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官僚:内斗就是自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军主将卢象升所率的五千人马在河北巨鹿贾庄陷入清军重围,他身中四箭四刃后仍格杀数十人,却因战马倒地而被擒杀。
  后人常将卢象升与岳飞相提并论,不仅因为他们同样骁勇善战,更是因为他们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因主战而被主和派害死。卢象升虽是书生出身,但军事素养过硬,训练出了明末战斗力最强的“天雄军”,把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打得一点脾气都没,获赠绰号“卢阎王”。但这一仗,他的敌人不仅是清军悍将多尔衮,还有自己的同僚——兵部尚书杨嗣昌、镇边太监高起潜。杨嗣昌是主和派,自然对其怀恨在心;高起潜则仗着崇祯的宠信大肆索贿,卢象升偏偏不买他的账。
  清军铁骑横卷而来,卢象升奋起抗击,他虽在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其“天雄军”精锐被高起潜扣留,杨嗣昌只给了他一万士卒。即使如此,守在巨鹿的卢象升依然屡败清军,杨嗣昌又开始使坏,从其麾下划出5000人归高起潜管理。决战前夕,卢象升派部下去找拥兵数万的高起潜求援,对方却不予理睬。卢象升知道此战凶多吉少,便在出征时对将士们说:“我们深受国恩,岂能贪生怕死!”将士们失声痛哭,但没一个退缩的。
  前线血肉拼杀,远在京城的杨嗣昌却给卢象升安了一个“怯懦畏战”的罪名,听说他的死讯后还不相信,特地派人去现场查看确认。随后他又扣下地方官的奏折,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卢象升的遗体才得以收殓。
  而在卢象升殉国前一个月,76岁的前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也为生命画上了悲壮的句号。清军围攻河北高阳时,辞官在此养老的孙承宗率全家守城,在彈尽粮绝、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仍坚持了三天。城破后,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而被勒死,百余口家人也相继罹难。
  孙承宗当过明熹宗的老师,后金紧逼、辽东大震之际,他主动请缨为督师,明熹宗很感动,亲自将他送出宫门,并赐尚方宝剑。孙承宗坐镇辽东四年,制定积极防御政策,重用袁崇焕等名将,好不容易才使前线局势稳定下来,谁知那些他建议罢免的官员怀恨在心。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见孙承宗在前线干得风生水起,试图拉拢他却被拒绝,也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在背后捅刀。
  孙承宗曾有两次被罢官回乡,一次是他所力挺的部将中计身亡,损失400人马;一次是他刚派人修复的大凌河城,没过多久又被清军捣毁了。其实这两件事跟他关系都不大,却成了政敌攻击他的“黑材料”。这就是明末可恨可叹的“斗鸡政治”,为了互掐而互掐,一点小事就要上纲上线,唯恐不能置对方于死地。
  明末军事史上也有几个难得的亮点,如袁崇焕成功守宁远、瞿式耜成功守桂林,都是上下齐心、文武无隙的结果,但更多时候,官僚阶层根本不知“团结”为何物。直到崇祯自缢后,南明小朝廷还在忙着内斗,怎能不亡呢?
