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和意义--以勃拉姆斯作品Op.79两首狂想曲为例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位置。《狂想曲》(作品Op.79)是勃拉姆斯极富个人风格的钢琴作品,以他独有的音乐语言赋予了这部作品丰富而矛盾的情感活动,表达出作者纠结而复杂的心理特征,酿成了整部作品清晰的内省风格。本文以勃拉姆斯两首《狂想曲》中所表现的内省情感为出发点,追溯勃拉姆斯内省情感形成的原因,以作品的背景、体裁、主题与旋律、音乐织体、节奏等方面所表达内省情感来进行具体的举例分析。
其他文献
1960年,邓华被错误撤销原职,改任四川省副省长,负责全省农机工作。对于从戎多年的邓华来说,“抓农机”完全是新领域,不知从何干起,一切要从头学。而在当时,四川农业方面的大方针由分管农业的书记定,具体工作由农业领域的厅长负责。邓华虽分管农机,实质成了“闲差”。但邓华下定决心,一定要弄通农机这个“拦路虎”,为农民群众做点实事。  于是,邓华经常到书店去买与农业机械有关的书籍,自己学习钻研。到四川任职不
衡山是千年古县,素称“文明奥区”,更是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1927年1月,毛泽东历时10天9晚,深入衡山乡村实地考察指导农民运动,点燃衡山人民的革命热情,书写衡山农运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其势如暴风骤雨,沉重地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国民党右派和土豪劣绅诬蔑农民运动“糟得很”“破坏了社会秩序”“妨碍生产
泛黄的纸,竖排的铅字,蓝黑色的墨迹,红色的书名……流淌一段历史的记忆。翻开这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第24页(为《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的内容),“这就是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只有到了这样一种条件成熟,以至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的存在,才成为没有必要了,而这是要在相当长远的将来才能做到的”,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绵延的吕梁山纵贯山西南北,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是由晋入陕的天然门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吕梁为腹地的晋绥根据地是阻敌西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坚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党中央部署支援前线、统筹后方的战略基地;也是延安联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下了飞机后,习近平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