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刚结触物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老师要给学生做大量的演示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到揭示事物的本质,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在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后,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些“失败”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从而判断真假对错,能力从而得到提升。本文教师以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通过列举教学事例来说明巧设“失败”演示如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失败”演示实验;初中物理;创新思维
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及理论都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立和验证物理规律离不开实验。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更需要进行实验。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的方式。
1巧设“失败”演示,激发探究的欲望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希望每堂课精彩纷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和规定的内容外,更希望不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逐步培养他们严谨、严肃、科学、执着的科学精神。而作为有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更担任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重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成功演示实验,课前往往都要做大量的准备,所有的课堂演示实验,课前都要预先做一遍,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课堂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很规范、认真、一丝不苟,力求尽善尽美。这样的课简洁、高效无疑是可取的。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我发现,长期用规范的、准确的、有序的操作方式去完成演示实验,有时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意外,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演示實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失败”的演示实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时,准备了几只漏斗和几个乒乓。……向学生展示了器材后边实验边引导学生回答:
漏斗口向上(图1),一只乒乓放进去。
师:“乒乓会掉下来吗?”
生:学生会心一笑(好简单哟)。
然后漏斗口向下(图2),把一只乒乓顶进去,放手后。
师:“乒乓会掉下来吗?”
生:学生捧腹大笑(好白痴哟)。
接下来,我让一名女生上讲台,要她向下吹漏斗(图3)。
师:“乒乓还会掉下来吗?”
此问题一出,有同学迷惑(啥子问题哟)、有同学低语(掉下去、肯定掉下去!可能不会掉下吧?)、有同学正襟危坐、有同学面带不屑一顾的神色、也有同学面带微笑……。我悄悄告诉女生,轻轻向下吹漏斗,乒乓果然如学生所愿:掉下了(满堂一片嗤之以鼻声音)。
“大家别急!再看实验!”现在让女生用力向下吹漏斗(图4)。啊?啊?啊?……乒乓这次并没有掉下去!为什么?为什么?……
师:这次,女同学向下用力吹漏斗,乒乓球并没有掉下去,是什么力量让乒乓球没有掉下去?你能不能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试着画一画?分析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同学来分析乒乓不掉下去的原因:受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力,施力物分别是?)→上下表面压力差→压强差→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规律)。继而又分析为啥轻轻吹气,乒乓会掉下去的缘由,最后同学能轻松得到:有压强差→压力差→小于自重(掉下来),为下一节《飞机的升力》埋下伏笔。
在学生明白规律后,我再让五名男生上讲台向上吹漏斗里的乒乓球(图5),比一比谁会把乒乓吹得高,谁就是冠军。看着他们憋足劲吹气的样子(乒乓就是紧紧的贴在漏斗里),把台下的同学笑的前仰后合。
这样设置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比传统的老师在上面按规则操作,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必然会认真地去思考,思维能力就可以提到提升。有了结论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若让他们设计一架飞机,应当怎样去设计。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思维锻炼的过程。
又如: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故意先让通电导线与小磁针成垂直方向进行演示。
演示时,无论怎样都没有看见书中的现象:小磁针没偏转。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一次,小磁针仍旧不偏转。经过预习的同学都知道:小磁针要偏转。但老师演示时就是不偏转,为什么?增加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的发现去思考,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物理史上很多发明或发现,表面上看是偶然,但科学家为这个“偶然”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物理探究过程是曲折和艰辛的。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物理改变了世界。比如,电的发明,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电磁波的应用,让我们通信变得方便快捷。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奇特”的想法出现,教师善加利用,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信心必然后大增,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创新的意识就会不断得到加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唤起,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物理课堂将变成创新的课堂。
3结束语
物理课堂是生长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思考,用各种办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看似“失败”的演示实验,虽然表面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既增长知识又锻炼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胡贵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0,(8):80-81.
[2]马海龙.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下旬),2011,(3):53-55.
关键词:“失败”演示实验;初中物理;创新思维
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及理论都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立和验证物理规律离不开实验。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更需要进行实验。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的方式。
1巧设“失败”演示,激发探究的欲望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希望每堂课精彩纷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和规定的内容外,更希望不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逐步培养他们严谨、严肃、科学、执着的科学精神。而作为有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更担任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重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成功演示实验,课前往往都要做大量的准备,所有的课堂演示实验,课前都要预先做一遍,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课堂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很规范、认真、一丝不苟,力求尽善尽美。这样的课简洁、高效无疑是可取的。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我发现,长期用规范的、准确的、有序的操作方式去完成演示实验,有时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意外,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演示實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失败”的演示实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时,准备了几只漏斗和几个乒乓。……向学生展示了器材后边实验边引导学生回答:
漏斗口向上(图1),一只乒乓放进去。
师:“乒乓会掉下来吗?”
生:学生会心一笑(好简单哟)。
然后漏斗口向下(图2),把一只乒乓顶进去,放手后。
师:“乒乓会掉下来吗?”
生:学生捧腹大笑(好白痴哟)。
接下来,我让一名女生上讲台,要她向下吹漏斗(图3)。
师:“乒乓还会掉下来吗?”
此问题一出,有同学迷惑(啥子问题哟)、有同学低语(掉下去、肯定掉下去!可能不会掉下吧?)、有同学正襟危坐、有同学面带不屑一顾的神色、也有同学面带微笑……。我悄悄告诉女生,轻轻向下吹漏斗,乒乓果然如学生所愿:掉下了(满堂一片嗤之以鼻声音)。
“大家别急!再看实验!”现在让女生用力向下吹漏斗(图4)。啊?啊?啊?……乒乓这次并没有掉下去!为什么?为什么?……
师:这次,女同学向下用力吹漏斗,乒乓球并没有掉下去,是什么力量让乒乓球没有掉下去?你能不能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试着画一画?分析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同学来分析乒乓不掉下去的原因:受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力,施力物分别是?)→上下表面压力差→压强差→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规律)。继而又分析为啥轻轻吹气,乒乓会掉下去的缘由,最后同学能轻松得到:有压强差→压力差→小于自重(掉下来),为下一节《飞机的升力》埋下伏笔。
在学生明白规律后,我再让五名男生上讲台向上吹漏斗里的乒乓球(图5),比一比谁会把乒乓吹得高,谁就是冠军。看着他们憋足劲吹气的样子(乒乓就是紧紧的贴在漏斗里),把台下的同学笑的前仰后合。
这样设置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比传统的老师在上面按规则操作,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必然会认真地去思考,思维能力就可以提到提升。有了结论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若让他们设计一架飞机,应当怎样去设计。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思维锻炼的过程。
又如: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故意先让通电导线与小磁针成垂直方向进行演示。
演示时,无论怎样都没有看见书中的现象:小磁针没偏转。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一次,小磁针仍旧不偏转。经过预习的同学都知道:小磁针要偏转。但老师演示时就是不偏转,为什么?增加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的发现去思考,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物理史上很多发明或发现,表面上看是偶然,但科学家为这个“偶然”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物理探究过程是曲折和艰辛的。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物理改变了世界。比如,电的发明,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电磁波的应用,让我们通信变得方便快捷。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奇特”的想法出现,教师善加利用,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信心必然后大增,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创新的意识就会不断得到加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唤起,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物理课堂将变成创新的课堂。
3结束语
物理课堂是生长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思考,用各种办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看似“失败”的演示实验,虽然表面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既增长知识又锻炼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胡贵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0,(8):80-81.
[2]马海龙.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下旬),2011,(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