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之道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搞小发明小创造,喜欢遵循一般的思维惯性,而不破不立这种发明创造的指导方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破不立之道,破是什么?破就是本来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变得不完整。
  由于思维的惯性,我们在不完整的东西面前往往惋惜、牢骚满腹、埋怨、自责等,然后就把不完整的东西丢弃到垃圾堆里当废物处理掉。
  殊不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完整的东西有用武之地,不完整的东西也另有用途,只是人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罢了。
  “不拆机器便不知道组合的精妙”,东西被打破了之后,虽然整体的功能消失了,但是某些零件的功能还在,若将他们进行组合、改变、替代等,或许会有有别于整体的新意。
  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预防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传染病天花。如何把这种疫苗有效地接种到人的身上呢?当初人们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切口的深浅不好掌握,二是疫苗的总量难以控制。
  医生们一直在苦思良策,未能想出个好办法。有一天,一位接种天花疫苗的医生发现了一枚断鼻的缝衣针,他顿时想到了接种疫苗的问题。
  弄断了的针鼻形似一把微型的金属叉子,用这个叉子蘸上疫苗,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疫苗就会附着在针的外面。而且无论怎样蘸、怎样拿,疫苗总量总是一定的。
  断了针鼻的叉子非常锋利,很容易刺进皮肤里,尤其是能自然定位到所需要的深度,不会造成伤害。划过后,皮肤收缩,疫苗就会全部留在里面。
  缝衣针断了针鼻,本是一根废针,可就是这个“破针”解决了接种疫苗的难题,成了接种天花疫苗的工具。
  裁纸刀也是受到破碎东西的启发而发明的。日本一家公司的一个职员对刀特别感兴趣,老想发明一种价格低廉而又能永葆锋利的刀具,他每天在用刀时都十分用心地琢磨这件事。
  有一次他看到有人用破了的玻璃片刮木板上的油漆,当玻璃片刮钝了以后,就敲断一节,然后又用新的玻璃片接着刮。
  这使他联想到刀刃,要是刀刃钝了不去磨它,而把钝的部分折断去掉,接着又用新刀刃,那不是就能永葆刀具的锋利了吗?
  经过试验,他在薄薄的长刀片上留下刻痕,刀刃用钝了就照刻痕折一段丢掉,这样又有了新的锋利的刀刃,从而发明了前所未有的可长期连续使用的刀具——裁纸刀。
  不破不立乃发明之道,如何在事物遭遇破坏之后获得新的发明灵感呢?
  首先,要在打破后找出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它、利用它。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完整的东西有规律,打破的东西也不例外。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我们要对打破的东西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一旦找出规律,就意味着有了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也就随即诞生了。丹麦物理学家雅科伯·鲍尔就是在研究打破后的东西中发现了“碎瓶定律”。
  瓶罐不慎被打破,有许多碎片,大的小的,更有碎片和碎渣。他将这些碎片按重量分类,有10至100克的,有1至9克的,有0.1至1克的。
  将这些碎片总量称一下,他发现随着碎片大小等级的递减,每一级大小碎片的总重量都将增大约16倍,即大块碎片重量只有中等碎片的1/16,中等碎片重量又只有小碎片的1/16,依此类推。
  另外鲍尔及其同事还证实,瓶罐之类物品碎片等级之间这种16左右的系数比例,只是根据破碎物的形状才发生变化,如玻璃棒打碎后的系数约为11,玻璃球约为40,它与破碎物品本身材料性质(如玻璃、陶瓷、石膏)无关。且测量系数不一定需要破碎物品的全部碎片。
  这种规律的奥秘虽然目前尚不清楚,但用途已经显现:专家们应用它来恢复并不知道形状的物体的原貌,如考古工作者就可以先测出这些碎片的重量,进而判断出该物体的形状。“碎瓶定律”给予人们的启迪远远超出了碎瓶的范围。
  其次,我们要在打破后看出新意。从不完整的东西中看出新意,正是发明者应具有的素质,也是发明者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
  伊朗的德黑兰皇宫以“钻石”镶嵌而闻名遐迩。
  当初设计时,宫殿内壁用的是大尺码的玻璃镜子,等运到时却发现镜子破碎严重,设计师面对破碎的镜片,经过认真的思索,从破碎中看出了新意。
  他别出心裁地把碎镜子打得更碎,然后将这些碎镜片按一定的图案排列组合起来,镶嵌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意想不到的是,碎镜片竟成了“钻石”,光和影的效果非常奇妙,皇宫比原先设计的更加璀璨夺目、豪华气派。
  为此,设计师这个变废为宝的了不起的创意倾倒了许多人,并被后人传为佳话。
  最后,我们要善于从打破中探究奥妙。面对破后的不完整,我们要勇敢地去探索,找出奥妙,从而发明出新的东西。法国化学家别奈利克发明“安全防震玻璃”就是一例。
  1903年的一天,他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一只装有硝化纤维的烧瓶掉到了地上,他心想这只又薄又脆的烧瓶肯定摔碎了。
  但捡起来看时,他惊讶了!烧瓶摔裂出无数的裂纹,却没有掉下一块玻璃碎片,甚至烧瓶中的液体也没有一滴从裂纹中漏出来。
  面对破碎的烧瓶,他没有自责自己不小心,也没有惋惜盛有溶液的烧瓶,而是敏锐地觉察到其中有奥秘,于是决心探个究竟。
  原来烧瓶装的硝化纤维液体蒸发后,瓶壁上牢牢地粘上了一层坚韧而又透明的硝化纤维薄膜,所以尽管瓶子摔裂了,但不会出现碎片。
  别奈利克根据这个原理,在两层玻璃间涂上一层硝化纤维,然后再压紧玻璃,这样,一种即使震裂也不产生碎片的防震安全玻璃发明成功了。
其他文献
对抗失业,职场中人要做的不是盲目准备“武器”,而是自我盘点,找到最有利的“战场”。当资历、专业、“金饭碗”都不值得信任时,你要靠学更多专长或转到热门行业去应对吗?其实,你真正需要的是终生就业的能力。  你是一位专业人士吗?你认为你够专业,就可以一辈子无忧无虑吗?如果你的答案为“是”,请试想以下问题:  如果你所在的产业突然发生巨变,你必须面临被裁员,你能在3个月内找到和现在一样令你满意的工作吗? 
