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不受性侵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侵儿童,已经不是一件离我们遥远的事情。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台湾林姓女作家因为无法走出幼时性侵的阴影,采取了结束生命来摆脱这个噩梦。死去的人已经解脱,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思考。
  由全国百名女记者发起的“女童保护”公益组织,连着四年向媒体公开了“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提供了大量对全国31个省市经过严密调查而来的数据,科学可靠。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得出,其中“超八成是熟人作案”“学校和家庭防性侵教育缺失”。而防性侵,也是暑假中家长要注意的一项儿童安全。
  铁的事实
  2016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
  “女童保护”统计,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時,由于案件特殊性、社会认知、传播规律等因素影响,仅有极少量的案件被曝光,社会各方对这一严峻形势关注度仍不够。
  遭遇性侵的女童人数超九成,性侵男童案件同样需重视
  据“女童保护”统计,去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中,女童遭遇性侵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占比7.58%。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同时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在性侵性别中,施害人绝大多数为男性。
  所以,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
  7~14岁受害者居多,农村地区曝光案件首次高于城镇
  在去年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但被性侵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
  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不分地域,农村性侵儿童案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巨大,由于家庭监护的缺失,很多孩子不了解如何分辨性侵害、不知如何应对。
  熟人作案近七成,易于接触儿童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
  从数据分析,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说明在对儿童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需要不断提升防范意识,不给熟人作案留机会。
  超六成作案者为多次性侵,一人性侵多名儿童案件占14%
  性侵犯罪极为隐蔽,且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家长或其他人一旦发现有人性侵儿童,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选择“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纵容施害人多次犯罪。
  家庭或员、网友和未成年入实施性侵现象须引起特别重视
  2016年433起案件中,家庭成员(例如父亲、哥哥、继父等)性侵30起,占比6.93%。家庭监护是保护儿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情况也更为复杂,往往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
  同时,网友作案案例曝光大幅上升,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孩子注意网络交友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防性侵教育的职责在于家长
  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学校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对于孩子的防性侵教育,有97.25%的家长希望学校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
  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要比其他教育困难得多。因为要让他们意识到防性侵的重要性、了解性暴力事件的重要性,又要避免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对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家长不用说得太多,也不用去吓唬孩子,但需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摸了你的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要回来告诉爸爸妈妈。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 告诉孩子什么是隐私部位——背心裤衩覆盖的部位就是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让人看和碰;告诉孩子要勇敢拒绝——家长可以在洗澡的时候告诉他们,身体部位不能让随便碰,因为它们具有私密性,如果有人要来碰身体,要勇敢拒绝,用适当的方法应对,闹着玩也不行;告诉孩子体检时如何保护自己——让医生做体检或诊疗,要在家长、老师、护士等其他人的陪护下才能进行,否则就可以拒绝;遇到坏人时如何保护自己——等孩子再大点,懂得反抗了,可以告诉孩子多种方法,如果没法反抗,实在逃不掉时,先默默地记住对方的长相,以保护自己生命为第一。
  日常中,家长须加强相关教育,让孩子正常与人相处的同时知道如何分辨、预防性侵害。家庭对孩子除了防性侵教育缺失外,相关的安全监护是最重要的。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孩子的内裤和身体私处有无异常,可以在给孩子洗内裤或洗澡的时候不动声色地进行。
  当伤害可能或者已经发生,怎么办
  不论任何情况下,一定要先以保护自己的生命为前提。
  坏人是可以骗的。比如说,叔叔,我肚子不舒服,你去帮我倒点热水。就是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再想办法。比如说实际案例当中,有孩子往下扔纸条,我们可以打破家具,打破花瓶,然后引起周围邻居或者周围人的关注。
