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萱:一根独弦琴奏响京族多彩文化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的“新时代好少年”,“小创”刊登了防城港市第一中学梁羽萱同学的先进事迹,不少“造粉”纷纷在“小创”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想听听独弦琴“传播使者”梁羽萱的成长故事,棉花糖有求必应——
  姓名:梁羽萱
  年龄:14岁
  就读学校:防城港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王能、王箐林
  获奖记录:CCTV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广西地区选拔赛金奖、2019金谊国际音乐邀请赛中国地区一等奖。2019年防城港市优秀少先队员、2020年广西新时代好少年。
  星语录: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校音、扶杆、拨弦……伴着娴熟的动作,一曲悠扬动听的京族民谣从梁羽萱手下的独弦琴拨弹而出。每天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梁羽萱总会抽出时间在家中练琴。“独弦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乐器,但却‘藏于深山无人知’,我希望做一名独弦琴文化的‘传播使者’。”梁羽萱说。
  独弦琴是防城港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宝,只凭着一根琴弦,就可以演奏所有的音阶,音色清亮柔和,回味悠长。梁羽萱从小就为其深深着迷,并一直坚持学习了8年,在区内外各大比赛中屡次获奖。
  梁羽萱犹记得,6岁那年,她第一次看到独弦琴表演。舞台上,一位美丽的姐姐穿着金黄色的京族奥黛,弹着独弦琴,笑得很甜。“人漂亮,琴好听,爽心悦目的表演令我陶醉。”梁羽萱回忆说,当天看完表演回家后,她就跟父母提出学习独弦琴的想法。
  父母很支持她,几经辗转,终于打听到,原来梁羽萱很喜欢的那位舞台上的女演奏者是独弦琴非遗文化传承人王箐林老师。王箐林老师虽然年轻,却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独弦琴公益教学。看着乖巧可爱的梁羽萱小心翼翼摸着独弦琴爱不释手的样子,王老师当即收下了这个学生。在王箐林老师指导下,梁羽萱一学就是6年。
  上初中后,王箐林老师又将梁羽萱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王能,就这样,梁羽萱成了王能老师的学生,从“徒孙”变成了“徒弟”,一下就长了“辈分”。
  两位“王老师”对梁羽萱学独弦琴有很深的影响:王箐林老师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弹奏基础,经常创造外出参演的机会,锻炼了她的胆量,丰富了她的舞台表演经验;王能老师在专业上要求更加严格,引导她在弹琴技术和技巧上进行琢磨,追求更高标准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弹奏时细微之处的艺术处理,让她对每一首乐曲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在演奏独弦琴时更具感染力。
  “独弦琴也是有生命的,而它的生命是每一位演奏者赋予的。它让我知道学无止境,让我知道人外有人,让我引以为傲,也让我懂得谦卑。”虽然梁羽萱弹得一手好琴,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独弦琴弹奏技巧,她放弃了嬉笑玩耍的时间,沉醉于音乐的海洋。
  2020年,梁羽萱通过了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综合素质测评,拿到了独弦琴最高级别——十级证书,但她仍未止步于此,而是一如即往,每日不落地坚持练琴。就算进入九年级,学业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去上琴课,她也会在家把练习曲目录制下来,发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指点,找出不足,反复练习,精益求精。老师们都夸她有毅力,音准好,悟性高。学琴这些年,梁羽萱感受到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毅力,学会了坚持。如今,独弦琴已成为梁羽萱生命中最親密的伙伴。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梁羽萱积极发挥自己的独弦琴特长,努力传承京族文化,宣传美丽家乡。
  梁羽萱用心弹奏的美妙音符,吸引了来自祖国各地观众的关注,收获广泛好评,让独弦琴艺术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也让更多人通过独弦琴认识了美丽的防城港。2019年,梁羽萱受邀做客防城港广播电台《小咖来了》访谈节目,分享个人学习和传承独弦琴文化的经历和体会,鼓励更多孩子加入学习和传播独弦琴文化中来,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打call”。
  “独弦琴,也需要众人弹。”梁羽萱表示,希望可以带着独弦琴登上更广阔的舞台,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独弦琴,再通过独弦琴这张家乡靓丽的名片,让世界知道,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座美丽的沿边沿海城市——防城港。
