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岁数提到再婚,我就会被很多的人戳着脊梁骨骂,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2010年1月28日,离春节越来越近,农村里的“年味”更浓了。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镇大沙沟村,是个西北地区人数中等的村子,全村400多口人,其中绝大多数青壮年人口在外打工,有的去了东部沿海,也有的去了省城兰州。全村孤寡老人共有13位,无一例外,全部没有再婚。
就当地风俗而言,进了腊月就是年。农村里时不时地听到零星的鞭炮声。而徐会英老人的家里还是那么地冷清。中午时分,从远处看去土坯房里冒出的稀疏炊烟,看来老人是在做午饭了。
徐会英老人现年62岁,30年前丈夫死于车祸,那一年她刚过32岁。家就如同一间房,而男人就是房顶上的大梁,一旦大梁折了,就只有两个选择,重新找个人撑起大梁或者女人独自撑起这个家。像徐会英老人这样的,却只能选择后者,选择用自己的劳累和辛苦挥洒在这片西北的土地上以换回些粮食,或者喂养些牲畜卖点钱供养3个未成年的儿子。
30年肚子领着孩子过
谈及能否让老人再嫁的话题,当地老人的议论更具有说服力。“在我们这里,你哪怕是说出‘没了男人,能不能再找一个’的问题,都够村里人指着你的脑门骂上好几十次了!”
徐会英站着庭院里,身影拖得很长很长。她小声地告诉记者:“公婆在世的时候,我要是再找个人就丢了他们的脸,等公婆走了,儿子也长大了,孙子也有了,我再找个人,就成了丢儿孙的面子!”
“我和他们争过,我说我苦,是真的苦,我丈夫去世之后,家里家外全是我一个人,干活我不怕,累点没什么,可是家里没个男人,连孩子都跟着受欺负,我们家老三那时候还小,出去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回来连个撑腰的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娘俩抱着头哭。”现在儿子大了,家里有了撑腰的男人,徐会英也有了些许的安慰。 想想这30多年受过的苦,她感叹:“那时候要不是我还有没长大的儿子,我早就喝药了!”
村里人都知道徐会英的苦,都能看到天黑后别人回家吃饭而徐会英依然带着大儿子在田里挥动锄头和镰刀的身影。他们也会同情徐会英,也会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但仅限于此,全村没有人敢去劝她再找个人,来做撑起这个家的大梁。
老人与一群羊一条狗
作为一个守寡30多年的老人,她想到最多的是好好地拉扯孩子成人,用心用力地把农活干好。现在她已经是真正的儿孙满堂了,3个儿子李贵德、李贵生、李贵仁早已成家,3个孙子和两个孙女也都生龙活虎,个个可爱。这些都似乎在向外人诉说这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然而徐会英老人却在人丁兴旺的背后默默孤独着。
按照当地习俗,老人都是由小儿子来赡养的,有“大离家,小留根”之说。在成家之后老大李贵德和老二李贵生相继搬离了老家,把老人丢给了老三李贵仁。然而,李贵仁却常年在外打工,剩下老人一个人在老家留守,无奈的老人只有在家里养了一条大黑狗还有几只山羊。“家里有点喘气的,就显得不是那么冷清,我不是喜欢狗和羊,而是没有办法。”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的身子骨都还硬朗,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做饭。“养羊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事干,羊叫的时候能让人知道,这个大院子还有人住。”
“我现在连烟也抽上了,抽烟也算是个事!”从春天到秋天,就是不断地在田地里割草,然后晒干,用绳子捆好,放到冬天时给羊吃。割草累了,就学着抽烟,后来一发不可收,到如今还是这样。
外出放羊的时候,那条黑狗就紧跟着老人的后面,从不离开。
老人最盼望的就是春节,因为春节时儿孙们都会来看她,尽管来得可能不全。而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老人一个人在“忙碌”。
要嫁就到男方家
在2006年春节,老人再一次有了再婚的念头,并想让儿子们为她选择合适的人选,在她看来,辛辛苦苦抚养的儿子们,肯定会支持她的决定的。然而,这次的结果却比以往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伤老人的心。
老人联系了3个儿子20多天后,终于将几个儿子都聚齐了,并在当天的团圆饭上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希望3个儿子帮忙。结果,她的这个决定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家庭战争,儿孙的矛头全部对准了她。
这次儿孙们反对的理由不仅仅是丢脸了,还有财产分割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再婚之后如果徐会英老人先去世的话,老人的财产以及老三李贵仁的财产都要被男方分走一半。见识最广的老三李贵仁甚至将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黄昏恋”引发的财产纠纷实例说出来劝解老人。
态度坚决的徐会英终于逼迫儿子们拿出了最后的底牌。“他们最后的决定是再婚可以,但必须是我嫁到男方家,而且他们不再养活我,还不准去镇政府领结婚证。我不是年轻人,没登记就住在一起,我以后就真的把这张老脸丢尽了。”当听到这些话后,她的心彻底凉了。
最终,这场家庭战争以徐会英的惨败而收场。
“现在,我已经不想这事了,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再跟他们犟,到头来,惹了一身笑话,死的还不安生!”在即将结束采访时,徐会英老人这样告诉记者。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一抹火红的残阳奋力冲破天边的乌云,在即将落山的一刻,终于露出了全貌,缓缓沉入地下。
在记者离开大沙沟村时,正巧遇到了一位在兰州读书的大学生放寒假回家。提及徐会英老人,他还是知道的,也很感慨:“原以为,在面对自己孤苦的父母时,做儿女的会大度一些。
可能徐会英老人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才会将自己失去丈夫之后的一切放心交给自己独自养活的3个儿子去操办。但现在,她不得不回到了传统当中,回到很多人包括儿孙为她设计的‘夕阳红’的生活模式当中。”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2010年1月28日,离春节越来越近,农村里的“年味”更浓了。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镇大沙沟村,是个西北地区人数中等的村子,全村400多口人,其中绝大多数青壮年人口在外打工,有的去了东部沿海,也有的去了省城兰州。全村孤寡老人共有13位,无一例外,全部没有再婚。
就当地风俗而言,进了腊月就是年。农村里时不时地听到零星的鞭炮声。而徐会英老人的家里还是那么地冷清。中午时分,从远处看去土坯房里冒出的稀疏炊烟,看来老人是在做午饭了。
徐会英老人现年62岁,30年前丈夫死于车祸,那一年她刚过32岁。家就如同一间房,而男人就是房顶上的大梁,一旦大梁折了,就只有两个选择,重新找个人撑起大梁或者女人独自撑起这个家。像徐会英老人这样的,却只能选择后者,选择用自己的劳累和辛苦挥洒在这片西北的土地上以换回些粮食,或者喂养些牲畜卖点钱供养3个未成年的儿子。
30年肚子领着孩子过
谈及能否让老人再嫁的话题,当地老人的议论更具有说服力。“在我们这里,你哪怕是说出‘没了男人,能不能再找一个’的问题,都够村里人指着你的脑门骂上好几十次了!”
