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友:我想做一辈子的好事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每天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是一位热心的网络达人,经常以网络为平台扶贫济困。参加工作30年来,他从未间断过对他人的帮助,资助贫困生、照顾孤寡老人、无偿献血……他就是古浪县西靖初级中学教师张福友。2014年,他的家庭被评选为“甘肃省最美家庭”。
  我来圆你的上学梦
   1985年,刚参加工作的张福友干劲十足,一心为学生着想。他自办油印小报《春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学生们的作品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他所带班级学生的升学率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武威市古浪县是国扶贫困县,很多家庭生活困难。如何让贫困学生安心上学,一直是张福友的一桩心事。2006年,张福友和在美国留学的亲戚刘吉成取得联系,共同发起了“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张福友负责收集贫困学生的基本信息,落实补助资金的发放,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刘吉成负责联系资助人。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贫困山区收集学生的信息,还自费购置了电脑和打印机,接通了互联网。他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通过互联网联系爱心志愿者,摸排周边贫困对象进行救助。用他妻子刘从英的话说:“他一有空就想着去帮助别人。”
   张福友还申请加入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被基金会授予“优秀义工”荣誉称号。多年来,张福友先后从国内外争取救助资金58.6万元,救助贫困学生221名,其中有68名學子在他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一笔笔捐款、一批批实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张福友,送到了贫困学生的手上,温暖着他们的心。他家中的地下室就是爱心物资中转站,不断有爱心人士捐赠衣物进来,之后又被陆续送往需要者的手中。妻子刘从英经常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整理衣物,并按照学生的家庭所需,分别打包待送。看到西靖中学住宿学生吃饭没有餐桌后,张福友立即联系了一位兰州的爱心人士,为西靖中学捐赠了价值6000元的餐桌10套,他还打算在下学期为学校捐赠100平方米的玻璃,解决学校窗户补装玻璃的难处。
  不停歇的爱心事业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福友自小就喜欢帮助别人,把助人为乐作为人生的追求和信仰。
   学校附近有一段凹凸不平的小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张福友就利用节假日,赶着毛驴车拉沙铺路;村里有一位孤寡老人赵奶奶,他经常为她洗衣端饭,干农活,老人去世后,他又帮助老人的儿子至今,这两代人一帮就是40多年;古浪县大靖镇的个体户王树信先后进行了5次开颅手术,病情时好时坏,发病时连家人都不认识,可是每次见到张福友,却能够叫出“张主任”……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在乡亲们的眼中,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大好人。
   在张福友家中有6本献血证,详细地记载着他累计献血4800CC的记录。汶川地震时,他既捐款,又义务献血。此后,他每年义务献血两次,从不间断,妻儿在他的带动下,也一起加入了献血的行列。2010年3月,大靖镇大庄村徐某的妻子遭遇车祸急需用血,他用私家车拉着徐某赶到武威取血,但因当时走得急,献血证未带,张福友便毅然伸出右臂再次献血……而这次距离他上次献血,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2013年春,一直身体不适的他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和阵发性心绞痛,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积极加入了“西部爱心公益社”。现在,他又在努力筹划组建“古浪爱心工作站”,联合更多的当地志愿者,把扶贫助困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正是张福友播撒的一粒粒爱心种子,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在陇原大地上薪火相传。许多人和他一起高举爱心接力棒,共同开始了爱的传递。每当贫困学生家长流露出感激之情时,张福友总是说:“该感谢的是海外出钱的爱心人士,自己只是穿针引线。与其感谢我,不如告诉孩子们用感恩的心,把爱心接力这件事永远地传递下去。”■
  (责编 亦宣)
其他文献
新一年的高考又结束了,本期小M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与文学特长生有关的自主招生的内容。这次邀请到的嘉宾是擅长指导学生写作的黄忠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已有多名同学因文学特长被清华大学等高校加分录取哟!  @灿烂的小香蕉:我是一名文学特长生,想报考的是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我要怎样才能顺利地通过呢?  嘉宾在线:要想自主招生成功,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化课成绩,一般要离你报考的目标大学差距不远,至少要有一本
对于夫妻轴的美国人来说,救另一半是最好的答案;对于父子轴的华人,不救你妈,皮就要绷紧一点。  “如果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相信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人胸口的痛。过去,我们曾用许多种方法试图逃避、躲避、闪避,都只换来面壁,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新的选择。   长期研究亲密关系与文化心理学的学者Susan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请受试者想象两个情境:   1.火烧房子情境:如果今天发生火
结婚之前,她担心婆媳关系问题,他拍着胸脯对她说:“放心,我妈是左右闻名的老好人,做了一辈子贤妻良母,你们肯定能相处好的。”   她去过他家里,家中一尘不染,两个男人衣着体面,一日三餐花样翻新,甜点水果样样不缺,全都是准婆婆一手打理的结果。对外,準婆婆也能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应酬好,说话办事很得体。   连她自己的妈妈看了之后,都有点惭愧,告诉她:“结婚之后多和你婆婆学学,没有多少女人能做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