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四个英语专业年级关于口语词汇学习情况来看,在1年级至2年级,口语词汇呈现明显的多样特征;在2年级至3年级间这一特征体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在3年级至4年级显著提高了流利性。至于四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无论在流利性还是多样性都略低于本族语学生,可是词频广度却和本族语学生没有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将对口语词汇变化的相关特征和趋势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语词汇;趋势和特征
引言
现阶段,英语口语词汇的多样性与广度均呈现着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针对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能更好地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语词汇并提高应用的熟练程度。特别是2至3年级这一期间是提高学生口语词汇水平的最佳时段。
一、简析口语词汇变化指标
文章认为能够对口语词汇变化趋势加以有效描述的指标以下几点:分别是流利性、词频广度以及词汇的多样性。而关于准确性这一评价指标文章并未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因为所使用的研究语料,没有较多的纯粹词汇错误,大部分属于词法错误或者是搭配错误。接下来,文章将会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词汇多样性。所谓lexical variation,其主要是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应不一样的词符数和词形数的比率,至于词形而是指在同一个语料中没有重复出现的单词数。最简单与最直接计算词汇多样性的方式,则是用词形数与词符数做除法。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采用这种方法,很明显未能关注到语料长度具有的差异,最终导致結果失准。比如在1998年,Meunier发现口语词汇学习者的“词形/词符”最终比率会比两本族语的语料库更高[1]。
第二,词频广度。对于词频广度而言,其主要是指在口语与笔语中分布词频等级词形的比例。出于达到进一步描述与比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的变化与进步。以往对此方面的分析,主要是由Laufer&Nation所提出的词频概貌法,其主要将词族作为基础性计算单,而文章认为应将词形作为基础计算单位。例如“agree”、“agreement”以及“agreeable”,虽然是3个词形可却拥有同一个词族那就是agree。依据词频高低能够把口语词汇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1级、2级以及3级。口语词汇应用效率最高的则是1级词汇,而应用效率最低的则是3级词汇。
第三,流利性。关于流利性,其主要是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写出或者说出的词符数,词符也就是出现的单英语词。相比笔语口语当中计算词符的方式更为复杂。在这一方面Fosteretal曾建议,在计算口语词符当中不需要计算自我修正、重复以及正式句头等单词。在一部分研究中认为词汇流利度可以对水平不同的限时作文进行区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研究结果则是相反的。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将流利性视为评价语言变化与发展水平的指标,在其可靠性方面仍需考量。
二、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分析结果总结
具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对比口语词汇词频概貌,能够发现通过两年的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在口语输出方面主要变化趋势体现在第一词频与第三词频。在专业英语学习者进行口语输出中时,降低了高频率词语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频词汇应用量。简言之,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高频词汇在口语输出中的应用量逐渐降低,而低频词用量则在不断增大[2]。在口头作文中,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对词汇复杂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数据信息能够看出:二年级和四年级所呈现的整体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其中成绩较高的专业英语学习者,关于复杂性方面的变化趋势同样也是降低了高频词应用率,提高了低频词应用率。在出于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防止出现出错,绝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会尽可能应用相对简单的词语和句型。借助进一步改善认知结构以及转变技能结构,这样二年级学生才能够在口语词汇学习上获得一定突破,将运用能力增强滞缓的问题有效缓解,学生会在进入新的发展期。采取相同的测量方法,能够分析出成绩较低一组在复杂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最终测量结果发现与高分组研究情况十分类似,在口语词汇复杂性变化趋势上,这部分学生也是增大了低频词应用量,降低了高频词使用量。由此可见,只要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充足时间的学习之后。自然会增加产出性词汇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没有明确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征界限,目阶段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是以课堂教学与教学为主进行英语学习。
在对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后,文章认为采取有效的口语学习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而当中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课堂情境训练,也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以教师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这一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表达,在训练与实际应用过程中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输出推动输入”,这也和英语口语的学习理念与教学理念相符合。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同,但是在其应用的学习策略上却未能体现明显差异,对于学生则更需要关注怎样在合适的场合应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换言之时学生应用策略的实效性。应该充分掌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应用的策略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熟悉与了解怎样选择与应用策略,有关这一点也应成为未来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词汇教学与学习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束语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其所掌握的口语词汇水平,从多元路径加以训练,通过相应的阶段性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可是口语词汇量与技能则应在日常学习不断积累与操练,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利用好有限的口语练习机会;建议英语教师应在专业课程中创造良好的口语交流讨论环境,与此同时在口译课中应增加“中译英”的占比。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3):189-195+240-241.
