成开放的学习平台,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发现并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尽早融入社会。因此大学生“走穴”显然是一个必然现象,学校也会逐渐推出诸如弹性学制、强化能力考核等方法来应对。
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秘书长路鹏对“走穴”现象持肯定态度。他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这些大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的运行,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
(编辑王琳琳)
在大学里,总有这样一群人,平时上课他们是听话的好学生,到了下课、周末、寒暑假这些课余时间,他们则脱去学生的外衣走出校门,利用自己的技能做兼职,我们便称这一类人为校园里的“走穴族”。
校园“走穴族”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逐渐演化成一种时尚。“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形形色色的学生“达人”们,在学习之余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结伴或独自一人外出“走穴”。“走穴”在他们看来,是体验生活,更是为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增加砝码。
丰富生活,激情飞扬
“周五晚上去后海酒吧演出;周六动身去坝上参加张北音乐节;周日夜里飞奔回学校赶作业,周一要交……”正在学“计量经济学”的飞飞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计量”上,而是“计算”着自己课余时间的档期安排。
飞飞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是校艺术团里的骨干,通晓吉他、贝司、架子鼓、葫芦丝、巴乌、手风琴等多项乐器演奏,飞飞被学校艺术团的师姐推荐去给人伴奏。飞飞背着琴去了,到了才知道主角是著名的民谣歌手。因为飞飞的即兴演奏能力很强,听过两遍曲子就能合奏,民谣歌手与他一拍即合,当即邀请他共同去西安参加音乐节。
两天的异地演出生活,飞飞感受到了舞台上下的热情激荡,感受到了一班年轻人对音乐理想的单纯追求与渴望,“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状态,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从此,飞飞爱上了“走穴”,开始频繁接“跑场子”的活儿,每周末到后海的酒吧里去“以琴会友”,参加各种音乐节演出,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赚钱从来就不是我的唯一目的,大学生活就该丰富多彩。”
体验生活,为就业增加砝码
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女生小芸,两周前刚刚结束了一项大型活动的播音工作。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走穴”都走到人民大会堂去了。
小芸算是老资格的“走穴族”了,在蓝色港湾给“男人装”国际嘉年华做路演、给电子词典配音、主持各种展销会,电子、科技、药品等各行业都有,有时一天就能有上千元的收入。谈到几年的“走穴”生活,小芸认为在专业上、经历上都很有收获。小芸还提到,一次经历了一个暑假的走穴,回学校上播音课,老师就说她进步了一大截,对稿件的理解透彻、深刻,有了质的飞跃。
面对就业形势,小芸丝毫没有恐慌,她相信自己四年所学,加上不断“走穴”积累的社会经验会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平台去发展。
实践所学,学业兼职两不误
F2.8影音工作室的主人是一名大三的女孩,她叫可可。工作室专门拍摄婚礼、个人写真、毕业写真。可可的第一次拍摄是去父母朋友的儿子家客串婚礼摄像,可可的技术让父母的朋友赞不绝口。
一发不可收拾,又接了两个校友的毕业写真,这让可可看到了市场前景。可可很热爱摄影,大学所学专业就是摄影,她决定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利用业余时间经营。可可的全部家当包括:爸爸在她20岁生日时送给她的价值2万多的索尼摄像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她和一个在家待业的中学同学商量合伙经营,现在他们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尽管拍摄、剪辑占去了她好多的睡眠时间,可可声称,自己绝对是好学生,“我从来不旷课,多无聊的课我都上!”因为上班族基本都是周末或者假期结婚,“正好符合我的业余时间,学业、兼职两不误。”
梦想实现,无悔青春
猴子,85后男生,皮肤黝黑,帅气,痞痞的笑容里透着阳光。和大多数喜欢音乐的学子一样,猴子的许多日子在琴弦上寂寞成长,他又和大多数爱音乐的人不一样,他的青春在“走穴”中慢慢展现出真实靓丽的色彩。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河南师范大学旁边的一个名叫“星期八”的小酒吧里,猴子听到别人弹着吉他唱歌,那种感觉让他兴奋着魔。“歌手在尽情歌唱的时候神情是那么迷人!那种场景在听众听来、看来,都是一种享受,真是棒极了!”猴子说。
于是,猴子就抱着吉他来这个酒吧当驻唱歌手,开始了他的驻唱生涯。在这里他遇到了另外两个“知音”——小楠和张扬,他们一见如故,几人一拍即合,便组建了一支乐队。
大学生活对于猴子来说又多了一门“必修课”,那就是乐队排练。夏天闷热的排练房就像蒸笼一样,他们就赤膊上阵,有时会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排练,有时会因写出一段好旋律,几个大男生兴奋得像小孩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地下青春,彼此默契的配合,或一个眼神的交流,就是我们无声的语言。”
渐渐地他们也有机会参加一些音乐节,并被大家慢慢熟悉、喜爱。有一次,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摇滚演绎酒吧邀请他们去演出,这着实让他们兴奋了许久。演出当天猴子和伙伴到达场地后才发现,同台演出的竟然还有国内的大牌乐队“左右”乐队。“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梦想真的可以触手可及!”猴子沉浸在回忆之中。
谈到“走穴”经历对他的意义,猴子说“与那些没日没夜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走穴’使我将用心追求的梦想变为现实,并书写出人生一段无悔的青春!”