  这些措施都没法实施的话,那就一定要默默记住这个坏人的特征,比如哪里有胡子、是否长了斑痣,发色,口音。
  一定要在沿途或者现场,悄悄留下父母熟知或者是别人能够认知自己的一些物品,比如说书包里的书、鞋什么的。
  当下一定不要洗澡,不要清洗身上的衣物,因为这些都是证据。
  (女童保护 由全国百名女记者发起的“女童保护”公益组织,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其他文献
提要: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发现了几个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数据,比如人类在连续11天被剥夺睡眠后会进入无意识状态,在14个g的横向加速度下会器官分离……这些研究数据让人类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极限  人类其实很脆弱  人们经常听说各种各样神奇的生还经历:比如子弹射进脑部还能活下来;从十层楼的高处摔下奇迹生还;或者是在海上漂泊几个月依然存活的例子等。可是,一旦把人类放到海平面上方几千米或者下方几
肝炎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了解肝炎种类、致病病因、传播途径等,将对我们预防、诊断、治疗肝炎有很大帮助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型。据卫生部发布“2012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2.78万,死亡60人。其中,甲肝发病数2067人;乙肝发病数101592
我们的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要用来学习。上学以前要学习说话,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有的孩子学龄前就要学习认字、跳舞、弹钢琴,上学以后要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毕业之后,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专业知识,我们还要从生活中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包括烹调、使用各种工具和电器、骑自行车、开汽车、游泳等各种技能。除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虽然批评孩子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但这其中有很多智慧之道可循。频繁上演的“超限批评”  家长们唠唠叨叨可能是犯了超限批评的错误,那么面对孩子犯错误时,怎样说、怎样做孩子们才愿意听、愿意改呢?首先给大家讲一个超限效应的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聽牧师演讲的时候,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
束胸衣的设计想法本是很好的——把肉挪到该去的地方。具体说就是将腰腹的赘肉上下推挤,达到“丰胸”、收腰、提臀之效,这样胸前戴上珠宝、腰下穿上晚礼服十分好看,因而受到大量女性朋友的亲睐,只是束胸衣是利用机械力生硬排挤腰腹空间,且留下的腰腹围极小,因此对包裹部位压力很大。  压力大小和束胸衣的松紧程度密切相关。比较宽松的束胸衣大约会对身体造成156牛顿(约15.5公斤)的压力,而紧的束胸衣施加的压力可达
家居失火如何逃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和灾难,其中家居失火便是一种。因此,普及必要的防火知识,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家居失火如何逃生。  初起火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扑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  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  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倘若争先恐
斯坦福大学新研发出一种由硅纳米锥和有机导电聚合物覆盖的混合型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在拥有出色性能的同时,能在两方面削减成本——其纳米锥的形状结构允许聚合物涂在开放的空间,减少了对其他材料的需求;而通过用一个简单方法即可形成这种纳米锥体/聚合物混合结构,也降低了工艺成本。
梁小桥,一个知性智慧的女子,一个文笔犀利的专栏作家,一个把孩子当事业的妈妈,用心、用笔记录下了儿子铁锤的成长历程,同时她也在和儿子一起成长着。  儿子给了小桥无与伦比的快乐和幸福,也给了她生活的启迪和感悟。她说,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急躁的人总是直奔目的地,等到达了终点之后,才发现一直未曾欣赏过沿途的美丽风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总是不满和委屈,不满目前孩子的状态,觉得自己辛苦,总是期待在孩子成长
相传为玛雅人制作的水晶头骨,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水晶头骨那鬼斧神工的制作工艺令人咂舌,它真的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吗  玛雅人在约公元前2500年定居中美洲的心脏地带,包括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他们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却在公元约750年神秘地消失。其间玛雅人修建的各种浩大工程金字塔、宫殿和神庙,推算复杂的数学天文历法,还留下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
通常,人们是用眼睛来做出科学发现的。人类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百分之八十以上靠的是眼睛。在科学发现史上,依靠眼睛做出发现的事例屡见不鲜。  不过,人们常常过分地信赖眼睛,而看轻了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的功劳。其实,在发现中,耳朵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依靠耳朵做出的发现同样不可忽视。  以前,鸟类学家发现鸟的新种往往靠眼睛。一种鸟的新种被发现、被鉴定,都是通过对标本的观察鉴别,耳朵总是不被重视。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