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在太原成功召开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法以安民,兴文以化教,历来盛世必然之道。7月26日至27口,首届中同法院文化论坛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会上将“文化”与“法制”这两个对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理论的解析、源流的追溯、辩证的研判和实践的总结。正如媒体评论所说的,这是全国法院文化的一场盛会,是法官群体智慧的一次积聚,是奏响在山西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厚土上的一曲美乐章。
  
  论坛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的具体行动。
  
  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
  这次论坛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讲话精神,以及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和王胜俊院长重要讲活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为论坛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晶格与追求”。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王胜俊院长亲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法院文化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的主题是“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的主题,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了主题会标,这对大家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贺信强调,古往今来,文化的软实力无所不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文明的每一次大的进步,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王胜俊院长的大力倡导,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各级法院和广大干警的积极参与下,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先进法院文化,已成为广大法官的共同追求。法院文化分会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依照章程认真履职,当好院党组的参谋和助手,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探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共同营造一个法正风清、和谐友善的司法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百忙中通过省委办公厅专门关心此次论坛的盛况。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玉林,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出席会议并致辞。杜玉林指出,论坛的举办,对于深化广大法院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法院干警综合素质,提升审判水平和改进审判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申维辰指出,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晋商文化之都”——太原举行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既是对太原两级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太原发展文化“软实力”工作的鞭策。左世忠指出,山西法文化历史悠久,这次论坛在山西召开意义深远,山西近年来涌现出了如太原中院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法院,山西法院要借这次论坛的东风,加倍努力,把山西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法治文化大省。
  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谢安山、唐德华、李国光、刘家琛,纪检组原组长刘法合等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会长李玉成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中同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公丕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秦正安、吕伯涛、李玉臻、姜联润出席论坛并分别主持大会发言。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梁权,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俊明,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遂记等领导也出席了论坛活动。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主管领导和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秘书长、委员及山西省各中级法院院长和太原市各基层法院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大会会场主席台后面的背景墙上,黄河壶口瀑布的巨幅形象融入到蓝色天空的主色调当中,辽远而深广。“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的大字下面,是王胜俊院长亲笔题写的主题会标“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10个行书体的黄色大字笔力苍劲,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仿佛翱翔于天幕之上,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效果,灵动飞舞,呼之欲出。参加论坛的同志无不为这些匠心独运的构思和设计而怦然心动,啧啧称赞。
  
  论坛活动是全国法官群体中优秀代表思想智慧的大汇集、大交流和大碰撞。
  
  此次论坛提交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据悉,论坛收到的论文达1280余篇,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04篇获奖论文,其中特别奖5篇,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4篇,优秀奖55篇,共有38名获奖代表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据了解,这次论文征集有一个特点,就是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提供了论文,而且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都有论文获奖。
  从论文情况来看,参与撰写的有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院长、副院长,比如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高勇撰写的《构建先进法院文化塑造法官核心价值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的论文《为民司法价值观的时代意蕴——“陈燕萍工作法”的启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的论文《法官良知体系的构建与维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岩峰的《法官的气象》,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的《努力建设人民法官的精神家园 牢固树立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路德_坤的《文化的生命力在仁善 仁善的感召力在管理——关于太原法院管理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院长许建兵的《基层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之构想》等;
  有政法大学和法官学院的教授、专家,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斌的《论人民法院文化体系的建构》,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刘小宝的《论当代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等;
  有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法院 的法官、普通干部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室余士军的《论人民法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陈本亮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对法官人生修养的启示》,西藏林芝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齐斌的《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法官文化建设》,青海省海东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晁兰军、葛恒美的《西部地区法院文化建设之完善——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两级法院文化建没情况为视角》等。
  论文撰写者围绕“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这一主题,搜罗古今,征引中外,既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又幽微洞见,鞭辟入里;既注意理论上的阐述和系统,又强调实践中的可行和效果;既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法院文化建设和法官品格修养的传承性和借鉴性,又突出新时期对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更高期待和要求。特别是通过38篇优秀论文的大会现场交流,亮明观点,各抒己见,效果很好。通过对法院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探讨和论述,使得大家对于法院文化的概念、性质及实践运用的途径、方法都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会。
  这是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这是一幕令人难忘的场景: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因为对中国法院文化的奉献和追求,大家齐聚一堂,谈论着同一个话题。这其中有白发老者,他们在全国法院系统德高望重,此次在会上妙语连连,诲人不倦;有青壮年骨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奋斗,此次在会上以文会友,收获满满。发言者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张扬外向,或沉稳内敛;或引经据典,严谨细密,或层层递进,淋漓酣畅。听者时而凝神听,时而认真记,会场上时而是会心的笑声,时而是火热的掌声。
  
