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品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之目的。本文主要论述在物理学科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物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素质;教学探究
何谓素质教育?它主要包括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其核心是培养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个性独特,一往无前,愈挫愈坚,往往成就大业的人,不是智商很高的人,却是创造力强大的人。物理教学尤其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尤其注重对素质的培养。
一、分层施教,异步达标
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有待开发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真诚关怀每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意图。对基础差的学生,使他们理解和掌握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帮其找出规律,学会学习。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另外,教师应设计不同质量、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差、中、好三种程度学生的需要。
通过“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再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二、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在人们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即: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则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就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后期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高中生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开拓思维领域,非常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更加严密,具有公理化逻辑体系,对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已从初中时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逐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思维逐步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步变小。因此,在初中初期阶段,教师应对这个问题有个清醒地认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
三、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时,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失败时(特别是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全无,死气沉沉。实际上,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问题,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设置成梯度和不同层次,开展内分层次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学生会学,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需要。“会学”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文化的方法,具有进行学习所必要的技巧,并能够正确地运用于学习过程,比较好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教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教“学法”,其次教学生用物理语言叙述物理的问题,教他们会说会行,接着训练学习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个想一想,如换个条件想一想,换个结论想一想,换个角度想一想,互换条件和结论想一想,同时教师还应做好示范,将这几个“想一想”贯彻在习题课之中,通过长期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用潜在因素培养科学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多种形成、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小结”,“应用与练习”的思路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尊重事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①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②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3)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逐步具备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如:①用物理学家发明创造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习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因此,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素质;教学探究
何谓素质教育?它主要包括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其核心是培养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个性独特,一往无前,愈挫愈坚,往往成就大业的人,不是智商很高的人,却是创造力强大的人。物理教学尤其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尤其注重对素质的培养。
一、分层施教,异步达标
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有待开发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真诚关怀每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意图。对基础差的学生,使他们理解和掌握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帮其找出规律,学会学习。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另外,教师应设计不同质量、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差、中、好三种程度学生的需要。
通过“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再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二、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在人们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即: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则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就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后期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高中生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开拓思维领域,非常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更加严密,具有公理化逻辑体系,对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已从初中时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逐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思维逐步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步变小。因此,在初中初期阶段,教师应对这个问题有个清醒地认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
三、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时,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失败时(特别是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全无,死气沉沉。实际上,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问题,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设置成梯度和不同层次,开展内分层次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学生会学,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需要。“会学”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文化的方法,具有进行学习所必要的技巧,并能够正确地运用于学习过程,比较好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教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教“学法”,其次教学生用物理语言叙述物理的问题,教他们会说会行,接着训练学习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个想一想,如换个条件想一想,换个结论想一想,换个角度想一想,互换条件和结论想一想,同时教师还应做好示范,将这几个“想一想”贯彻在习题课之中,通过长期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用潜在因素培养科学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多种形成、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小结”,“应用与练习”的思路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尊重事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①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②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3)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逐步具备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如:①用物理学家发明创造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习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因此,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