其他文献
一提起《三国演义》里的智谋之士,人们想到的是诸葛亮、庞统、郭嘉等人。在众多高手中,有一个人常常被人忘记——王允。  王允最著名的计谋当然是美人计。其实施过程看似异常简单:请吕布喝酒,让貂蝉迷倒吕布;请董卓喝酒,让貂蝉迷倒董卓,并把貂蝉送给董卓;见吕布诉苦喊冤;游说吕布,结成倒卓同盟;让人请来董卓,让吕布把董卓杀掉——除了最后见了一下刀光剑影,余下的整个程序都是在喝酒聊天中完成。  其实,这个连环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1000多年前的古画,乍看之下,是描绘古人会棋对弈的场景,可再仔细看,作画之人竟画出了三重时空。这幅神奇的画作叫《重屏会棋图》,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这幅画虽然深藏故宫多年,不为人熟知,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清明上河图》。因为它采用重屏(画中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古画中极为罕见。  三重时空怎么体现呢?画名中的“重屏”二字,已显现出先人超前的脑洞。首先是四人围棋对弈的场景;
如果让你给林黛玉介绍男朋友,你会把谁介绍给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家木心眼里,与林黛玉最般配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  卡夫卡像林黛玉,有肺病,也爱焚稿,所以应该把他介绍给林黛玉。  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三次悔婚,离4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因肺病引起喉咙疼痛,无法吞咽食物而饿死。他笔下的主角总是孤零零的,要么一觉醒来变成被家人嫌弃的甲虫(《变形记》),要么刚起床就被逮捕(《审判》),要么莫名
19世纪中期,瑞典医生古斯塔夫·詹德提出:循序渐进的抗阻练习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这在流行清肠、禁食和放血疗法的当时无疑极具前瞻性,于是有了一系列健身器械。  侧向悬挂器,治疗脊椎侧弯,让你拥有难度超高的拉筋技巧。  移动机械马鞍座,训练核心肌群,锻炼身体平衡,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  固定坐姿踏步机,活动髋膝踝关节,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暴风骤雨式后背拉伸器,大至脊椎畸形,小至便秘失眠,身体
民国旧报上常有奇闻逸事,如今读来仍觉大干世界颇多纷繁。太阳亘古如昔,人间却永远有戏码上演。  骂人至死不肯休  某报刊登了著名画家王梦白写给好友徐燕荪的遗嘱,其中说道:“吾逝矣,责毋旁贷,敬嘱吾友,饮醇酒,袒胸裸足,立稷社之西,长美轩前,引吭高骂,作口诛笔伐,使魍魉自警。”  王梦白曾在京名动一时,好友陈衡恪、梁启超去世后,他愈发孤僻狂傲,得罪了很多人,惨遭排挤,画也卖不出了,以致家人受冻挨饿。王
福利制度推于蔡京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水平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的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个身份你就未必晓得了——  他是蔡京,宋徽宗朝堂上的宰相,生活奢靡,执政误国,但同时他又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蔡京还是北宋福利制度建立的重要推动者。无数贫苦的宋朝平民,都曾从蔡京的福利政策中受惠。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西北军阀首领,20世纪初响当当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像其他军阀那样称霸一方,相反,他做事有原则,而且洁身自好,广受好评。  1925年,冯玉祥手下重要将领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办。刘郁芬进入兰州城费了好大一番周折,上任以后,也算勤于政务,每天从早忙到晚,做了不少实事,冯玉祥一开始对他很器重,准许他开着小轿车上下班。可是有一段时间,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刘郁芬竟然走路上班,小轿
在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常被挂在嘴边的难题就是“粮草问题”。中国古代战争里,粮草的消耗有多大?春秋时代的《管子》给出了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出一次兵,十年的钱粮可能就没了,打上一仗,几代人攒的钱粮差不多就打完了。  对于这个问题,后人常有疑惑:平日里军人戍边操练,照样要吃粮食,却很少发生缺粮的事。怎么偏偏打起仗来,粮草就吃紧了呢?  首先,战争时期的军队粮食消耗
中国的挂面和味噌(又称面豉酱)传入日本一百多年后,同为天皇后裔的源、平两大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激烈战争——源平合战。源平合战的结果是平家被消灭,只剩下旁系血统继续流传,取得胜利的源家首领源赖朝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日本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  那么平家為何会输给源家呢?这跟日本人当时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古代朝廷早在八世纪就下达了“肉食禁令”,之后的天皇持续发下类似的诏书,日本贵族
元朝大将张弘范常被列入秦桧、吴三桂之流,在“叛国”的耻辱柱上扒皮示众——作为元军中的汉人将领,他带兵攻打南宋的残余势力,活捉文天祥,逼他修书招降正跟元军死磕的宋将张世杰,并许以丞相之位;在崖山岩壁上刻了“张弘范灭宋于此”几个大字,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人愤恨难平,在这几个字前添了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颇有“高级黑”的意味。明朝诗人陈献章则在这行字旁题诗讽道:“勒功奇石张弘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