美国生物化学家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于1912年出生在纽约一个贫困家庭。为了供他上学,父母费尽苦心,克服了许多困难。这让朱利叶斯非常感动,他下定决心发奋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天天起早贪黑,甚至缩减吃饭的时间。    一天,朱利叶斯在阁楼上埋头学习。母亲在下面叫他下来吃饭,喊了几次不见动静,只好把饭菜端上去。他一边看书,一边下意识地将盘子里的东西夹起来往嘴里送
1 错图分析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为《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中,谈到“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教材讨论了一个静止于斜面上的滑块,并给出了两幅受力分析图(见图1).  例如,一个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我们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图1(a)).木块受到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木块和斜面接触并相互挤压,木块受到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FN;假设木块和斜
周末,妈妈带二虎去吃他最爱的烤肉。  好不容易捱到菜上桌,二虎拿起筷子就准备吃,却被妈妈阻止了。“等等,碗筷还没消毒呢。”说完,妈妈拿起桌上的热水壶,用热水把餐具都烫了一遍,才放心地把筷子递给二虎。  热水烫一烫,真的能消灭碗筷上的细菌吗?  高温可以消毒,因为微生物在超过自己耐受温度的高热环境中会因蛋白质变性而死亡,但这需要两个前提:足够的温度和时间。要杀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
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开水白菜,是川菜三大清汤菜之一。说起这道开水白菜,据说是当年蜀地才女薛涛爱上才子元稹,这场“姐弟恋”让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薛涛失掉自我,失去方向,一腔蚀骨柔情,最终化成两项发明,而且盛行千年不衰,流传千年不朽,至今让后世之人念念不忘。  这两项发明是什么?一是薛涛笺,一种清新雅致的松花小笺,用花瓣捣成泥加入水,做成各种色彩纷呈的彩笺,精致婉约,芬芳雅致,用于写诗或写信再好不过。还
问:在大人们的心目中,我们就是为学习而活的,无论走到哪儿,遇见什么人,都是问我成绩怎么样。烦不烦,能不能关心我点别的? (能豆儿)  答:小笛姐姐倒觉得,问成绩只是大人们跟小孩子打招呼的一种礼节,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关心你的成绩。就像大人们见面问一句“吃了吗”不是要请对方吃饭;问一声“上哪儿啊”也不是要打探对方的隐私一样。因为你跟大人们缺乏沟通,所以只看表象
“出门靠朋友,上网靠百度”已是时下的流行语。网海茫茫,要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没有搜索引擎的帮助,有如大海捞针。而作为网站的站长,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把网站的信息资料最大程度地呈现给有相关需求的网络用户,是站长在建站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网站针对搜索引擎的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SEO),近几年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现有中职信息技术类教材,甚至是本
数字还会比美?最美的数字是0.618?可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的魅力所在啊。  光盯着它可看不出什么名堂,但环视四周,你是否发现门、窗、桌子、书本之类的物体长度与宽度之比都近似5:8或8:13(约等于0.618)?  凡具有这种比例的图样,看上去总令人感到和谐、舒适,有一种美的感觉。  看,我们把一条线段一分为二,使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之比等于整条线段与较长线段之比,比值约为1:0.618或1.61
春日观花,别有风趣。  一样的花,在不同的人眼里,却是不一样的故事。于无心的人而言,花是无趣;可对有心人而言,观花是一种修行。  每一朵花,都有一颗心。这心,来源于观花之人。不识风雅的人,能赋予花的,只有鄙俗。因此,眼前的花,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魅力。  能在花里头,看到什么,忘卻什么,取决于人的本心。一颗心,在俗世中蒙尘久了,不得透透气,恢复本来的面目?而观花,正是这么一个时机。花入眼,看到的依旧
2015年,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宣布,瑞典要成为“全球首个化石燃料零使用的福利国家”并“力争到2030年所有车辆均采用非化石燃料驱动”。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瑞典的交通管理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民众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  然而,尽管新能源电动汽车清洁、无污染,但由于续航里程远远不足,经常出现车子抛锚半路的现象,所以民众对购买电动汽车的兴趣并不高。切准了民众的“脉搏”后,瑞典交通管理局“对症下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