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生命情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维 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客观自然,而是有诗人自己在内的。诗人对事物注意的总的倾向不在于热闹的现实生活,而在于“世外桃源”,在于一些孤独幽静的景物;见于诗在事物的这种“情趣”里,仿佛如鱼得水,独乐其乐;见于诗人在这类孤独幽静的景物中见出他自己性格的化身。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生命 自然
  王维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客观自然,而是有诗人自己在内的。诗人对事物注意的总的倾向,不在于热闹的现实生活,而在于“世外桃源”,在于一些孤独幽静的景物;见于诗在事物的这种“情趣”里,仿佛如鱼得水,独乐其乐;见于诗人在这类孤独幽静的景物中见出他自己性格的化身。也就是说,在山水田园中,诗人超越尘世,渴求桃源胜境。并在山水田园中寻找到了契合已心的精神境界,留恋往返,在这此山水田园中留下了个性化的烙印。
  首先,王维诗歌禅意绵长。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使作品意境深远开阔,极具哲理性的思辩意识,这样一位“诗佛”却并没有完全陷入禅宗佛学之中。虽然王维一生与禅宗关系密切,并对其创作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但王维并没有舍弃官职俗事,他并没有做到心静虚无的状态。他的亦官亦隐,也许是他的软弱、妥协与现世,但是若无对于生命尘世的挂念和执念,那么王维的诗歌便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了。
  王维诗歌追求禅宗释世解道的空寂之美,这种美的追求却是建立在他自身无法超脱的现实之上的。“诗佛”一称,其实把“人”的事与“佛”的念结合在一起。他诗歌中的禅意并不是单求超尘入禅,而是追求一种空寂、平淡之没,援引空灵的意境来填充尘世与理想之间的隔阂,王维并没有离开尘世,舍弃执念,而是在繁杂的世界中以一颗慈悲的之心关照生活、关照自然生命。正因为这种对于生命“执念”的关照,王维的诗歌虽似不食人间烟火,但却是为“人”的生存寻觅一种开阔的途径方法。
  在王维的创作过程中,曾写过不少释理佛禅、宣扬佛理的诗作,但因其缺乏情感、内容而没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微微的成就就在于那些有禅意佛理而又能表述人生、情融于山水的诗歌。王维晚年因官场和社会的黑暗而更加信奉佛禅,却没有坠入空门,官终尚书右丞。
  王维历经安史之乱,贬谪升迁,一生信佛却并未离开官场隐居,即使在唐王朝愈见黑暗的时期,王维始终是处于亦官已隐的状态。他从没有放弃过对于唐王朝的希望,这是当时盛唐诗人所共有的通性。他们长于盛唐,是被盛唐时代的开朗进取精神培养起来的士人,有着对时代的自信,对于理想的执着,使他们即使碰到种种社会矛盾,也仍然不会像中唐士人那样流露出彻底的心灰意冷。
  王维诗歌有着对人生、山水的悟解,这会总与他心向禅宗的“心无执物”有着相背之处,即使王维在艰苦和失望时,寄情于禅宗的心无杂念、空静的思想观念,但禅宗并没有完全进驻王维的内心,在他的诗歌中,是借由禅宗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俩映照生活现实,他终究是被俗事所羁绊的诗人。
  自从被贬之后,王维深刻地认识到朝政的黑暗,唐王朝已走过了它的鼎盛,只剩下衰落,政乱不安,百姓人民生命的不安定,使王维更趋向追求安谧的隐士伤害,希望借由禅宗来结实生活的坎坷不安,通过思考寻找被挤压的生命的突破口。于是,在他的诗歌中,山水的静雅平淡,成了他的向往,在其中寻找生命面对苦难时的新的方式和观念。
  王维诗歌中 的禅意并不隔离在人世之外,它是出于人世苦难和对于生命的感悟之中的。诗歌中的“空寂”是一种辽远、清淡的状态,并不是空白的死寂。在对于王维诗歌的探索中,不仅要看到他诗歌中清园空灵的意境禅意,更应该看到那是一个对于生命充满喜爱的诗人,借由禅宗的思考方式在探索生命的真谛。王维的诗歌远离世俗却不脱离,这种“距离”的恰好,才使得他的诗歌中的禅意可以激起那么多共鸣,影响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因。
  其次,作者描写的生存环境多为古朴简陋、恬美宁静的。如“漠漠水田习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闲淡简远;“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的清寂淡远;“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的幽深冷寂及“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的悠远清淡。诗人选择的意境多为孤寂清淡的,构造的意境多为悠远静谧的。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诗人的心也随之淡泊闲远起来,而这样的选择购置本身就是诗人心理的外观。另外,作者反映了生存在这种环境中村野邻人恬淡的生活,纯真的情谊及诗人与他们融洽的关系。“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空林烟火,农家炊耕,写出了农家夫妇的和睦怡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天伦之乐:“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的邻里之亲以及“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与农人的融洽亲和。这样纯真质朴的情感,正是源于他们的无机心而绝欲念;这种自然淡泊、质朴纯真的心境情感,正是诗人的生命追求。
  再次,诗人在闲静淡远的册水画境中心醉神驰,挥洒自己的真性情,活画出一个高雅飘逸、自在洒脱的高上形象。“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无论是深林幽篁,还是弹琴长啸,一腔孤傲、一身飘逸。抒发诗人向往高上宠辱不惊、视名利为粪土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坦荡胸怀。正是这种坦荡,诗人在辋川与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轻舟南垞去”“吹箫凌极浦”,我们好像看到,小舟在河水中随意浮荡,诗人独立船头,晚风吹动襟带,也传送着诗人幽雅的箫声。又仿佛看到诗人与友人在山间水旁推杯换盏,弹琴赋诗,松涛阵阵,山岳清风。景也风雅,人亦洒脱。诗人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高雅飘逸的神态使山水画境也顿时鲜活灵动起来。
  诗人善用山林田园的某一“镜头”,隐喻诗人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使一幅幅简淡闲远的山水画含了诗人的生命情韵而神采习扬。所以,山水田园即使不仅要表现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化了的试境,我们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便应该找到诗人高雅飘逸的身影,领略到诗人纯真淡远的心境。