光芒遮掩下的辛酸
得不到理解
不过,“走穴族”的这些“十八般武艺”,未必能得到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们的认同。飞飞的计量经济学老师便认为他的演技没有“使用价值”,浪费学习时间。而他背着琴“昼伏夜出”、“通宵达旦”,在宿舍管理员阿姨看来是夜不归宿。
因为外出演出总是回来很晚,不得不去求宿管阿姨。有次回来已经两点多了,被敲门声惊醒的阿姨终于震怒了:“又是你!你晚上干嘛了?怎么生活那么不检点!”飞飞无奈,只能穿过无灯的夜路,在通宵自习室坐了一晚。
华彩背后的辛酸
“别看我在台上走秀那会儿挺风光的,在台下你根本想象不到要受多少苦。别羡慕哥,哥连个传说都不是。”闵浩向记者打趣道。
闵浩,郑州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1.83米的身高,肩宽腰窄,这样的好身材再加上俊朗的面容,在校园里就算很快地走过,也丝毫不减“百分百”回头率。
街头商铺促销走秀,影楼模特做推广,网店“麻豆”做宣传,偶尔还客串一下伴郎,这些都是闵浩的“活儿”。“有次我参加一个短期培训,形体老师让学员头、颈、脊椎、臀、腿、脚后跟呈一平面紧贴在墙上,保持1个小时,结果大冬天里很多人都直冒汗,我也觉得自己吃不消。”闵浩一边说一边摇头,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惨痛”模样。
就连“走穴族”中的佼佼者猴子,也曾遭受不少打击。“在酒吧里,人们似乎并不喜欢或者说并不在乎你唱的是什么,在消费者眼里我们就是歌手,仅此而已。” 有次他在演唱的时候,有两个喝得醉醺醺的客人打了起来,现场一片混乱,老板不耐烦地对他说:“停停,你别唱了,下来吧!”猴子发现这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结束了在那里的“走穴”。“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一种侮辱。”
别看这些校园里的“走穴达人”们表面光鲜,可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艰苦的奋斗和说不尽的委屈辛劳。
中国传媒大学的小芸告诉记者,自己大一刚出来“走穴”的时候什么工作都做过,多次被骗。做过抄写工作,几千字才给几块钱,叠过中国结,叠一个才拿两毛钱,叠到一定数量才能拿钱。“所有让你事先交钱的都是骗人的。”小芸第一次上网找礼仪兼职,去中介公司面试时对方极力夸她,然后让她交钱,声称交上380元后就可以给她介绍各种兼职面试机会。后来,小芸果然接到二三十个面试电话,几乎使她跑遍了全北京城,可去了几次她发现其实人选早已经定好,安排面试不过是中介在糊弄人。
一次小芸在车展展厅做介绍,隔两个小时介绍一次,一次介绍半个多小时,还要跟观众互动。就这样在展厅里站着,一天下来脚都肿了。“打死我也不会再做了!”小芸说:“我是一个主持人,一个传播者,不要做留声机。”
饱受争议
其实,“走穴族”这个群体还是饱受争议的。有人说,大学生“走穴”就是不务正业,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更何况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没学好,也就没有过硬的实力,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7到头来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也有人说,大学生出去“走穴”赚钱,会培养他们的功利意识,慢慢变得商业化,使他们一切都向钱看。同时,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也会使他们认为赚钱并不一定非要完成学业,最终慢慢荒废学业。所以,不管怎么说,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而不是玩什么“走穴”。
有些学生“走穴”要靠媒介来牵线,万一没找到靠谱的媒介,那第一课就要从“上当受骗”开始学起。“走穴”有时带来的利润是可观的,既然已有了“钱途”,难免会想还要不要学业上的前途。
合理“走穴”,掌握生存之道
一位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老师表示,“走穴”使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精力有限,频繁“走穴”令他们顾此失彼,荒废学业,“因为睡眠不足,身体可能会出现问题:又因缺少社会经验,被骗上当也时有发生;另外,孩子们的安全始终是老师最担心的。总之,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走穴’。”
诚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穴”会造成休息不足,浪费一定的精力,学生还要承受学习、工作双方面的压力,从而会对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他们的担心也并不无道理。
但在笔者看来,大学生“走穴”总体来说是“得大于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学校里的老师所无法传授给东西。
大学生通过“走穴”,也许会有部分额外收入,从而缓解大学里因高昂的花费带来的经济压力。但相对于此,“走穴”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带来了社会实践的经验。正如一个“走穴族”所说,“赚钱从来不是我的目的,大学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难题,然而几乎每一个就业岗位都会对求职者有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这是大学很难给予的,“走穴”却可以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增加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砝码。
另一方面,“走穴”也可以使大学生更早的了解社会的残酷,培养他们将来在社会的生存之道以及培养他们当前的危机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剩余的大学生涯里珍惜眼前时光,及时补充各方面知识,以应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
随着大学由象牙塔变成开放的学习平台,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发现并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尽早融入社会。因此大学生“走穴”显然是一个必然现象,学校也会逐渐推出诸如弹性学制、强化能力考核等方法来应对。
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秘书长路鹏对“走穴”现象持肯定态度。他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这些大学生更早地参与社会分工和实践,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的运行,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掌握生存之道。
(编辑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