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所以如何让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便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问题;方法
[中圖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2501
所谓分数应用题,指出题者根据实际生活,借助文字表述,要求学生运用分数有关知识进行解答的一类题目。相比于其他知识点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更为抽象,学生若按照原有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很容易出现困境。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以便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能够明晰题目意思,最后能正确求解。
一、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存在的问题
1.未能真正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
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并未真正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有关知识的理解不充分或是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使题目当中已经给出相对明确的信息,由于学生难以将其转变为数学模型,因此没能通过等式与方程式的建立予以正确解题。
2.计算错误
粗心一直是影响学生正确解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虽然列出了正确的方程式,但容易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导致最后解题还是不正确。相比其他类型的题目,分数应用题的计算量较大,也更为复杂、抽象,所以学生在对分数进行变化时便可能产生错误。
3.审题失误
学生审题失误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其一,由于对题目的信息理解有误,所以解题自然受到影响;其二,急于求成,往往匆匆阅读题目后便着手解题,导致忽略题中隐藏的条件,答案自然错误,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二、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必备能力,也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出题者往往会给出一定明显的条件,但也会给出一部分隐藏的条件,所以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审题,方可明晰题目的意思。分数是用以表明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值,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情节入手,分析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之后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同时,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当中的关键点,还需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如这样一道题:“小刚在星期六前往商场买了一盒糖果,共计20颗,其中114的糖果口味为椰子味,剩余均为苹果味。问小刚共买了多少颗苹果味的糖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标准量与比较量,经分析,标准量为20颗,比较量为椰子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数量,所以可列式为20×(1-114)=15(颗)。
2.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相比其他类型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较为丰富,需要学生具有多种解题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拟建新教学楼。如今,该建筑物已经建造至5层,占总层数的115。问新教学楼楼层的总数是多少?”该题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其中一种解题方法,即设该建筑楼层的总数为x层,则可列方程为115x=5,经解答,x=25。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发现,已建层数为5层,其占楼层总数的115,可直接列出算式5×5=25获取答案。如此一来,学生运用了相对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生信心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多种解题思维的培养。
3.联系实际生活检查答案
粗心大意是学生不可避免的情况,且他们不愿意在题目解答之后对结果进行检查,导致出现解题思路与解题方式均正确,但结果錯误的现象。在解答分数应用题中,学生有些错误较为明显,却因为没有检查而被保留了下来。如有这样一道题:“某班级共有学生42名,下课后,317的学生出去踢毽子,班级剩余人数的113学生外出打乒乓球。当前班级剩余人数是多少?”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出现如42-42×317=34等的计算错误,学生若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检查,必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教师也可以此题为例,提醒并要求学生运用生活实例对答案进行反思,以检查解题步骤,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解题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及检查解答步骤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责编杜华)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问题;方法
[中圖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2501
所谓分数应用题,指出题者根据实际生活,借助文字表述,要求学生运用分数有关知识进行解答的一类题目。相比于其他知识点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更为抽象,学生若按照原有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很容易出现困境。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以便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能够明晰题目意思,最后能正确求解。
一、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存在的问题
1.未能真正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
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并未真正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有关知识的理解不充分或是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使题目当中已经给出相对明确的信息,由于学生难以将其转变为数学模型,因此没能通过等式与方程式的建立予以正确解题。
2.计算错误
粗心一直是影响学生正确解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虽然列出了正确的方程式,但容易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导致最后解题还是不正确。相比其他类型的题目,分数应用题的计算量较大,也更为复杂、抽象,所以学生在对分数进行变化时便可能产生错误。
3.审题失误
学生审题失误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其一,由于对题目的信息理解有误,所以解题自然受到影响;其二,急于求成,往往匆匆阅读题目后便着手解题,导致忽略题中隐藏的条件,答案自然错误,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二、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必备能力,也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出题者往往会给出一定明显的条件,但也会给出一部分隐藏的条件,所以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审题,方可明晰题目的意思。分数是用以表明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值,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情节入手,分析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之后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同时,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当中的关键点,还需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如这样一道题:“小刚在星期六前往商场买了一盒糖果,共计20颗,其中114的糖果口味为椰子味,剩余均为苹果味。问小刚共买了多少颗苹果味的糖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标准量与比较量,经分析,标准量为20颗,比较量为椰子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数量,所以可列式为20×(1-114)=15(颗)。
2.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相比其他类型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较为丰富,需要学生具有多种解题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拟建新教学楼。如今,该建筑物已经建造至5层,占总层数的115。问新教学楼楼层的总数是多少?”该题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其中一种解题方法,即设该建筑楼层的总数为x层,则可列方程为115x=5,经解答,x=25。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发现,已建层数为5层,其占楼层总数的115,可直接列出算式5×5=25获取答案。如此一来,学生运用了相对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生信心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多种解题思维的培养。
3.联系实际生活检查答案
粗心大意是学生不可避免的情况,且他们不愿意在题目解答之后对结果进行检查,导致出现解题思路与解题方式均正确,但结果錯误的现象。在解答分数应用题中,学生有些错误较为明显,却因为没有检查而被保留了下来。如有这样一道题:“某班级共有学生42名,下课后,317的学生出去踢毽子,班级剩余人数的113学生外出打乒乓球。当前班级剩余人数是多少?”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出现如42-42×317=34等的计算错误,学生若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检查,必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教师也可以此题为例,提醒并要求学生运用生活实例对答案进行反思,以检查解题步骤,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解题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及检查解答步骤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