  论坛活动选择在山西、在太原召开,澎湃而活力四射的法院文化与古老而生机无限的黄河文化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参加论坛的同志都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除了在会上研究和交流文化,会场之外的文化特色同样鲜明,文化气氛同样浓厚。
  7月26日晚,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讲述晋商故事和晋商精神的经典话剧《立秋》。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出现危机时由盛而衰的故事,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该剧已在全国公演6年之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胡锦涛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成为中国话剧百年历程的盛事。观看了演出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晋商传奇让人赞叹,晋商精神让人钦佩,晋商文化中提倡的“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理念,与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多相通相融之处,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对大家研究法院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27日晚,参会代表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太原晋商博物馆。该馆是以晋商历史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法,展现了晋商从崛起至称雄四海、名扬域外的历史进程,是一部反映晋商50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层面的立体画卷。大家看着那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和一张张照片,听着讲解员从古至今的讲解,思绪和情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数百年前晋商先祖们筚路蓝缕、打拼天下的万里征程和风雨岁月。
  相较于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展示山西三级法院文化建设成果的56块图文并茂的展板,给来自全国同行的印象和感觉就直观和亲切多了。
  这些资料告诉大家,近年来,山西全省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论坛活动承办者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少勇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将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等看似务虚的东西注入到管理的具体活动当中,使管理工作这个“严为要”的形,因有了文化建设这个“人为本”的神,而别开生面,活力无限。正如冯少勇院长经常说的:“多年的法院管理工作,我深深地感到,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理最文明。法院管理文化育公正审判、育美、育能、育廉。一个没有文化的法院是没有精气神的法院。”他们的法院管理文化,不是一花独放的院内文化,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开明的文化。他们主动走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通过司法进校同、进医院、进军营、进监所、进社区……不仅把法制精神和法律知识带给社会,而且让法院文化的气息影响到更多的人。因此,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颁发了“全国法院文化活动基地”的牌匾。
  或许是受到会里会外浓浓文化味的熏染,不少代表心潮激越,诗兴大发,艺趣盎然。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在会场即席赋诗一首,其中四旬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非等闲。当今发展耀世界,法院文化写新篇。”这首诗当场诵读后,赢得一片喝彩声。参会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都匀黔南自治州中级法院副院长袁承东迅即和诗一首,他写道:“皋陶刑鼎发源地,春秋五霸晋争先。古为今用体用别,中华法系换新天。”法院文化分会副会长吕伯涛则现场挥毫题字:“艺著学弘谦作本,行端品正德为先。”还有几位书法作者也慷慨留墨。
  
  论坛活动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各主流媒体纷纷刊发报道,众多网站相继转发有关内容。
  
  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记者云集会场,文字、图片、影像一时间铺天盖地,联翩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网、《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电视台、山西交通广播、《山西法制报》《记者观察》《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在内的3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派记者采访论坛,许多媒体在显著位置刊发论坛报道,有的并配发评论。人民网、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法院网、山西新闻网、安徽法院网等多家网站刊发或转发论坛新闻报道和图片报道。《太原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等地方媒体特意为论坛活动出版专版,全景式报道活动内容。
其他文献
接二连三的污染事实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污染不可能再是个案,而是社会普遍问题。治污不是环保部门的私事,环保部门不应成为“独行侠”。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数据显示,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这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又敲了一次警钟。  该
为了更深入地来了解赵树理,记者近日采访了赵树理研究专家曲润海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定襄的曲润海现居北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于1983年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1990年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兼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6年至2001年曾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  他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山药蛋派”和“晋军”作家作品,并出版文
“连云港一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公路效果图”在冬日的阳光下还很耀眼。而曾经被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视为推进发展新希望的陈一戈却只能在看守所等待司法审判。那些对“一戈集团”充满希望的合作者,投入巨资后,眼看投资将化为乌有,如热窝上蚂蚁般四处求助,希望损失尽可能少些。最苦的是失地农民和被指“基层政府信誉因成了骗子行骗道具而遭遇巨大损害,也是最大受害者”的石桥镇政府。   一个骗局竟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那么
李生康,1955年生,广西马山人,崇左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1994年开始从事扶贫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默默无闻地带领着全市扶贫干部职工奋战在扶贫开发工作第一线,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图致富、谋发展,谱写了一篇篇扶贫济困的新篇章。崇左市扶贫办曾被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广西支教工作先进单位、市
开金店、卖饰品是再正常不过的经营行为,郝旗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先开金店,再进行黄金首饰的设计、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长期坚持诚信经营、不断开发个性化时尚饰品,郝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恰在此时,银行、公安找上门来,以他涉嫌非法经营黄金为由,扣押了他7条金项链、25个金戒指、15对金耳环、24对金耳丁、2副金手镯,共计黄金300多克。  因非法收购、倒买倒卖黄金的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将这些扣押物品移交银行
曾几何时,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自行车。我们曾以惊人的自行车保有量获称“自行车王国”,据统计,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每户拥有自行车约1.82辆。上世纪80到90年代,每到上班高峰时段,成千上万辆自行车一起涌上街头,蔚为壮观。被誉为“自行车之父”的英国人约翰·K·斯塔利应该感到非常欣慰。在汽车大行其道的欧美各国,很多人为中国的道路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而羡慕不已。然而如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的治疗”,这是在医疗保健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农民工从事的是最艰苦、最危险的行业和岗位,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然而,许多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一无所知,这也造成他们患职业病后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前半生挣钱养家,后半生在家“养病”,甚至“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们将生命透支给企业,却得不到基本的健康保障。    每天排铅的陈亮  看着输液瓶的药水一滴一滴从左手静脉流入体内
谁也不曾想到,翘首盼来的虎年春天竟然如此苦涩:远在天边的彩云般飘渺、鲜花般美丽的云南广西正在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我们看到,所有的土地都在冒烟,往日郁郁葱葱的稻田被撕裂成条条黑口,灿烂盛开的油菜花在煎熬中暗淡萎缩,苦苦挣扎;我们看到,昔日烟波浩淼的湖泊暴露出最后的一点隐私干涸了,曾经翕忽往来自由自在的鱼儿们和泥土一起被干旱制成了标本,坚硬无比的田螺仅剩的外壳在手指间瞬间被揉碎成粉末,那些以耐旱著
“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岁数提到再婚,我就会被很多的人戳着脊梁骨骂,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2010年1月28日,离春节越来越近,农村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反过来,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事关我国“三农”工作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事关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开展效果。而作为农产品物流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建设,对于这个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活跃市场、稳定物价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然而,我国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还有待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