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是告密者的墓志铭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的息夫躬年轻时饱读诗书,颇有几分才能,只是和读诗书相比,他更喜欢钻研如何结交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如何接近皇帝、等到重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息夫躬结识了另一个也想得到皇帝赏识人,二人一拍即合,天天凑在一起研究怎么样才能够飞黄腾达。
  当时,汉哀帝刚即位,皇位还没有坐稳,就有人告发中山孝王的太后以诬术诅咒皇上,汉哀帝便安排人调查,但罪名还未查清,太后就因恐惧自杀了,不过那名举报者因此声名大振。这件事使息夫躬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妙计—告密。
  他立即找到同伙商量计谋,并信誓旦旦地说:“皇上最怕什么啊?怕别人惦记他的皇位,我听说东平王以及王后日夜诅咒皇上、想求得皇位,我们把这件事告訴皇上,一定能得到皇帝的重视。”对方听罢,欣然同意,两人便乐颠颠地给汉哀帝递交了一封告密信,把有关东平王的传言全写了进去。汉哀帝本就多疑,收到举报信后果然非常愤恨,把此案交给了有关部门严办。有关部门为了讨好汉哀帝,用屈打成招的方式把这个案子办成了“铁案”,东平王及王后双双被杀。息夫躬二人则因此受到了重用—息夫躬被封为夷陵侯,另一人被提拔为南阳郡太守,二人踩着别人的尸体获得了升迁。
  初试告密就尝到了甜头,再加上有了在朝廷做事的资格、可以亲近皇帝,他决定把自己的告密行动坚持到底,于是天天向皇帝打小报告,从普通官员到高级官员,哪一个都不放过,他鸡蛋里头挑骨头,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他的行为终于引发了众怒。有一回,息夫躬忽悠汉哀帝,说现在边境不安定,人心骚动,应该派一个大将军去巡边,杀一个郡太守立威,这样大家就都老实了。这个馊主意一出,遭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反对,纷纷到皇帝面前指责息夫躬,也引起了皇帝对息夫躬的怀疑。丞相和御史大夫就趁机上书揭发息夫躬的罪过,皇帝看到检举书后,火冒三丈,将息夫躬赶回了老家。
  回去后,息夫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暂住在一个破旧的亭子里。当地一些窃贼认为息夫躬是从京城回来的官员,身上一定有值钱的东西,就经常三更半夜窥探息夫躬,令息夫躬烦不胜烦。这时,有一位老乡给息夫躬出了个主意,教给他一个乞求鬼神惩罚盗贼的方法:取一根桑树枝作为匕首,让息夫躬手执匕首在夜间披头散发站在庭院中,面向北斗,舞动手中的匕首,以求神灵降灾于盗贼。
  息夫躬信以为真,照着一连做了七八天,结果没有请来神灵,却把灾星请来了!原来,息夫躬每天晚上在院子里装神弄鬼的样子,引起了一个邻居的注意,这个邻居也是个爱找茬的人,就断定息夫躬这是心怀怨恨、在诅咒皇帝,就到官府去告密。官府接报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把息夫躬拘押起来、上报皇帝。皇帝立马人对息夫躬进行审问,息夫躬百般解释不肯认罪,审问者却没有耐心听,息夫躬就在这怎么也解释不清的“诬告”下,绝望地大喊一声,忽然倒地而死。
  息夫躬靠告密升官,最终却因告密而死,真是罪有应得。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顺治在位时,为稳定民心,避免满汉两族的矛盾纷争,他准备推行满汉划城而居的政策,城内几乎所有汉族官员和民众都要进行一次大搬迁。  顺治五年(1648年),朝廷下令:除编入八旗的汉人外,所有汉族官员及商民一律迁往南城;原来居住的房屋拆去重盖或者卖掉,户部、工部查实房屋间数,每间给予四两银子的补偿;补偿银须由各拆迁户亲自到户部衙门领取,不得让有关官员发放,以防止这些官员克扣、吞没拆迁补偿银两。  不仅如
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是画家、书法家,父亲是学者、诗人,清末民初的才女陈衡哲注定不同寻常。她四岁时,习诵诗书,“咏絮之才”初现;七岁时,她同中国女人传统的枷锁——缠足小战一场,获得全胜;13岁时,不顾母亲劝阻,走上孤独的求学路;17岁时,与父亲对峙,坚决抗婚,从此立下“我永远不结婚”的誓言;24岁时,顺利通过清华大学举办的留学生考试,成为我国九位获奖学金赴美的第一批女留学生之一……在那样一个时代,大龄
