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我只是作家,不是女强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821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有一个“美国梦”。她说自己“从小妒忌林语堂,因为觉得他不配(他的地位),他中文比英文好”,而她对自己的英文水平非常自信,说“我要比林语堂还要出风头”。
  在上海,她确实比林语堂更出风头,但是靠的是中文作品。而林语堂早在1935年就在美国出版了他第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这本书在短短四个月里再版七次,位居当年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次年林语堂应邀举家赴美,专事写作,1937年出版的第二本英文著作又持续52周位于畅销书榜首,成为红得发紫的旅美作家。张爱玲希望和林语堂_样凭借写作过上美好生活。
  1954年,张爱玲到美国的前一年,她的两本长篇小说先连载后出书,没有赢得销量,但是赢得了好评,这给了她信心。谁知到了美国,她投出去的书稿均惨遭退稿。用英文写作打不开市场,生计自然成为头等大事,好在她聪明地嗅出台湾读者对她的热情,掉头转向用中文写作,这才得以生存下去。
  1957年,她又遭遇了一次重大打击。有一封退稿信对《粉泪》(Pink Tears,即《怨女》)的评价是:“所有的人物都令人反感……我们曾经出过几部日本小说,都是微妙的,不像这样squalid(肮脏)。我倒觉得好奇,如果这小说有人出版,不知道批评家怎么说。”这种全盘否定的评价对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才作家张爱玲来说,简直如同晴天霹雳。
  当时美国人喜欢的是写中国女子与白人之间爱情纠葛的华人女作家韩素音,这种具有异域风情的写作内容无疑是两边讨好的:既迎合了美国大众的口味,又迎合了华人内心与白人联姻的希冀。而张爱玲对美国的现实生活并不了解,她写的爱情小说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为背景,无法取悦美国读者,所以她用英文写作的梦想很快就破碎了。
  她只能出去求职谋生。全职写作很冒险,一旦你的作品不再受读者欢迎,就没有进账,你的生存都成问题,进而大大影响你的安全感。张爱玲晚年生活品质不高,而她去世后还留有240万港币遗产,说明她其实并不穷,她只是没有安全感。
  张爱玲当年只在香港大学读了两年书,后因战事爆发重返上海。没有一张像样的学历当敲门砖,所以她在美国的工作大多靠朋友引荐。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到处找零碎的翻译工作来做。她曾希望从一些文化機构“领点政治性的东西来翻译”,但对方看学位给钱,而她连大学学位都没有。
  她先后在几所大学任职,可惜她个性孤僻、不善于甚至厌烦与人打交道,把自己封闭起来,只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友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写作进展。结果,这几份工作的合同时间一到,对方便不再续约。
  好友曾猜测这与张爱玲的工作态度有关:“我想张爱玲真的因为并无固定收入才去编写电影剧本,也去翻译、节译才华远不如她的中美当代作家。因之对此项hack work(雇佣工作)有时感到十分厌恶。”被迫去做自己不热爱的工作,她当然是厌恶的。
  雪上加霜的是,在赴美的第二年,张爱玲与大她29岁的美国作家赖雅结婚,不久赖雅中风,治病花光了两人的所有积蓄。于是,她总是在为赚他的医药费而到处奔波。张爱玲嫁的两个男人都是花她的钱——有人说张爱玲生性凉薄,倒不如说是她把仅有的热情都给了身边的那个男人,对于别人自然顾及不到。
  1961年,为了生计,张爱玲只身回国寻找创作机会。可是当她途经台北时,又传来了病情反复的赖雅中风的消息。为了赚钱给赖雅治病,张爱玲又飞回香港夜以继日地工作,她的脚因久坐而浮肿,都没有钱去买双新鞋子穿,眼睛因长时间写作而出血。谁知,那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打了水漂,她写的剧本《红楼梦》最后没被采用。
  后来,她经好友推荐在迈阿密大学谋到驻校作家的职位,便带着赖雅前去赴任。之后,她又在某学院找到了翻译《海上花列传》、研究《红楼梦》的工作。这两件事是她喜欢的,自然兴致颇高。可惜,才女多有不容于世的棱角,张爱玲孤傲清高,这世间本来就找不到几个可以与她对谈的人,她大约也没把心思花在改善人际关系上,因此和同事格格不入。她自己说:“我又不太会做人,接触虽少,已经是非很多,不但不给介绍什么教授,即使有人问及也代回掉,说我忙。”
  1969年,张爱玲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由于常年离群索居,那时的她已经有了自闭倾向,走路“经常目不斜视,有时面朝着墙壁,有时朝地板。只闻窸窸窣窣一阵脚步声,廊里留下似有似无的淡淡粉香”。她为了逃避与人打交道的麻烦,经常黄昏时才去学校,独自在办公室熬夜加班,这种行为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所以她说“是非很多”,但也没有人帮她说话。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她与主持该研究中心的陈世骧教授因自己所交的论文产生了矛盾,导致她在两年合同期满即遭解聘,这等于间接否定了她的工作能力。张爱玲给友人写信,说陈世骧认为她的研究文章经修改后仍看不懂,张爱玲笑着说:“加上提纲、结论,一句话说八遍还不懂,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本是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但这样说实在太不谦虚了,等于变相嘲笑陈教授的无知。陈世骧听了这话自然很生气,于是坚持解雇了张爱玲。
  好友还专门解释此事,说陈世骧最初对张爱玲也无敌意,之所以解雇她,一是张爱玲平时不上班“早已遭人非议”,二是张爱玲在研究任务上和陈世骧沟通不善。而真正的原因是张爱玲“去陈世骧那里走动少了”。陈教授很好客,经常在家开Party,每每邀请张爱玲,她都不愿意去,偶尔勉强去一回,也总是显得不合群,后来干脆不去了。在工作中,她不与同事打成一片,也不与主管领导走动,却要在那里混口饭吃,遭遇解聘也是情理之中,怨不得旁人。
