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八种打开方式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在劳动中构建生涯规划
  专家点拨
  我国既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之问,又有“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之训。因此,将生涯规划引入劳动教育之中,让学生在对各行各业工作的体验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建立劳动观念与劳动技能,也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思路。
  精彩案例
  北京市市教委开通了北京市初中学生学农学工选课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让学生们提前选课。在所有的套餐中,“六盘山高原有机亚麻籽油课程”显得十分特别,因为它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的。除了融合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点之外,它还让学生化身“亚麻籽油的生产经营者”,撰写推广营销方案,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职业体验。
  02在劳动中学会珍视生命
  专家点拨
  许多学校会把类似“孵小鸡”等活动布置成学生的课后作业。但由于没有事先教授足够的相关知识,导致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碰到各种困难,甚至半途而废。不管是种植物还是养小动物,首先都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珍视与呵护,是一种责任。因此,强调养育的过程而非结果产出,将生命教育植入劳动教育之中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很可取的思路。
  精彩案例
  滨滨、和和是杭州市滨和小学饲养的两匹矮脚马,个子小,性格温顺,深受孩子们喜欢。每到中午,小朋友们就会去马棚照顾两匹小马,给它们喂胡萝卜,带它们遛弯,还会通过小队义演、义卖,为它们募集粮草。小母马和和的怀孕让全校师生期盼不已,然而她却遭遇难产,小奶马因此死亡。老师特地挑选了母亲节来举办小马的告别会,把小马没能存活的事告诉小朋友们。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们理解母爱的伟大与生命的可贵。
  03在劳动中掌握生存技能
  专家点拨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不需要人亲力亲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愈发容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缺少生活常识又匮乏生存技能。常言道,居安思危。遭遇天灾、人祸,碰到极端情况要如何应对、如何自保,这些也是应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授给孩子的。
  精彩案例
  当前国内基础教育“重课堂、轻实践”,造成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在生活中遇到灾难的防护和自救能力也普遍缺乏。因此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借鉴了国外一些中学开设的生存训练课,将户外拓展及各種野外生存、急救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让高中生在走进大自然的同时掌握一到两门体育运动技巧,并且提高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04在劳动中体会休闲娱乐
  专家点拨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休闲而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将休闲教育的理念融入劳动教育,既能满足个人爱好,发展特长技能,又能开阔视野,健康身心,增加心流体验。
  精彩案例
  因为疫情,全国统一实行停课不停学。在家长全面复工、孩子无人监督的情况之下,两江巴蜀中学把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号召学生用学习的激情、爱好的闲情、劳动的热情为家人分忧。两江巴蜀中学引导学生挖掘学科资源,用创造性的劳动丰富课余生活,如重做物理课中的小实验,重拾美术课中的手工制作,研究信息课中的电脑编程等。很多学生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通过阅读、书画、电脑编程、手工创作等妥善安排课余的时光。
  05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专家点拨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学会感恩是一种需要学习的待人、接物、处事的原则。学会感恩需要途径,当今的独生子女,大多习惯了父母长辈无条件的爱与付出,因而常常忽视了父母们的生养之艰。通过劳动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结合,让孩子们尊重每一份劳动,感恩每一份付出。
  精彩案例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五小学的刘大维老师,在农村任教的时候,每学期在班内都组织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教学,令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今天,我是父母”的劳动体验活动。事情源于一个同学告诉刘大维,他父亲每月轻松挣8000块钱。其实,这位同学的父亲只是建筑队一名每月只有3000元的水泥搅拌工。为此,刘大维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周末和父亲、母亲或者其他亲人干同样的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天,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周一全班交流。
  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收了一天的玉米,有的同学搬了一天的砖……所有学生的感受都是太累了,做父母太不容易,都表示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同学,他泣不成声地说:“父亲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十分感谢这次活动,让自己对父亲有了真正的了解。”引导孩子学会感恩,靠灌输和说教是不够的,一定要在实践中亲身经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06在劳动中亲近自然
  专家点拨
  “以为西红柿长在树上”“分不清菠菜与莴笋”……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孩子们,看不到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离自然、离土地越来越远,缺乏自然常识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大城市的孩子们认识、了解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果蔬菜品,不失为劳动教育的又一种打开方式。毕竟,不劳动,何以亲近自然?
