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何权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睡眠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长期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长期管理治疗、病因、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2006年5月9日是第八个“世界哮喘日”, 本刊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何权瀛教授谈谈在哮喘防治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哮喘防治策略和我国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对哮喘全面控制提出了八项具体目标,这是呼吸科医生和广大哮喘患者应当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然而,据1998~2000年对16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共8500多名哮喘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哮喘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主要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非预约门诊就诊率和急诊就诊率很高,即使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完全控制率尚还不到5%。
为什么至今我们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哮喘的目标?仔细分析起来,原因很多:首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患者缺乏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缺少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等。其次,尽管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哮喘的认识逐渐深入,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问世,且已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治疗规范,但某些医生和绝大多数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非常滞后,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再次,医患之间缺乏持续、系统的沟通,临床医生忽视哮喘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极等待哮喘患者上门求医(包括门诊和住院),也是哮喘无法得到良好控制的重要原因。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中定义的哮喘控制目标为:最少的(理想是无)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无急诊就医;需用最少量的(或不用)β2受体激动剂;无活动受限,包括运动;最大呼气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正常或接近正常的PEF;最少的(或无)药物副作用。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防控和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3年对哮喘患者进行系统教育管理至今,已坚持了13年,且已形成了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和教育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和体会,谨对哮喘朋友提以下六点忠告:
忠告一: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彻底根治哮喘。
由于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所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均不能彻底根治哮喘,即不能达到“去根”的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和面对的现实。
其实,内科许多慢性病都缺少根治措施,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溃疡病等。特别需要提醒广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轻信一些江湖医生所谓的能根治哮喘的“祖传秘方”,千万不要上当受骗,更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忠告二:哮喘虽无法根治,但可良好控制。
虽然目前不能彻底根治哮喘,但并不代表我们对哮喘束手无策。只要哮喘患者密切配合医生,坚持认真用药并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大家一定要坚信:即使目前哮喘症状控制还不理想,即使在病程中曾出现反复,都不要紧。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现代医学已经为有效防治哮喘提供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案,包括药物和用药方法。我们医院组织的哮喘协会目前已有600多名会员,其中不少人已多年无症状,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忠告三:要与哮喘打持久战,要学会与哮喘长期和平共处。
支气管哮喘与感冒、肺炎不同,它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需要患者与哮喘进行持久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久病心烦,要学会与疾病长期和平共处。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各种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都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只要我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对待哮喘,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忠告四:真正控制哮喘,得靠自己。
长久以来,大家都习惯了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有病找大夫,但对像哮喘这样的慢性病来说,这种方法就不一定完全正确和管用。得了哮喘,当然要去找大夫诊断、治疗,但患者必须认识到,要真正控制哮喘,还得靠自己。因为治疗措施的实施和坚持,必须由患者自己去实现(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病情变化的观察及病情轻重的评估也需要患者自己去做;明确过敏原和脱离、避免接触过敏原也需要患者自己去努力完成。对哮喘患者而言,无论住院,还是看门诊,在其生命长河中都只是一瞬间,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患者自己独自面对,因此大家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并且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哮喘的技术。
忠告五:不要随意更换医生。
在防控哮喘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朋友、是伙伴。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需要一个互相了解、沟通和磨合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哮喘患者最好固定找一两位医生看病,不要随意、频繁更换医生,以便医患双方制定防控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调整防控方案和实施定期随访。
忠告六: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这句话对哮喘患者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减少哮喘复发不仅可以减轻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增强信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大家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步摸清哮喘的诱发因素、发病规律和治疗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止哮喘发作方案,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何权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睡眠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长期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长期管理治疗、病因、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2006年5月9日是第八个“世界哮喘日”, 本刊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何权瀛教授谈谈在哮喘防治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哮喘防治策略和我国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对哮喘全面控制提出了八项具体目标,这是呼吸科医生和广大哮喘患者应当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然而,据1998~2000年对16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共8500多名哮喘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哮喘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主要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非预约门诊就诊率和急诊就诊率很高,即使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完全控制率尚还不到5%。
为什么至今我们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哮喘的目标?仔细分析起来,原因很多:首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患者缺乏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缺少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等。其次,尽管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哮喘的认识逐渐深入,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问世,且已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治疗规范,但某些医生和绝大多数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非常滞后,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再次,医患之间缺乏持续、系统的沟通,临床医生忽视哮喘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极等待哮喘患者上门求医(包括门诊和住院),也是哮喘无法得到良好控制的重要原因。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中定义的哮喘控制目标为:最少的(理想是无)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无急诊就医;需用最少量的(或不用)β2受体激动剂;无活动受限,包括运动;最大呼气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正常或接近正常的PEF;最少的(或无)药物副作用。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防控和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3年对哮喘患者进行系统教育管理至今,已坚持了13年,且已形成了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和教育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和体会,谨对哮喘朋友提以下六点忠告:
忠告一: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彻底根治哮喘。
由于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所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均不能彻底根治哮喘,即不能达到“去根”的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和面对的现实。
其实,内科许多慢性病都缺少根治措施,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溃疡病等。特别需要提醒广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轻信一些江湖医生所谓的能根治哮喘的“祖传秘方”,千万不要上当受骗,更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忠告二:哮喘虽无法根治,但可良好控制。
虽然目前不能彻底根治哮喘,但并不代表我们对哮喘束手无策。只要哮喘患者密切配合医生,坚持认真用药并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大家一定要坚信:即使目前哮喘症状控制还不理想,即使在病程中曾出现反复,都不要紧。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现代医学已经为有效防治哮喘提供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案,包括药物和用药方法。我们医院组织的哮喘协会目前已有600多名会员,其中不少人已多年无症状,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忠告三:要与哮喘打持久战,要学会与哮喘长期和平共处。
支气管哮喘与感冒、肺炎不同,它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需要患者与哮喘进行持久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久病心烦,要学会与疾病长期和平共处。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各种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都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只要我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对待哮喘,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忠告四:真正控制哮喘,得靠自己。
长久以来,大家都习惯了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有病找大夫,但对像哮喘这样的慢性病来说,这种方法就不一定完全正确和管用。得了哮喘,当然要去找大夫诊断、治疗,但患者必须认识到,要真正控制哮喘,还得靠自己。因为治疗措施的实施和坚持,必须由患者自己去实现(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病情变化的观察及病情轻重的评估也需要患者自己去做;明确过敏原和脱离、避免接触过敏原也需要患者自己去努力完成。对哮喘患者而言,无论住院,还是看门诊,在其生命长河中都只是一瞬间,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患者自己独自面对,因此大家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并且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哮喘的技术。
忠告五:不要随意更换医生。
在防控哮喘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朋友、是伙伴。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需要一个互相了解、沟通和磨合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哮喘患者最好固定找一两位医生看病,不要随意、频繁更换医生,以便医患双方制定防控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调整防控方案和实施定期随访。
忠告六: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这句话对哮喘患者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减少哮喘复发不仅可以减轻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增强信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大家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步摸清哮喘的诱发因素、发病规律和治疗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止哮喘发作方案,熟练掌握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