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主要是应达到“目标准、方法新、讲练精、当堂清”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在轻负中高效学习。本文阐述了方法新与实现当堂清的关系,认为要实现轻负高效,就应采取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巩固强化,以做到当堂清。
关键词:激趣;探究;应用;高效;当堂清
现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就应该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和谐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当堂清”。最近,我看了宜昌高新区邹玲玲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的《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教者采用多种新方法,实现了当堂清。
新方法一:巧激趣,让学生学有欲望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课堂激趣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设计出各种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课堂情境,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究竟怎样的情境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邹老师在执教《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时,设计了“猜一猜”这样一个环节:
师:二年级同学开展了回收废电池活动,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课件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师: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数量表格里没有,请大家猜一猜各班各回收了多少节?
二(1)班男生回收的节数是最小的三位数,女生回收的节数是最大的两位数,二(1)班男生和女生各回收了多少节?
二(2)班、二(3)班男生和女生回收的节数分别在我的计数器上,认一认是多少?
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材中呆板出示数学信息的方法,用猜想这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无意间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各班的男生、女生到底各回收了多少节的欲望,使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方法二:重探究,让学生学有收获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运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才能使课堂和谐高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邹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二班和三班各回收了多少节。有学生估计了一下,说他们都达到了200节,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算式112 129,并询问学生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可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忙算一算?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到了可以用方格图、计数器、草稿纸等帮忙计算。然后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热烈地进行小组交流。待讨论得差不多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问学生笔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很快说出了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邹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有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有自由选择的学习方式。后面全班交流时,老师也只是旁听者,让学生说,学生评,集体纠正。在说、评、纠正的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新方法三:活应用,让学生学有乐趣
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三道不同的作业,从正确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特别是老师设计的“现在老师要把二班和三班回收的废电池送到回收站,用装400节电池的盒子来装,够吗?”这一问题,紧扣了本节课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整节课,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课堂气氛活跃。巧妙的情境创设,充分的合作探究,灵活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做到了“当堂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选择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就一定能打造出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关键词:激趣;探究;应用;高效;当堂清
现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就应该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和谐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当堂清”。最近,我看了宜昌高新区邹玲玲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的《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教者采用多种新方法,实现了当堂清。
新方法一:巧激趣,让学生学有欲望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课堂激趣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设计出各种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课堂情境,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究竟怎样的情境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邹老师在执教《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时,设计了“猜一猜”这样一个环节:
师:二年级同学开展了回收废电池活动,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课件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师: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数量表格里没有,请大家猜一猜各班各回收了多少节?
二(1)班男生回收的节数是最小的三位数,女生回收的节数是最大的两位数,二(1)班男生和女生各回收了多少节?
二(2)班、二(3)班男生和女生回收的节数分别在我的计数器上,认一认是多少?
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材中呆板出示数学信息的方法,用猜想这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无意间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各班的男生、女生到底各回收了多少节的欲望,使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方法二:重探究,让学生学有收获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运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才能使课堂和谐高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邹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二班和三班各回收了多少节。有学生估计了一下,说他们都达到了200节,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算式112 129,并询问学生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可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忙算一算?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到了可以用方格图、计数器、草稿纸等帮忙计算。然后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热烈地进行小组交流。待讨论得差不多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问学生笔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很快说出了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邹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有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有自由选择的学习方式。后面全班交流时,老师也只是旁听者,让学生说,学生评,集体纠正。在说、评、纠正的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新方法三:活应用,让学生学有乐趣
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三道不同的作业,从正确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特别是老师设计的“现在老师要把二班和三班回收的废电池送到回收站,用装400节电池的盒子来装,够吗?”这一问题,紧扣了本节课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整节课,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课堂气氛活跃。巧妙的情境创设,充分的合作探究,灵活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做到了“当堂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选择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就一定能打造出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