  总之,“天人合一”思想使诗人在厌弃世俗后,必然选择回归自然。山水田园的宁静纯朴与世俗的纷扰芜杂形成鲜明比照,诗人在自然中超越尘世,走向了纯净淡泊的精神家园。徜徉山林、耦耕南亩、弹琴赋诗、泛舟往来,诗人在这时挥洒自己的真性情,获得了生命的自由。诗人因山水田园而空明畅达,山水田园因诗人而鲜活灵动。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活动 班集体 课堂渗透  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
【摘要】探讨观察和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有的放矢、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两个方面的能力,从平时抓起,从日常做起,树立语文教学为作文服务的观念,并从课堂走出,投身于生活中,循序渐进,提升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观察 思维 作文能力 循序渐进  很多语文老师总是埋怨自己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虚情假意,常常是千篇一律、前人一面。该怎样让初中生写作时不再“囊中羞涩”,该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写作时言之
摘要:“心困生”在日常行为上存在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是学生中的“异类”,让老师头痛。怎样走近“心困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温暖他们冰冷的心……在此,探讨了对“心困生”爱的教育。  关键词:“心困生” 倾听花开 心灵教育 “糊涂”的爱  何谓“心困生”?心困生,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通常被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各种潜能被激发,还可以使学生乐于参加班级活动,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教师,会使得教学工作或是班级工作都顺利开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上学路放学路出行路同走和谐众所周知,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课,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并探究的重要问题。英语教师应该把它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和运用。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尽力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让英语课堂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绿洲。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交流舞台 和谐构建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高尚师德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在高中3年,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释放生命的激情,绽放生命的花朵,让他们感受到在高中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快来的、充实的、进步的。  班级管理“感化”模式反思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镜子,在教书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
【摘要】现下的初中学校,班主任大都身兼多职,除了负责日常的班级管理事务外,还承担着教学的重任。而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革命的展开,如何统筹好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双效益成为当下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合作学习”“班级自制管理”和“实验管理教学”三个方面着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班主任的角度,就物理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策略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提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做到以情感人,寓理于情,是教学的基础要求,也是教学能够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艺术具有巨大的魅力,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一样吸引着学生,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活动,充分地激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艺术教学策略教
【摘要】古代文学大家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非常擅长借助一景一物进行情感寄托。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还原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人的“智慧”。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初中古诗文为例,简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背景语言意境人物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代文人的高尚
摘要:在新教材以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断变革,与传统的计算教学相比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发生了变化,新形势下的计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提升与计算法则的提炼,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用活情境 借助直观 理解算理 渗透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在《2011版课标》中新规定了数学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