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然而如今的孩子被家长们宠爱着,表现出做事缺乏自信、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更应值得我们关注。区域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那怎样利用区域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呢?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的界定
  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它所揭示的是儿童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典型的行为方式。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区域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如何充分利用區域活动这一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以良性循环,应该引起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我们利用班级环境,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法,创设丰富、多功能区角,让每个幼儿都能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例如在进行主题活动“人们怎样工作”区域环境设置时,老师放手由幼儿自己动手来创设。通过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设置如下几个区域:生活区: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修补班级里破损的图书;美工区:用各种废旧物品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服装;科学区:使用多种工具如木工工具和金工工具制作装配简单的物件;阅读区:翻阅、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益智区:进行作业场所与工具图标关系匹配;建构区:搭建不同风格的房屋;表演区:扮演各行各业人们在生活中的剧情等。在区域设置过程中,通过与自己创设的熟悉环境相互作用,能很好地刺激幼儿,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
  (二)加强区域活动中操作过程的指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的社会形式”,凭借这一形式而进行的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同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还是以主题“人们怎样工作”的区域活动为例,幼儿在科学区需要准备多种工具,在使用中还会碰到问题。这时候他们有的会把自己的经验告知别人,有的向父母或是老师求救,有的和同伴商量。这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参与活动,在不断地介绍、询问、商量与合作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也可发生在区域活动中。例如在表演区里,幼儿扮演“娃娃”“长辈”“医生”“病人”等不同角色,从中学会共处、合作,逐步形成互助的良好品德,同时在扮演中不断丰富对角色的认识。应该说这种区域表演活动,是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佳活动之一。
  当然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种反社会的行为——攻击性行为。还是以主题“人们怎样工作”为例,在建构区,男孩子比较喜欢建构冒险类场所,而女孩子则比较喜欢建构娱乐类场所,在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矛盾冲突,幼儿从解决冲突到达到协调,这一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幼儿合作与分享的发展,使幼儿懂得了谦让、宽容。
  (三)重视区域活动评价,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的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宏观细微的,又是客观公正的。幼儿在评价时要求幼儿能够大胆站在集体面前表达意见,其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气就是一个社会化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能够在不断地锻炼中得以成熟。
  又是以主题“人们怎样工作”为例。在科学区中,幼儿往往都喜欢汽车修理这一活动,有时候会出现争抢轮胎、扳手这类物品的现象,这时候需要老师及时地参与讨论评价,可以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分工要合理,要懂得谦让。如可以有一些约定:今天谁来参加这个行业,明天谁来当这个角色,还可以2~3人合作等。评价中老师要对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不稳定或不规范的行为加以正确评价,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人共同生活、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既应当是孩子的乐园,又应当为孩子提供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联结,让他们在日后的社会化进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我们对幼儿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社会应做的贡献。
  结语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中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活动情况评价的作用应该是宏观细微的,又是客观公正的,而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幼儿都形成正确的评价。
  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才能使其成长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所认可的成功的“社会人”,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仅是窥豹一斑,但作为教育者,不可忽视,更不可轻视任何一方面可被挖掘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其他文献
银监会的设立奠定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使金融稳定协调主角的确立、有效协调机制的构建成为无可回避且迫切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摘 要:当下,不仅初高中教育在进行改革,幼儿园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更好地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在幼儿阶段,数学学习必不可少,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游戏化数学教育就是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以及阐述游戏化教学对幼儿的意义,提出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数学教育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空腹血糖(FBG)〉11.1mmol/L、体重指数〈26kg/m^2的新诊断T2DM患者74例分成:胰岛素治疗组36例和格列吡嗪(口服药)治疗组38
摘 要:地理学科进入到高中阶段,不仅在综合性上有所提升,在关于经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也都加深了难度。作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就会因为对新知识无法实现系统理解和对重点把握不清晰而产生畏难情绪,本文将据此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情绪心理;具体分析  地理学科既重视理论的掌握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在高中生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基本上都是在经纬度、
本文分析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动因与特点,研究探索债券市场的创新手段,探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问题.
摘 要:微信、微电影、微博等,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微”形式无处不在。确实在微时代的趋势之下,现代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将“微课”引入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将从“利用微课准备教材”“利用微课激发兴趣”“利用微课改变教法”三个角度对微课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做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微课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一位学者首
摘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当代社会,丧父式教育非常普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很少见到父亲,在父亲缺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并不完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心理埋下隐患。对此,文章对这一现象导致的心理影响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缺失;孩子成长;心理影响;对策  
摘 要:自信心对于人们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在自信心培养的过程中,幼儿时期是最为重要的,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因此,下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幼儿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更好地培养幼儿自信心。  关键词:幼儿时期;自信心培养;学前教育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