  精彩案例
  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用乡村土锅灶烧菜……这是杭州富阳富春七小组织的为期两天一夜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的构成内容。2019年4月,全国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杭州富阳区洞桥镇正式授牌成立,今后,富阳区将组织近44000余名三至八年级学生,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类似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让学生们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   07在劳动中形成正确价值观
  专家点拨
  青少年正处于节节拔高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形成过程中。如果对劳动缺少正确的认识,长期远离劳动,就会影响价值观,认为劳动不值得一做,甚至认为劳动是低贱的。在劳动教育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将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精彩案例
  中山市南头三鑫学校的刘显老师,曾在班里组织开展了一场“劳动是否有高下之分”的辩论赛,令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孩子认为,自己的爸爸管理着一家大公司,几百人靠他吃饭,他的劳动,会比一般环卫工人的劳动更有价值;而另一个孩子认为,自己的爸爸只是个公司中层,但对于他的家庭来说,爸爸的劳动是不可或缺的。这场辩论赛让刘显发现:给孩子们融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另一场发生在大学的奖学金事件与刘显的观念不谋而合。2018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武汉高校中率先设立“勤劳奖学金”。据学校介绍,学校设立“勤劳奖学金”,强调“非家庭經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目的就是要发挥更广泛的辐射引领效应,不再让“热爱劳动”“勤工助学”等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定“标签”,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在辛勤劳动、努力奋斗中自我发展,获得幸福生活。
  08在劳动中创造财富
  专家点拨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通过一以贯之的劳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正确的财富观念:既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艰辛,也明白财富要靠双手劳动创造,没有捷径可走。让劳动教育走进青少年,在劳动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正确的财富观念。
  精彩案例
  2019年4月,为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学习生存和创造财富的本领,培养分享、互助和关爱的精神,怀化市河西学校组织师生及家长志愿者到中方县桐木镇华汉茶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茶园负责人介绍了茶叶的基本常识和采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本次采茶活动的评比细则后,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开始了“采茶大比拼”。在用自己采来的茶叶换取到劳动报酬后,尽管只有几十元不等,但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争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据悉,“采茶大比拼”研学实践活动是该校特色校本课程“财商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明白财富来之不易,增强赚钱理财的能力,努力成为集高财商、高智商、高情商于一体的新时代青少年。
其他文献
临行前,你朝我口袋里塞了一张蓝色便笺。你写道:有的人,就算是为他付出了全世界,他也不见得会在残忍的背后,为你留下一道温暖的疗伤之门。我忽然增添了几许内疚,可那又怎样?在那个年纪,很多时候,面子往往大过爱情。  风风火火的故事开头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如此安静地坐在成都的锦里,用回忆的笔触描摹你那些浓墨重彩的过去。  那时,你是位梳着马尾的纯情少女。十七八岁,刚念大一,具体是哪个专业,我忘了。
听说一期一推荐不够看?智库悦读重磅升级了!每期,我们将邀请一位热爱阅读的智库会员为读者推荐个人当月最爱图书top3!其中,需至少包含一本教育类图书推荐。凡个人荐书在“好老师智库”官方微信平台获得超过52个赞的老师,还将额外获得“好老师智库荐书官”的荣誉证书!  作 者:(美)丹尼·斯蒂尔、(美)托德·威特克尔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如果你是一名学校管理者,
我是一只茧,在枝头上轻轻依偎,阳光透过丛林撒下斑驳的影,抚慰着我的心灵,无声无息,慢慢苏醒。我是一只蝶,在丝茧中呢喃轻叹,心中闪烁着青山秀水,挣扎不已。冲破障碍,撕烂的碎片在阳光下随风散去,无声的蜕变,化茧成蝶,实现了从懵懂校园到社会生活的实质转变。  ——编者按    我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实习的一年时间里,我曾坐过“冷板凳”、受过不公平待遇,从天之骄子到任人使唤、端茶倒水的“丫头”……期
庚寅盛夏,在琉璃厂抱璞斋,我有幸见到了国画大师何海霞的后人——画家何长春先生。拜读了他最近创作的以山水、荷花为主的画展。其大气恢弘,端庄宁静的画风,不但吸取了何海霞的绘画语言技巧,又开拓了自己对国画的表现力。其画风把观画者引向更清晰、更辽阔、仿佛有阵阵清风的境界里畅游。  论其国画,和其它任何艺术门类一样,都非常讲究师承画派。这也是自然形成的文化现象和生活需要的风气。何长春正是何海霞的传承者。何海
高慧明: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高考数学命题与考试研究专家,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校长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受邀在全国做有关班级管理、科学备考、数学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报告多场,已出版个人专著《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高慧明班级高效管理艺术》等8部,应邀主编、参编教材和教学著作30部。现任教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
案例介绍:  高一男生A,考入高中前一直担任班长,还曾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但考入高中后,没有当选班委,心里已有失落之感;在学期结束评选三好学生时,又名落孙山,他感觉自己比被评为三好学生的B和C同学更为优秀,便大发雷霆,追查不投他票的同学,寻机报复;对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学,制造谣言,恶意中伤。  在学校老师稍有批评,便扎老师车带,给老师起外号,找茬跟老师作对,跟同学争吵。把别人对他的真诚赞扬看成是
象棋、人生,似是而非。象棋,显然有很多与人生不可比的异点:下棋可以请求悔棋,人生几乎没有后悔药可吃,下棋以半步之差决胜负,人生相差很大一段距离仍可追赶,谁笑到最后为时尚早,象棋的棋子毫无感情,人生则讲究爱情亲情友情的情商:下棋有时间限制,一般一分钟要下完一步棋,人生的关键一步,允许你思考一天、一月甚至几年……  不过,象棋与人生也有不少共同点,可把象棋当作人生的缩影来加以探索和借鉴:  正确的选择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依据于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Q在青春期遗精的话应该在生活饮食方面注意哪些?不能做哪些姿势?是不是不能多吃肉(肉里应该有激素)?    A遗精,是指在无性交状态下发生的射精现象,常常发生在晚上做梦的时候,所以也称“梦遗”。在清醒时发生的遗精则称为“滑精”。两者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属正常生理现象。首次遗精一般发生在阴毛、腋毛、上唇胡须出现以后以及身体增高最快的一年后期。据调查,现在的男孩首次遗精的年龄大多在1415岁,最小11
现在,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是一个高中女孩。女孩刚刚落座就急切地问道:“马老师,我想问您,考试考得好坏,除了主观原因,是不是还有客观原因?还有,还有同学关系的原因?哎,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说……”  心理咨询的会话不是一般的知识解答,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于是,我引导说,“不用着急。说说看,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或麻烦吗?”  “是这样的。”平静了一些之后女孩说,“我们班同桌都是三个人连排,我正好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