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辅导员工作却日益繁重琐碎,工作的内容不断地增加和变化。因此,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需要善于在日常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总结,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党和国家、学校培养更多、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说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第一要务。作为辅导员,要建立一种服务意识,辅导员的責任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走过大学四年,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成才。
  一、明确工作重心
  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深入了解
  1.宿舍。学生宿舍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辅导员在深入宿舍,积极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信息的同时,可以把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宿舍,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
  2.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和班风紧密相连。辅导员深入班级有利于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对班级的财务和班干部的行为也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
  3.课外活动。如果说宿舍和班级活动是日常养成教育的话,那么课外活动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课外活动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保持,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把握四类人群
  1.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工作的主力军,是辅导员的助手,是辅导员联系班级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工作成功的前提。
  2.党员。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领导能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对全局工作的控制力。
  3.贫困生。贫困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感和孤独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学生整体的稳定和贫困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突发事件发生的学生。对于近期有突发事件的学生,辅导员应给予高度关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出问题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以及处理方式,坚持规章制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四、做好基本工作
  1.安全教育与指导。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心理辅导与疏导。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现象,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变化和危机;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及时疏导或转介,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减少和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3.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难愈加突出的形势,使得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非常必要和重要。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
  五、了解信息
  1.校规校纪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并执行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约束个性,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权益,并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学生守规守法的自觉性。
  2.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生源地、家庭及宿舍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熟知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的恋爱情况。
  3.学生课程设置情况。辅导员应对学生课程设置情况有一定了解,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辅导学生,还能更好地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4.时政信息。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作为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时政信息,才能够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表达的想法和主张,融入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国内外形势,避免学生在关键事情上产生错误认识,引发过激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王绍阳.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3] 赵凤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4).
  (責编 潘冰)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追求着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语文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
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行动纲领,也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指
在习作辅导过程中.我先打消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并对学生习作适-3点评,逐渐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少教多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将教师从日常繁重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先要爱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以前我在教学中信奉师道尊严,经常高居讲台,严肃地审视着下面的学生,用学校制度、班级管理细则及我自己规定的要求来判断学生是否遵守纪律、尊重老师、认真学习。但近几年我发现这一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