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宗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策略分析如下:1课堂内外联系教学;2进行热点渗透教学;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4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5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化学教学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宗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以下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进行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教学情境 主动学习 情境创设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学校教育面临着一大批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有所迷失,这个迷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已有经验的高度依赖,没有真正把学习的新理念加以运用。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就教学情境的问题做了肤浅研究,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猪蹄是多用途的良药。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这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类物质,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的重要蛋白质成分。在人体内,胶原蛋白约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
期刊
在铁路运输当中机车车辆的维修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工作的好坏对于机务以及车辆部门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对于运输工作的安全有着直接的作用.本文就对机车车辆
一、目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学生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与学生和体育教师的交谈中也了解到,高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的健身、娱乐等表面功能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影响。
期刊
临床诊断生化分析仪(简称生化仪)是现代医疗体系当中临床检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生化分析仪正常运转,可以很好的保障临床诊断准确性,提升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保障病人的
期刊
沙洋县惠农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7年来,具体实施情况如何?今后工作如何更好地应用?去年3月以来,笔者对沙洋县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走访了财政、民政、信用联社等部门,抽查走访了140户农户。发现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项工作存在的利、弊作了浅显的分析。  一、“一折通”的兴起及流程  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惠农补
期刊
2010年2月25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判处陈洪刚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40万元,追缴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