其他文献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和特斯拉。特斯拉的天才之处在于他的发明是完全在头脑中完成的,“我会想象出一台涡轮机,并且对其进行测试。”特斯拉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他发明的这些东西,我们至今都在使用。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出生在克罗地亚,毕业于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世界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
水墨画在中国流传数千年而不衰,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刻意追求透视,不强调物体的固有色和环境色,讲究留白和物象的“氣势连接”,讲究作品的气韵和境界,追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如果说西洋画是一种“再现”的艺术,那水墨画就是“表现”的艺术,十分注重“诗意”的表达。今天,牙牙就教大家画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山水图——《青山碧水间》,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韵律感,让大家感受一下水
大雄宝殿两旁,两排诸天侧立  看日宫天子、月宫天子伸开六臂  或合掌或舒展,那靈动的指尖  低眉内审的善目,叩动我的心扉。  善化寺,请原谅我之前造访的  无知和潦草,风过无痕人过无思。  此番什么触动了我丧母的忧伤  我想,是为善化所感召  日宫月宫天子象征日月轮回  六臂菩萨指尖散发善爱与慈悲。  我信,阳光和月光永恒  普照万物,点亮匍伏众生的心灵。  千年善化寺,这光亮穿越  辽金烽烟和明
2019年初,“文坛刀客”韩石山向文坛托出一部近5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边将》。这部巨著以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为历史背景,以山西大同右卫镇为人物活动舞台,塑造了以杜如桢为代表的几代将领的形象,涉及了明代北部边疆的许多历史大事,也展示了边关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对国家的忠诚以及情感世界的纯洁与坚毅。作品格调苍凉而雄浑,文字精练清爽,叙事舒缓而有节制。韩石山自称这部《边将》是“短篇小说的框架
这时候是饥饿的  但并不安静  瓜子在合唱  二声部,配合一段独语  你我习惯的自说自话  完成聊天,填写对白  关于贷款的表格  动车因为这些负担变得瘦骨嶙峋  平原像块空地  试探着国道的边界  小丘蚕食着山脊  今夜只剩我们三人  四年間朴实的断句  另起一行  大兴土木用以促进消费  直到日落回到餐桌  怀化出现在松树林里
一只穿着红鞋奔跑的鸵鸟,颗颗黑色的回形针是它的黑色羽翼。拿掉回形针它就是一只闪耀着光芒的鸵鸟。当鸵鸟掠过桌面,五颜六色的回形针、图釘等金属小物就迅速吸附在它身上,它立刻就拥有了一身“蓬松的羽毛”。趣味的使用体验让偏动物形态的文具,在蕴含童趣的外形下有一种不失高档的品质感。对了,鸵鸟修长的脖子,也是有用途的。比如,可以巧妙地变成戒指托架。
银河系也是有边界的,但是你知道有多宽吗?  近日,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银河系宽约190万光年(1光年约等于9.46兆千米),这一数值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估算银河系的质量,以及有多少个星系与银河系“共舞”。  天文学家早就知道,银河系中最亮的部分是呈薄煎饼状的恒星盘(太阳系就身处其中),其宽约12万光年,恒星盘之外是气体盘。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包裹着这两个圆盘,并延伸到远远超出它们的范围之处
Look!These yellow posts spray water at jaywalkers.  瞧,这些黄色的柱子是向行人喷水用的。  The next time someone wants to jaywalk (横穿马路) in the Chinese city of Daye in Hubei, he or she needs to be careful. In Daye, you
《追忆似水年华》(以下《追忆》)可谓三生三世枕上书。许多年来,每年都要不定期读读它。不必按常规从头至尾读,随便选出一段、一章或一部来;也不必顺读,倒行逆施,信手翻开,都能让你产生陌生化的新滋味。或许,这也印证了《追忆似水年华》“阅读/观看/应用”,与其写作方式一样,合乎交互式设计原理。  《追忆》充分体现了交互设计的“4I”元素: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vity)、整合
中国古人颇有闲情逸致,亲朋好友间聚会的方式往往别出心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会玩”。他们随便找一条溪水,就可以开个party,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他们在野外采得一把花草,也可以开上一个party,叫做“斗百草”。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次party,无疑是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东”,在会稽山阴兰亭(在今浙江绍兴)举行的“曲水流觞”,它为后世传下了留名千古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