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条件,适时地创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解决抽象的数学教学,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讲尤为显得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乐,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热爱数学,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空间。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64-01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当下教育改革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逐渐应用,我们发现,虽然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使生活情境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情境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所需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应有紧密的联系。目前,一些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创设的情境并不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此外,有些教师强行将与所授知识不相称的情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无法将知识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本达不到课堂高效、质量高效的目的。
2.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够生动有趣。简单地说,这种不够生动就是不接地气。不同的情境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只有基于知识点去创设合适的情境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来设置情境,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并且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活情境设置由于过于繁杂,对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一定的影响。
3.教师对生活情境教学认识狭隘。一句话就是缺乏对生活情境教学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对于生活情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某些情况下,教师会认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导致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流于形式,沉闷的小学数学课堂没有发生转变;由于教师对于生活情境教学的误解,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非凡意义
1.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性及学习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帮助人们处理数据,再进行推理、计算以及证明的过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而小學生的逻辑思想还没有具体的形成,因此对于教师一些比较抽象的讲解,牺牲可能就只有“云里雾里”了。这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事例,通俗易懂地教学讲解,让学生明白数学要理,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对数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人,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认知阶段,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就比较难,怎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一些与现实生活贴切的生活数学情境,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贴近生活的熟悉感、认同感,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形象化、具体化了,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就更有内动力了。
3.通过实践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教师通过创新把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通过实际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完善教学模式,引入生活场景,创新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小学生接触过的事物,他们都比较容易接受,并会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爱好,轻松地化解教学难点。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生活场景,让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帮助教师对相关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化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学生商场购物或者超市结账的场景,训练小学生正确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化解教学难点,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场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4.运用生活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小学生广泛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最好用通俗的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小学生有兴趣去拓展思维空间进行思考,不要让繁琐的公式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一句话教师只有运用好生活中的场景,把知识点转化为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尽力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创新欲;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真正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姗.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2017.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64-01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当下教育改革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逐渐应用,我们发现,虽然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使生活情境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情境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所需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应有紧密的联系。目前,一些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创设的情境并不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此外,有些教师强行将与所授知识不相称的情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无法将知识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本达不到课堂高效、质量高效的目的。
2.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够生动有趣。简单地说,这种不够生动就是不接地气。不同的情境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只有基于知识点去创设合适的情境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来设置情境,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并且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活情境设置由于过于繁杂,对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一定的影响。
3.教师对生活情境教学认识狭隘。一句话就是缺乏对生活情境教学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对于生活情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某些情况下,教师会认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导致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流于形式,沉闷的小学数学课堂没有发生转变;由于教师对于生活情境教学的误解,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非凡意义
1.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性及学习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帮助人们处理数据,再进行推理、计算以及证明的过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而小學生的逻辑思想还没有具体的形成,因此对于教师一些比较抽象的讲解,牺牲可能就只有“云里雾里”了。这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事例,通俗易懂地教学讲解,让学生明白数学要理,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对数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人,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认知阶段,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就比较难,怎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一些与现实生活贴切的生活数学情境,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贴近生活的熟悉感、认同感,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形象化、具体化了,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就更有内动力了。
3.通过实践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教师通过创新把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通过实际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完善教学模式,引入生活场景,创新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小学生接触过的事物,他们都比较容易接受,并会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爱好,轻松地化解教学难点。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生活场景,让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帮助教师对相关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化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学生商场购物或者超市结账的场景,训练小学生正确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化解教学难点,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场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4.运用生活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小学生广泛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最好用通俗的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小学生有兴趣去拓展思维空间进行思考,不要让繁琐的公式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一句话教师只有运用好生活中的场景,把知识点转化为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尽力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创新欲;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真正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姗.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