[2]李英,闵尚超.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外语,2010,7(06):85-91.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语词汇;趋势和特征
引言
现阶段,英语口语词汇的多样性与广度均呈现着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针对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能更好地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语词汇并提高应用的熟练程度。特别是2至3年级这一期间是提高学生口语词汇水平的最佳时段。
一、简析口语词汇变化指标
文章认为能够对口语词汇变化趋势加以有效描述的指标以下几点:分别是流利性、词频广度以及词汇的多样性。而关于准确性这一评价指标文章并未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因为所使用的研究语料,没有较多的纯粹词汇错误,大部分属于词法错误或者是搭配错误。接下来,文章将会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词汇多样性。所谓lexical variation,其主要是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应不一样的词符数和词形数的比率,至于词形而是指在同一个语料中没有重复出现的单词数。最简单与最直接计算词汇多样性的方式,则是用词形数与词符数做除法。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采用这种方法,很明显未能关注到语料长度具有的差异,最终导致結果失准。比如在1998年,Meunier发现口语词汇学习者的“词形/词符”最终比率会比两本族语的语料库更高[1]。
第二,词频广度。对于词频广度而言,其主要是指在口语与笔语中分布词频等级词形的比例。出于达到进一步描述与比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的变化与进步。以往对此方面的分析,主要是由Laufer&Nation所提出的词频概貌法,其主要将词族作为基础性计算单,而文章认为应将词形作为基础计算单位。例如“agree”、“agreement”以及“agreeable”,虽然是3个词形可却拥有同一个词族那就是agree。依据词频高低能够把口语词汇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1级、2级以及3级。口语词汇应用效率最高的则是1级词汇,而应用效率最低的则是3级词汇。
第三,流利性。关于流利性,其主要是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写出或者说出的词符数,词符也就是出现的单英语词。相比笔语口语当中计算词符的方式更为复杂。在这一方面Fosteretal曾建议,在计算口语词符当中不需要计算自我修正、重复以及正式句头等单词。在一部分研究中认为词汇流利度可以对水平不同的限时作文进行区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研究结果则是相反的。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将流利性视为评价语言变化与发展水平的指标,在其可靠性方面仍需考量。
二、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分析结果总结
具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对比口语词汇词频概貌,能够发现通过两年的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在口语输出方面主要变化趋势体现在第一词频与第三词频。在专业英语学习者进行口语输出中时,降低了高频率词语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频词汇应用量。简言之,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高频词汇在口语输出中的应用量逐渐降低,而低频词用量则在不断增大[2]。在口头作文中,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对词汇复杂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数据信息能够看出:二年级和四年级所呈现的整体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其中成绩较高的专业英语学习者,关于复杂性方面的变化趋势同样也是降低了高频词应用率,提高了低频词应用率。在出于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防止出现出错,绝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会尽可能应用相对简单的词语和句型。借助进一步改善认知结构以及转变技能结构,这样二年级学生才能够在口语词汇学习上获得一定突破,将运用能力增强滞缓的问题有效缓解,学生会在进入新的发展期。采取相同的测量方法,能够分析出成绩较低一组在复杂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最终测量结果发现与高分组研究情况十分类似,在口语词汇复杂性变化趋势上,这部分学生也是增大了低频词应用量,降低了高频词使用量。由此可见,只要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充足时间的学习之后。自然会增加产出性词汇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没有明确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征界限,目阶段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是以课堂教学与教学为主进行英语学习。
在对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后,文章认为采取有效的口语学习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而当中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课堂情境训练,也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以教师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这一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表达,在训练与实际应用过程中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输出推动输入”,这也和英语口语的学习理念与教学理念相符合。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同,但是在其应用的学习策略上却未能体现明显差异,对于学生则更需要关注怎样在合适的场合应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换言之时学生应用策略的实效性。应该充分掌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应用的策略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熟悉与了解怎样选择与应用策略,有关这一点也应成为未来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词汇教学与学习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束语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其所掌握的口语词汇水平,从多元路径加以训练,通过相应的阶段性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可是口语词汇量与技能则应在日常学习不断积累与操练,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利用好有限的口语练习机会;建议英语教师应在专业课程中创造良好的口语交流讨论环境,与此同时在口译课中应增加“中译英”的占比。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3):189-195+240-241.
[2]李英,闵尚超.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外语,2010,7(06):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