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的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最优化设计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不但可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需要采取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识字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前提,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说文解字》中将造字方法归结为六种: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表意功能无可取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情境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注重以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进行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象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图像和汉字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在教“水”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轻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时“水”字就像波纹一般,充满曲线和流动性,然后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水”字;在教“月”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圆月、弯月和弦月等不同时间时月亮的形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观察“月”的字形与其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引领学生拼读“月”的音节,从而加深学生对“月”字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讲解象形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图片及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象形字中“象形”的真正含义,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基础,既有利于小学生的独立学习,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也是情境教学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环节。阅读分为初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步骤,每个步骤的阅读目的也不同。例如细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中的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以阅读的步骤进行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细读《少年闰土》的时候,可以引领学生想象两个陌生少年初次见面的场景:先观察对方的长相和穿着,以及身上明显的特征,然后因为年龄相仿,很快便因共同的话题熟悉起来。而作者对闰土的描写和认识的过程正是与此相同:“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恨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三、写作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作文既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设计的情境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与扩写。
例如,在讲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的发黑的夜空和绿茵茵的草地,而这些都是存在于过去,存在于作者的回忆中;而作者对现实春天的描写:轰隆隆地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和散落的地雷碎片,最后作者希望的春天:在洁白的教室和鲜花中读书和享受春天。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对作者希望享受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引起读者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在分析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扩写。如有的学生将第一段的仿写为:一望无垠的湖水,本来是鱼儿自由自在的乐园,可是腐臭脏乱的垃圾打破了它们的美梦,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失为仿写的佳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借助情境教学,开展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教学内容时,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对情境教学进行最优化设计,使情境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誗编辑 李 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最优化设计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不但可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需要采取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识字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前提,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说文解字》中将造字方法归结为六种: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表意功能无可取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情境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注重以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进行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象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图像和汉字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在教“水”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轻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时“水”字就像波纹一般,充满曲线和流动性,然后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水”字;在教“月”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圆月、弯月和弦月等不同时间时月亮的形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观察“月”的字形与其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引领学生拼读“月”的音节,从而加深学生对“月”字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讲解象形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图片及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象形字中“象形”的真正含义,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基础,既有利于小学生的独立学习,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也是情境教学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环节。阅读分为初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步骤,每个步骤的阅读目的也不同。例如细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中的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以阅读的步骤进行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细读《少年闰土》的时候,可以引领学生想象两个陌生少年初次见面的场景:先观察对方的长相和穿着,以及身上明显的特征,然后因为年龄相仿,很快便因共同的话题熟悉起来。而作者对闰土的描写和认识的过程正是与此相同:“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恨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三、写作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作文既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设计的情境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与扩写。
例如,在讲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的发黑的夜空和绿茵茵的草地,而这些都是存在于过去,存在于作者的回忆中;而作者对现实春天的描写:轰隆隆地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和散落的地雷碎片,最后作者希望的春天:在洁白的教室和鲜花中读书和享受春天。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对作者希望享受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引起读者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在分析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扩写。如有的学生将第一段的仿写为:一望无垠的湖水,本来是鱼儿自由自在的乐园,可是腐臭脏乱的垃圾打破了它们的美梦,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失为仿写的佳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借助情境教学,开展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教学内容时,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对情境教学进行最优化设计,使情境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