  张爱玲之所以在美国屡遭职场滑铁卢,是因为有些人天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她虽有才华,但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太过另类,导致“消息传遍美国,对她极为不利,好像大作家连一篇普通学术报告都不会写”。张爱玲其实早就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愉悦”。她只是一个天才作家,不是人见人爱的职场女强人。
  编辑/葡萄
其他文献
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班上有个女生爱哭,一哭起来就眼泪鼻涕齐下,鲁迅从此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十分形象。鲁迅成绩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回老师出对子,上联是:“独角兽”。邻桌同学想得到表
1937年8月,日军的铁蹄长驱直入,侵犯到南京、上海一带,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這紧要关口,南京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为阻止日军沿着长江进犯,封锁长江航路。8月12日,一艘吨位达3360吨的“源长”轮以及其他20多艘轮船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自沉于江底,在长江上构筑了一条阻塞线。  江岸上,自愿沉轮的“源长”轮的主人陈顺通看着这悲壮的一幕,内心五味杂陈。  19世纪末,陈顺通出生于浙江宁波,他因家中
据《太平广记》载,人死后都要在阎罗殿过堂,因福报不一,有的人来世多子多福,有的人却命中无子。命中无子,最低限度要拜拜送子观音,烧几炷香,如果认真虔诚点,就得动用专业人士了。  唐玄宗开元年间,岐王李范因一直没有子嗣,就请当时著名的国师道士叶净能上奏天庭,请求调阅档案查询。天曹(天庭中的仙官)查阅后回复说:李范命中无子。叶净能请求天庭送子,天曹不知收了什么贿赂,答应了,命两个小鬼取敬爱寺的某位和尚的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出国家文化与信息安全的人,并且亲自参与了在外交文化反间谍方面的斗争。当时宋朝朝野在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警觉性,苏轼则是一个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的人,能从小事中发现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的隐患。  元祐四年(1089年),高丽王子兼高僧义天来宋,理由是要祭奠去世的一位杭州僧人朋友,并为宋朝皇太后送寿礼。因为高丽70年来都是辽国的藩属国,所以宋朝朝廷把义天的到来当成宋
顺治在位时,为稳定民心,避免满汉两族的矛盾纷争,他准备推行满汉划城而居的政策,城内几乎所有汉族官员和民众都要进行一次大搬迁。  顺治五年(1648年),朝廷下令:除编入八旗的汉人外,所有汉族官员及商民一律迁往南城;原来居住的房屋拆去重盖或者卖掉,户部、工部查实房屋间数,每间给予四两银子的补偿;补偿银须由各拆迁户亲自到户部衙门领取,不得让有关官员发放,以防止这些官员克扣、吞没拆迁补偿银两。  不仅如
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是画家、书法家,父亲是学者、诗人,清末民初的才女陈衡哲注定不同寻常。她四岁时,习诵诗书,“咏絮之才”初现;七岁时,她同中国女人传统的枷锁——缠足小战一场,获得全胜;13岁时,不顾母亲劝阻,走上孤独的求学路;17岁时,与父亲对峙,坚决抗婚,从此立下“我永远不结婚”的誓言;24岁时,顺利通过清华大学举办的留学生考试,成为我国九位获奖学金赴美的第一批女留学生之一……在那样一个时代,大龄
二〇〇九年仲夏,高二(1)班成立,前204班。如今开学近半月,我试图去记录些什么,但却迟迟无法下笔,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对班级的感情还纠缠不清,匆匆忙忙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然而,面对新的生活,我似乎还未描绘出她的轮廓,而今日复一日,感觉却是麻木的,周边的一切令人无所适从,好像没有什么可供人留作日后念想的,但我想,浅浅的印象总是会有的。    一、过往    不知不觉中,结束了高一的旅程,生活似乎
卡梅隆夫人是世界摄影史上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之一,她用镜头定格了达尔文、赫合尔等众多名人的不朽影像,其作品被英国政府视为国宝、限制出口。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个48岁才开始学摄影的家庭主妇。  1815年,卡梅隆夫人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她的父亲是英国政府委派的殖民地管理官员。家境优渥的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出落得优雅高贵。可是好景不长,父母相继离世,还是少女的她成了孤儿,直到23岁嫁给比自己年长
南朝牛人张缵11岁就娶了梁武帝的四女儿,成了令人艳羡的驸马。有皇帝岳父罩着,张缵在仕途上一路狂飙突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吏部尚书。更厉害的是,张缵的学问也是当时学界的翘楚,曾主持编撰多部著作。  官升得快,再加上肚子里有学问,张缵就难免轻狂,在为人处世方面从不知道谦虚低调,常常口吐利剑,招招伤人。  一次,六皇子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文学Party,邀请文学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参加,张缵也是其中的特邀嘉宾。
朱棣称帝后,当初那些慷慨激昂地要同他势不两立的文臣武将,除了少数几个敢同他死磕而丢掉了小命的之外,绝大多数都改换门庭,投靠了他。  一天,朱棣拿出一摞当年大臣们呈给建文帝的奏章,全是他们强烈要求讨伐他的檄文。朱棣笑眯眯地对朝臣们说:“这些奏章你们都有份Ⅱ巴!”谁都知道,朱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因此都吓得魂飞魄散、哆嗦不停。此时,唯有一个大臣不但安之若素,反而兴奋地大声喊道:“我没有,从来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