二〇〇九年仲夏,高二(1)班成立,前204班。如今开学近半月,我试图去记录些什么,但却迟迟无法下笔,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对班级的感情还纠缠不清,匆匆忙忙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然而,面对新的生活,我似乎还未描绘出她的轮廓,而今日复一日,感觉却是麻木的,周边的一切令人无所适从,好像没有什么可供人留作日后念想的,但我想,浅浅的印象总是会有的。    一、过往    不知不觉中,结束了高一的旅程,生活似乎
卡梅隆夫人是世界摄影史上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之一,她用镜头定格了达尔文、赫合尔等众多名人的不朽影像,其作品被英国政府视为国宝、限制出口。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个48岁才开始学摄影的家庭主妇。  1815年,卡梅隆夫人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她的父亲是英国政府委派的殖民地管理官员。家境优渥的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出落得优雅高贵。可是好景不长,父母相继离世,还是少女的她成了孤儿,直到23岁嫁给比自己年长
南朝牛人张缵11岁就娶了梁武帝的四女儿,成了令人艳羡的驸马。有皇帝岳父罩着,张缵在仕途上一路狂飙突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吏部尚书。更厉害的是,张缵的学问也是当时学界的翘楚,曾主持编撰多部著作。  官升得快,再加上肚子里有学问,张缵就难免轻狂,在为人处世方面从不知道谦虚低调,常常口吐利剑,招招伤人。  一次,六皇子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文学Party,邀请文学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参加,张缵也是其中的特邀嘉宾。
朱棣称帝后,当初那些慷慨激昂地要同他势不两立的文臣武将,除了少数几个敢同他死磕而丢掉了小命的之外,绝大多数都改换门庭,投靠了他。  一天,朱棣拿出一摞当年大臣们呈给建文帝的奏章,全是他们强烈要求讨伐他的檄文。朱棣笑眯眯地对朝臣们说:“这些奏章你们都有份Ⅱ巴!”谁都知道,朱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因此都吓得魂飞魄散、哆嗦不停。此时,唯有一个大臣不但安之若素,反而兴奋地大声喊道:“我没有,从来也没有!”
张爱玲有一个“美国梦”。她说自己“从小妒忌林语堂,因为觉得他不配(他的地位),他中文比英文好”,而她对自己的英文水平非常自信,说“我要比林语堂还要出风头”。  在上海,她确实比林语堂更出风头,但是靠的是中文作品。而林语堂早在1935年就在美国出版了他第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这本书在短短四个月里再版七次,位居当年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次年林语堂应邀举家赴美,专事写作,1937年出版的第二本英文著作
一  《红楼梦》里有个叫王住儿(玉住儿)的人,估计好多读者都没注意到,但他家里有个人非常有名—他的娘是荣国府里二小姐迎春的乳母。这地位说起来也不低了,可惜这位乳母带头聚众赌博,被老太太赏了40大板,还要被撵出去,不许再入府。  二小姐的乳母好赖有二小姐撑腰,二小姐就没给她求求情?  求了,还是三小姐、林姑娘和宝姑娘一起求的,可老太太不依:“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
一  1919年,莫斯科。一座大厅里正在举行文学晚会,为了亲眼看到俄罗斯“自学成才的田园派天才诗人”谢尔盖·叶赛宁,亲耳听到他的朗诵,两个小时前,狂热的观众就已经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叶赛宁上台了,他英俊的面庞、蓝眼睛、金色卷发,再配上忧郁的气质、澎湃的激情,显得十分有魅力,以至于他刚朗诵完毕,底下已经掌声如雷。少女们用崇拜的目光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19岁的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因为太过用力
一  五代时期的军阀安重荣也算是乱世雄杰。此人出生于武将世家,从小精通骑射,因为父亲的提拔,安重荣很早就在振武军(今属内蒙古呼和浩特)担任巡边指挥使。数年征战,剽悍勇武的安重荣崭露头角,成为振武军风头最健的青年将领。  后唐末年,石敬瑭起兵,派人召唤安重荣加入。安重荣的母亲和兄长都不看好石敬瑭。在他们眼中,官军势大,风险也大。安重荣不甘心一辈子做低级军官,渴望有机会出人头地。追随石敬瑭虽然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