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就业岗位59.3万 求职人数57万等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 就业岗位59.3万 求职人数57万
  
  近期,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发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统计数字显示,深圳职场供求已回暖。
  数据显示,深圳2009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人数(就业岗位)为160.6万人次(个);求职人数为169.6万人次;岗位缺口数为8.9万人次(个);求人倍率为0.94。一季度的需求数量较上季度增加了9.9万人次,增幅为6.57%;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5万人次,减幅为11.32%;求职数量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8.6万人次和63.1万人次,增长幅度分别为5.34%和59.19%;岗位缺口较上季度缩小,求人倍率较上季度略有上扬,市场供需情况稳定。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北京:近百名高技能人才首获
  政府技师特殊津贴
  日前,北京市政府为来自北京商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涉及近百个职业的91位高技能人才颁发技师特殊津贴,每人2万元。同时,来自北京教育、科研等行业的77位专家、学者也荣获了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给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政策,自1990年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拥护。据悉,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北京市共有3611人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信息来源:新华社)
  
  东莞7月启动职业技能鉴定
  
  据悉,东莞市将于7月对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等八种职业(工种)实行定期鉴定,鉴定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社会各类人员。今年有三次鉴定时间,分别是7月15日、9月15日和11月15日。
  据了解,对部分职业(工种)实行定期鉴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第一批定期鉴定职业(工种)涉及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汽车维修工和模具工。考生报名时间自信息公布之日起至组织鉴定前5天。报名地点为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报考人员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后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培训咨询类职业需求异军突起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日前公布的今年5月份空缺职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前程无忧”空缺职位需求总量达到86万多个,比4月份增加10%,连续三个月职位增长。“前程无忧”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4月以来,教育培训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就业咨询企业的招聘数量显著上升。5月的数据显示,教育培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4月上升18%,比去年同期增长31%。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经济低迷、就业困难的时候都是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面向个人的认证机构、留学教育机构和就业咨询机构都在积极进行市场拓展。
  (信息来源:新华网)
  见习编辑赖俊辰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部分指出:除了教材和相关配套资料这些国家标配的课堂教学资源外,应积极开发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实践环境,通过多种路径“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对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开发、利用,指导学生高效自学、展示互学、体验建构、广
摘要: 本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各方面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的全面延伸对
统编本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排了练习题,这些课后习题主要围绕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朗读背诵、理解内容、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课后练习的题型简洁明了,由浅入深地嵌入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深刻解读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那么不但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统编本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职教材经过1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教学用书。目前已出版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专业、旅游专业等五个系列,共71种,年销售总量超百万册。各系列教材均由职教专家、专业教授和一线的职校资深教师共同编写,为中职教学量身订做,内容选取深浅适宜,讲述方式生动易懂,并注重实际应用和技能培养,在专业教材中引用大量实际案例,充分体现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从写一段话向写整篇习作的过渡阶段。由于学生储备知识有限,面对习作要求的陡然提升,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之传统教材在习作内容和训练点的设置上也较为零散,给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究竟怎样才能突破起步阶段习作教学的瓶颈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真正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巧妙对接,让习作起步顺势而为  1.明确写话目
说明文有着自身鲜明的文体特色,比如内容的严谨性、表达的有序性和方法的丰富性等。基于语用的视角,聚焦文体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知、品读鉴赏和精读理解,从而让学生把握说明文内容、品味说明文语言、探究说明文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体。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说明文,教师教得机械、呆板,学生学得沉闷、单调。通过说明文的教学,学生知道的就只是一些诸如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等枯燥的说明方法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积累与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高,以激活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受到触动。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获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写好以后读一读”,这成了八个单元习作的共同要求。写完习作之后,让学生自己读和小组内朗读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和自我修改。如“猜猜他是谁”是让学生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我有一个想法”则是让学生读给别人听,并请他人评价,“我来编童
“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是架起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现状来看,学生对于这一栏目的兴趣不高,很难坚持独立读完整本书,或者说是缺少独立完成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持续阅读的毅力,或是囫囵吞枣缺乏阅读深度,所以难以厘清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鉴于此,笔者针对学生实际,提炼出“选组·共读·分享”阅读活动形式。这一形式是指在班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生字,会写“类、炎”等字,会默读课文。  2.能借助表格提示,讲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展开想象,感受故事的神奇,并能讲演故事。  【教学过程】  一、搭语言支架,从课题“简单讲”  1. 看图片,猜故事。  (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插图。)  2.出示故事名。  (1)读题目,谈发现。  (2)引出神话故事题目的一般规律:谁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