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老师的讲解便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告别“一言堂”时代,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中学生并不能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得到大力的提升,因此师生应共同努力,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课程的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和教学改革是否成功。这就使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行业的最新动向和要求,与时俱进,应时而变,教学观念要符合现如今社会对人才个性化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使课堂对学生真正有益处。在小学语文老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基础之上,学生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逐渐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降低对老师和书本理论的依赖性。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升级教学理念,大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的塑造。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式
2.1教授学生查字典的正确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在不断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总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想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应从自己查字典开始。应让学生知道字典是自主学习的好帮手,通过偏旁部首就可以找到陌生的字,也让学生理解何为实践出真知。
2.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在阅读时做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提高审美能力、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思维模式。小学生普遍运用的读书笔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书面笔记是指学生的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中涂抹勾画,凸现精彩和引人深思的地方,有助于学生的复习。
2.3使学生学会如何审题
审题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关键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不同题材、类型的课文的特性,掌握多种审题方式。
2.4发挥课后问题的作用
课后思考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展开自主学习时可以用课后思考题作为学习素材。如《白杨》的课后思考题: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课文中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问题重新研读课文,找出白杨直、高大挺秀的外在特征以及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精神。
3促进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通常能比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因为脑筋的开动永远是由质疑引发的。质疑与求知欲是息息相关,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促使创造的思维碰撞的迸发,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持续不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以提升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展开对画面的想象,并将班级分组,让学生结合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出答案。教师应尊重并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4让学生广泛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会
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视阅读量,鼓励学生遨游书海,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從而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进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形式必不可少,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条件采用视频、图片、实验等教学措施,让课堂充满创意与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沉浸在文章意境之中,身临其境的感情会促使学生产生更多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会。
5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小学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仍在摸索阶段,自主学习需要的时间也更长,而且语文知识随之年纪增长也不断的提升难度,因此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的对文章的理解,不是语文老师一遍一遍的解说和强调可以比拟的。以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为例,他们教授同一篇课文时,第一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语速平缓,语言流利。学生读了4分钟,教师就示意其终止,开始检查自学情况;第二位教师对初读的要求和方法与上一位老师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这位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效果,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得到了较大提升。
6激励、督促学生自学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捷径,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提升自律能力。老师应该时长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敢于展现自我、发表见解。关注学生富有新意的想法并给予热切的鼓励,让学生逐渐积累自信。以写作文为例,首先在小组内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除此之外,还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熟悉教材的工作;勤于思考并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温故而知新,遵循文必加点、文必分段的原则;每天写日记,定期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通过平时教学中老师长期的引导和督促,让学生逐渐积累自学的方法,养成并坚持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的乐趣,使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早日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丁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J].学周刊,2013(01).
[2]高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考试周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5).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告别“一言堂”时代,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中学生并不能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得到大力的提升,因此师生应共同努力,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课程的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和教学改革是否成功。这就使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行业的最新动向和要求,与时俱进,应时而变,教学观念要符合现如今社会对人才个性化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使课堂对学生真正有益处。在小学语文老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基础之上,学生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逐渐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降低对老师和书本理论的依赖性。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升级教学理念,大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的塑造。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式
2.1教授学生查字典的正确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在不断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总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想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应从自己查字典开始。应让学生知道字典是自主学习的好帮手,通过偏旁部首就可以找到陌生的字,也让学生理解何为实践出真知。
2.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在阅读时做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提高审美能力、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思维模式。小学生普遍运用的读书笔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书面笔记是指学生的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中涂抹勾画,凸现精彩和引人深思的地方,有助于学生的复习。
2.3使学生学会如何审题
审题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关键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不同题材、类型的课文的特性,掌握多种审题方式。
2.4发挥课后问题的作用
课后思考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展开自主学习时可以用课后思考题作为学习素材。如《白杨》的课后思考题: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课文中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问题重新研读课文,找出白杨直、高大挺秀的外在特征以及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精神。
3促进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通常能比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因为脑筋的开动永远是由质疑引发的。质疑与求知欲是息息相关,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促使创造的思维碰撞的迸发,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持续不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以提升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展开对画面的想象,并将班级分组,让学生结合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出答案。教师应尊重并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4让学生广泛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会
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视阅读量,鼓励学生遨游书海,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從而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进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形式必不可少,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条件采用视频、图片、实验等教学措施,让课堂充满创意与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沉浸在文章意境之中,身临其境的感情会促使学生产生更多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会。
5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小学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仍在摸索阶段,自主学习需要的时间也更长,而且语文知识随之年纪增长也不断的提升难度,因此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的对文章的理解,不是语文老师一遍一遍的解说和强调可以比拟的。以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为例,他们教授同一篇课文时,第一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语速平缓,语言流利。学生读了4分钟,教师就示意其终止,开始检查自学情况;第二位教师对初读的要求和方法与上一位老师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这位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效果,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得到了较大提升。
6激励、督促学生自学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捷径,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提升自律能力。老师应该时长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敢于展现自我、发表见解。关注学生富有新意的想法并给予热切的鼓励,让学生逐渐积累自信。以写作文为例,首先在小组内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除此之外,还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熟悉教材的工作;勤于思考并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温故而知新,遵循文必加点、文必分段的原则;每天写日记,定期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通过平时教学中老师长期的引导和督促,让学生逐渐积累自学的方法,养成并坚持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的乐趣,使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早日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丁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J].学周刊,2013(01).
[2]高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考试周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