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灵宝经对佛教“劫”的观念的吸收和改造——以《灵宝五篇真文》与“劫运”的关系为中心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灵宝经借鉴佛教“劫”的观念并创立了“劫运”学说.“劫”的观念本身属于印度佛教宇宙论最典型的表现形态.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古灵宝经“劫运”学说实际上否定了其《灵宝五篇真文》作为宇宙本源的性质.将古灵宝经相关论述置于佛道两种根本不同的宇宙论中来考察,可以发现古灵宝经对佛教“劫”的观念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全盘吸收,而是以道教宇宙论为基础对其做了具有关键意义的取舍和改造.因而其“劫运”学说恰恰是对《灵宝五篇真文》宇宙论意义的极大丰富和拓展.弄清古灵宝经“劫运”学说的真正含义及其本质,对于我们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古灵宝经一系列根本性教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浸信会女传教士斐尔德(Adele Marion Fielde,1839-1916)在潮汕地区停留近16年,撰书数部,从西方女性基督徒的视角出发对潮汕民间信仰现象多有观察与记载.通
如何超越情感的干扰而寻求尘世心灵的健康安宁是希腊古典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古典哲学向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传统转型中的教父巨擘,奥古斯丁有丰富的关于情感本质和心灵
从社会合作视角来看,关帝信仰于唐宋之后兴起与兴盛,有其必然性.一是民间社会出现了对普遍性“横向合作伦理”的诉求,亦出现了对能同时表达个体福祉与地方社区、团体、国家多
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其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仍然不能满足血管支架的要求。目前较多报道集中在通过合金化及塑性变形工艺以细化镁合金晶粒从而提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者,也是较早思考儒教问题的人之一.与哲学相比,学界从宗教学视域展开的研究不足.梁氏承认中国人有自己的宗教,也不否认自己是个儒教徒.20世纪初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兴起,许多传统民间信仰常被视为“迷信”“落后”的代表以及社会和国家进步的阻力,受到猛烈批判和抨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国家和知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