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电脑迷·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机械工程的教育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应用到的关键技术;介绍重点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与VR教材在机械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VR教材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成果,能够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并融入真实、人机和谐的场景,VR技术可以使用户能直接对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观察或操作,同时也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直观丰富的自然反馈信息[1]。机械工程教育与VR技术的结合,为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带来显著变革,使模糊抽象的机械更直观具体。
  1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与关键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典型的特征主要归纳为“3I”,即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想性(Imagination)。
  (1)沉浸感
  沉浸感是指虚拟场景对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产生欺骗,给参与者带来临场的感觉;使参与者感觉自己是虚拟场景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旁观者。参与者感到被虚拟场景包围,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与物体产生作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虚拟环境中为参与者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反馈,参与者能够通过专门设备,对模拟环境进行考察,同时对模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操作。例如用户去操作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可以感受到物体的重量,被操作的物体会随着用户的动作发生运动。
  (3)构想性
  构想性是指通过沉浸感和交互性,使参与的人随着环境状态和交互行为的变化而对未来产生构思,增强创造与想象能力。
  1.2虚拟现实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这些技术进一步的集成,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建模技术:建立虚拟环境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内容, 环境建模技术的目的就是获取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 并根据应用的需要, 利用获取的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3]。
  (2)立体声合成与立体显示技术:由于人们听到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和距离有所不同,我们需要靠声音的相位差以及强度的差别来确定声音的方向。
  (3)触觉反馈技术:在虚拟环境中,人们能够与虚拟物体直接接触,感受到如同真实世界的感觉,需要在交互设备中设置一些触点来模拟人体能感受到的触觉,从而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4)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人機交互已经不再是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模式,利用数据头盔、数据手套等复杂的传感器设备,进行三维交互,语音识别、语音输入技术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手段。
  (5)真实感实时绘制技术:真实感实时绘制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模拟真实物体的属性,形状、物理特性、表面粗糙度以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置、遮挡碰撞关系等。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2.1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涉及许多设备和零件如数控机床、车床、铣床,这些设备结构复杂,零件众多,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受限于场地经费等因素,学生接触到实物比较困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就是通过三维软件制作出设备各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材质的编辑,对模型进行贴图,使模型具有真实感;然后利用unity3D等虚拟现实开发工具进行图形资源整合、实时渲染、物理仿真,呈现出与真实环境相同的虚拟操作环境,实现实验室中操作的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可以集文字、图像、三维模型、三维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的、开放式的虚拟环境。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中,通过电脑模拟现实的实验环境,将主要知识要点附加到三维模型之上,综合三维动画、三维模型、三维交互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内容的三维可视化及实验实训的互动模拟。在系统中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各个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熟悉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式;还可对设备进行装配拆卸,熟悉设备的安装拆卸流程,从而对机械工程学习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4]。
  2.2VR版机械专业教材
  VR版教材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对机械专业教材中的零件图建立相应的三维零件模型库,通过移动端设备软件扫描课本插图后,可在设备上浮现出对应的三维立体的动态画面,能够对画面进行触控操作,对各类零件进行全方位的旋转缩放,可对三维模型进行拆解,配合动画与声音,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掌握机械的内部结构。VR版教材将机械零件直观立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与虚拟模型的主动交互,亲身经历与感受机械的拆解、装配、驱动与操控,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加深学生对于机械结构原理的理解。同时VR版教材通过移动端设备使用,使学生不限时间与地点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3 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 给机械工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通过虚拟仿真的知识传达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知识认知与理解,它充分发掘了现有机械装备的潜力,既缓解了当前机械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实训的安全性,可使学生在高沉浸感的虚拟环境下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设计加工制造流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沁平. 虚拟现实综述[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09, 39(1):2.
  [2]赵沁平, 周彬, 李甲,等.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6, 34(14):71-75.
  [3]刘贤梅, 李勤, 司国海等,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2, 26( 2) 112- 115
  [4]邸馗,于天彪,陈培媛,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邸馗[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0):10-1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卫生机构都建立了专用的医院信息系统,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限于管理原因和系统设计等原因,医院之间尚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病人从社区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时,其在社区医院的诊断和保健信息无法实现同步转移,有必要建设一套基于区域共享的预约转诊平台,使病人得到有效分流,以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预约转诊平台;设计与实现  1
本文对《榆树下的欲望》与《伏羲伏羲》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远古神话肇始,乱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长期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由于创作者通过深刻刻画乱伦这一重要叙事母题来表达
散装机自80年代随火力发电厂主机锅炉一同引进,至今已有20多年了,基本没有改进过.由于散装机工作环境恶劣,有粉尘、静电、噪声等干扰,使原有控制系统经常失灵、频繁维修.其主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具有信息属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信息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的熵成为语言信息研究的重要任务。目前关于汉语信息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的信息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消费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虽然农村电商的不断壮大,我国农村物流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状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新时期抓住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新机遇,用好政策,推动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對提高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物流;存在问题;创新  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而根据《物流业
摘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从翻译即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化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并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翻译涉及跨文化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本文重点阐述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分支及在中国的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德国功能理论;产生  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  在功能翻译学派之前,以对等论为基础的语言学派在翻译学术界占领主导地位,对等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威尔斯和科勒。对
摘要: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翻譯对世界文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引进、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文坛巨匠的作品。本文重点介绍郑振铎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郑振铎;翻译理论;实践  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学交流的日益增加,大量的翻译家投入到了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之中,在他们看来,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
市政工程属于城市景观的一种类型,所以它就必然符合城市景观的共同特性,即实用性与景观化的共存。由于城市景观首先是以一种景观的形式存在,它就必然要符合市民的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即它应该具有审美性。我们市民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之中,不仅仅是因为城市中有满足市民生活的便利与舒适,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能够为我们市民营造出一种适宜人生活的情境,能够鼓励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能够满足我们审
期刊
提出了一种动态安全调度新算法.基于最大相容集的概念,从暂态稳定控制的工程背景出发,将可行域为空的动态安全调度优化问题扩展为在其最大相容集簇上的寻优问题,并将其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