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主要原因在于独生子女群体数量增多,社会家庭问题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以及人们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导致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勇敢地面对,分析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然,这一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日常的主要教育形式,教师首先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并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本文就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中学生承担了超越他们自身负荷的源自学习的心理压力和体力消耗。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学习中诸多矛盾和竞争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妥善解决,部分中学生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负面问题,短期的表现是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长期效应是可能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而后者更为重要。
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才能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境,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才能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情绪饱满,乐观向上,以激情和梦想促进自身成长。
因此,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其健全完整的人格,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主要任务。
二、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将心理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能动地发展自身的内部根据。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科学掌握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更为有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就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新课程物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挥物理课程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关注那些具体的知识目标,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善于捕抓这些知识的本质,体现其内在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地利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指导学生感受更多的人文知识内容,尝试进行情感沟通,体会心灵共振,就可以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熏陶审美能力,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思想。
物理知识包罗万象,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物理。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理应成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主阵地之一。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情感世界可以健康发展,这是中学物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例如,中学物理教师对学生适当进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抓住一切机会,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搞好心理调适,保证心理卫生;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等等,从而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
三、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生活
应该说,物理学科所包含的心理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的认识与体验作为引发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验和积累。物理的课堂无处不在,物理教学要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物理教学要从课本的丰富资源入手,唤起学生对身边事物关注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当成教学的内容和阵地,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地创设教学情境,善加引导,引领学生走好人生的道路。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自然地也进入学科渗透层面。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视为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将物理教学过程真真切切地落实为科学育人和心理辅导的过程。只有这样,物理课堂才可以成为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实现个体性格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也才真正做到了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为使学生成为具有高认知和高情感的人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是建设祖国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2]张厚粲主编. 心理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中学生承担了超越他们自身负荷的源自学习的心理压力和体力消耗。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学习中诸多矛盾和竞争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妥善解决,部分中学生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负面问题,短期的表现是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长期效应是可能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人格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而后者更为重要。
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才能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境,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才能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情绪饱满,乐观向上,以激情和梦想促进自身成长。
因此,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其健全完整的人格,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主要任务。
二、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将心理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能动地发展自身的内部根据。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科学掌握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更为有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就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新课程物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挥物理课程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关注那些具体的知识目标,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善于捕抓这些知识的本质,体现其内在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地利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指导学生感受更多的人文知识内容,尝试进行情感沟通,体会心灵共振,就可以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熏陶审美能力,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思想。
物理知识包罗万象,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物理。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理应成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主阵地之一。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情感世界可以健康发展,这是中学物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例如,中学物理教师对学生适当进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抓住一切机会,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搞好心理调适,保证心理卫生;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等等,从而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
三、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生活
应该说,物理学科所包含的心理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的认识与体验作为引发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验和积累。物理的课堂无处不在,物理教学要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物理教学要从课本的丰富资源入手,唤起学生对身边事物关注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当成教学的内容和阵地,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地创设教学情境,善加引导,引领学生走好人生的道路。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自然地也进入学科渗透层面。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视为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将物理教学过程真真切切地落实为科学育人和心理辅导的过程。只有这样,物理课堂才可以成为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实现个体性格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也才真正做到了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为使学生成为具有高认知和高情感的人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是建设祖国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2]张厚粲主编. 心理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