徐会英站着庭院里,身影拖得很长很长。她小声地告诉记者:“公婆在世的时候,我要是再找个人就丢了他们的脸,等公婆走了,儿子也长大了,孙子也有了,我再找个人,就成了丢儿孙的面子!”
“我和他们争过,我说我苦,是真的苦,我丈夫去世之后,家里家外全是我一个人,干活我不怕,累点没什么,可是家里没个男人,连孩子都跟着受欺负,我们家老三那时候还小,出去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回来连个撑腰的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娘俩抱着头哭。”现在儿子大了,家里有了撑腰的男人,徐会英也有了些许的安慰。 想想这30多年受过的苦,她感叹:“那时候要不是我还有没长大的儿子,我早就喝药了!”
村里人都知道徐会英的苦,都能看到天黑后别人回家吃饭而徐会英依然带着大儿子在田里挥动锄头和镰刀的身影。他们也会同情徐会英,也会佩服这个女人的坚强,但仅限于此,全村没有人敢去劝她再找个人,来做撑起这个家的大梁。
老人与一群羊一条狗
作为一个守寡30多年的老人,她想到最多的是好好地拉扯孩子成人,用心用力地把农活干好。现在她已经是真正的儿孙满堂了,3个儿子李贵德、李贵生、李贵仁早已成家,3个孙子和两个孙女也都生龙活虎,个个可爱。这些都似乎在向外人诉说这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然而徐会英老人却在人丁兴旺的背后默默孤独着。
按照当地习俗,老人都是由小儿子来赡养的,有“大离家,小留根”之说。在成家之后老大李贵德和老二李贵生相继搬离了老家,把老人丢给了老三李贵仁。然而,李贵仁却常年在外打工,剩下老人一个人在老家留守,无奈的老人只有在家里养了一条大黑狗还有几只山羊。“家里有点喘气的,就显得不是那么冷清,我不是喜欢狗和羊,而是没有办法。”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的身子骨都还硬朗,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做饭。“养羊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事干,羊叫的时候能让人知道,这个大院子还有人住。”
“我现在连烟也抽上了,抽烟也算是个事!”从春天到秋天,就是不断地在田地里割草,然后晒干,用绳子捆好,放到冬天时给羊吃。割草累了,就学着抽烟,后来一发不可收,到如今还是这样。
外出放羊的时候,那条黑狗就紧跟着老人的后面,从不离开。
老人最盼望的就是春节,因为春节时儿孙们都会来看她,尽管来得可能不全。而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老人一个人在“忙碌”。
要嫁就到男方家
在2006年春节,老人再一次有了再婚的念头,并想让儿子们为她选择合适的人选,在她看来,辛辛苦苦抚养的儿子们,肯定会支持她的决定的。然而,这次的结果却比以往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伤老人的心。
老人联系了3个儿子20多天后,终于将几个儿子都聚齐了,并在当天的团圆饭上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希望3个儿子帮忙。结果,她的这个决定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家庭战争,儿孙的矛头全部对准了她。
这次儿孙们反对的理由不仅仅是丢脸了,还有财产分割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再婚之后如果徐会英老人先去世的话,老人的财产以及老三李贵仁的财产都要被男方分走一半。见识最广的老三李贵仁甚至将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黄昏恋”引发的财产纠纷实例说出来劝解老人。
态度坚决的徐会英终于逼迫儿子们拿出了最后的底牌。“他们最后的决定是再婚可以,但必须是我嫁到男方家,而且他们不再养活我,还不准去镇政府领结婚证。我不是年轻人,没登记就住在一起,我以后就真的把这张老脸丢尽了。”当听到这些话后,她的心彻底凉了。
最终,这场家庭战争以徐会英的惨败而收场。
“现在,我已经不想这事了,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再跟他们犟,到头来,惹了一身笑话,死的还不安生!”在即将结束采访时,徐会英老人这样告诉记者。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一抹火红的残阳奋力冲破天边的乌云,在即将落山的一刻,终于露出了全貌,缓缓沉入地下。
在记者离开大沙沟村时,正巧遇到了一位在兰州读书的大学生放寒假回家。提及徐会英老人,他还是知道的,也很感慨:“原以为,在面对自己孤苦的父母时,做儿女的会大度一些。
可能徐会英老人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才会将自己失去丈夫之后的一切放心交给自己独自养活的3个儿子去操办。但现在,她不得不回到了传统当中,回到很多人包括儿孙为她设计的‘夕阳红’的生活模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