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粮草为何总是吃紧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常被挂在嘴边的难题就是“粮草问题”。中国古代战争里,粮草的消耗有多大?春秋时代的《管子》给出了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出一次兵,十年的钱粮可能就没了,打上一仗,几代人攒的钱粮差不多就打完了。
  对于这个问题,后人常有疑惑:平日里军人戍边操练,照样要吃粮食,却很少发生缺粮的事。怎么偏偏打起仗来,粮草就吃紧了呢?
  首先,战争时期的军队粮食消耗要比和平年代大得多。
  在和平时期,军队往往驻守在各自的防区,驻扎多长时间吃多少粮,当然有固定数额。但战事爆发,必然要调兵遣将。防御战时需要调兵救援,进攻战要集结重兵反扑。士兵们作战时要吃粮,长途急行军时要吃粮,粮食消耗一下陡然增大。
  而且,这个增幅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前线需求的粮食增加了,自然要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可是漫漫运输路途,粮食消耗本身就大。一石粮食从后方运到前线,往往就剩下个零头。即使这样,朝廷也要咬紧牙关往前线运,于是战事拖得越长,粮食供应越像个无底洞,不得不大把地往里填。
  所以历朝历代,但凡有军事眼光的帝王,为了解决粮食消耗问题,往往都在运输路线上做文章。
  比如秦始皇修筑了著名的“秦直道”,北宋为防御辽国,在北方挖掘了密集的水运河道。朱元璋北伐辽东时专门在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四地建立粮食基地,就为缩短运输距离。但即使这样,哪怕放在国泰民安的盛世年间,一场战争的粮食消耗,依然是巨大负担。
  比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征辽东一仗。从大明安全角度说,这一仗必须打。但为准备这一仗,朱元璋做了至少十年的准备,前后共调用粮草120万石。当时,明朝全年的粮食收入是2100万石,打这一仗,花掉了明朝岁粮的二十分之一。而比起其他类似战役来,这花费已经算少的。
  比如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北征鞑靼时,就尝够了缺粮的苦。
  尽管明朝几乎动用了边地所有的粮食储备,但胜利班师的时候,明军依然出现了断粮的情况,有些军队甚至出现了因缺粮饿死的惨状。闻知此事的朱棣伤心地拒吃晚饭——战无不胜的永乐大帝,也难免有缺粮之痛。
  而比粮食消耗影响更严重的,是战争对国家生产能力的破坏。且不说一场战争打响,进入动员状态的王朝,在经济方面遭到的消耗。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古代军队出征,不止有士兵,更有大量的民夫,甚至民夫的数量高于士兵的数量。
  比如朱元璋北伐辽东,除了动用20万军队外,还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征发了民夫20万人,全是青壮年劳动力。这也意味着,四省的劳动力几乎都被抽走,当地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多么严重的破坏可想而知。
  当然,朱元璋征辽东一战,毕竟持续时间短,生产破坏也有限。但如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呢?不止前线战火不断,后方的劳动力年年都要被征发,数省的正常生产无以为继,那国家的粮草,等于是坐吃山空。
  所以,多年的战事打下来,粮食消耗自然是天文数字,物资储备又有限,到时候不但难以为继,甚至会激化许多内部矛盾,引发民变等动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代的政治家都常强调“兵者,凶器也”。单是这巨大的粮食成本,代价就十分“凶”。
  但也有很多时候,战争时的粮食消耗是坑爹的人为因素。这个问题,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崇祯朝就很有发言权。
  明末崇祯年间,内外战事多,缺钱缺粮严重,前线几乎每一粒粮食都是崇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那这么多钱粮都用到哪里去了?据记载,当时明军万人编制的部队,往往只有五六千人,那些多出来的钱粮就被各级文武官员层层扒皮克扣。这样的军队白花着钱粮,又如何能打仗。
  以北宋范仲淹的叹息说,宋夏战争时,宋朝西北前线更是虚报成风,一支军队有多少人,一场仗需要多少钱粮,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而审核的北宋官员呢?由于北宋冗官扎堆,一个岗位上三五个人,结果就是大家谁都不负责,甩甩手就通过了,导致朝廷的钱粮一笔笔狠砸,“府库须竭”,几乎全打了水漂,仗当然越打越糟。
  战争里的粮食消耗,在很多时期,也都是这类“贪政”“懒政”惹的祸。
  虽说战争成本巨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使在古代条件下,只要一个王朝合理调配资源,这个难题也并非不能解决。
  比如宋金战争。当时的南宋,国土面积不到北宋的70%,中原大地尽数沦陷,开国后又继续与金国死掐,岳飞、韩世忠l们浴血奋战,军队一度年年不消停。打得这么激烈,是不是缺糧很严重?但事实是,由于早期的南宋有吕颐浩、赵鼎等一批经济强人坐镇,一手抓国防一手抓生产,直到岳飞郾城大捷,打得金人“此间震恐”,前线战事白热化的绍兴十年(1140年),南宋王朝的粮食储备依然充足。次年,手里有粮的宋高宗还重建了南宋的义仓,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不管打仗还是安民,当时南宋王朝的粮食都够用。
  但讽刺的是,待到南宋王朝以杀害岳飞为“交易”,换来一执《绍兴和议》,开始了称臣送钱换和平的屈辱历史后,理论上进入和平年代,本该经济繁荣的南宋却一年比一年缺粮。由于那时秦桧当权,南宋王朝“贪”风大起,外加花钱买和平,也要有钱送,所有一切都甩锅给南宋百姓,可怜南宋百姓,税赋竟比战争年代还重。
  于是,如此折腾了没二十年,待到秦桧一命呜呼后,当时南宋“官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比宋金战争时惨得多。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更发出叹息:绍兴年间抗金的时候,军费军粮消耗那么大,可国家都没缺过钱粮。这些年不打仗,为什么官府仓库底朝天,穷得到处缺钱粮呢?
  懒政贪政苛政的破坏力,就是这么猛于战争。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世人谈起金岳霖,总会提到林徽因,对他与梁思成、林徽因的那段情感往事津津乐道。其实,作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的人生远比这些流言精彩。  永葆童心  自古大师多童心,金岳霖也不例外。他的童真刻在骨子里,即使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也一如既往。  云南出斗鸡,在西南联大时,金岳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家人吃饭时,这只斗鸡都能堂而皇之地把脖子伸上来,同桌享用,完全是老友般的待遇。当年躲日本飞机轰炸时,他首
每个班级都有“考神”这类物种存在,把别人刻苦复习的时间用来吃喝玩乐,结果成绩出来吊打一片。跟他们比,有些人大概就是“考祟”吧,需要烷香拜佛求放过的那种。  夕颜:有次期末考试,我同桌用拼音写完了英语作文,最后因卷面整洁、字迹优美而只被扣了两分。  小荷:别羡慕嫉妒恨了,也许上帝已关上了人家的数学之窗、物理之门、化学之排水口、生物之下水道,如今就剩英语这个狗洞了,不能也给堵死吧?  决微:我做数学选
民国文化圈对陆小曼的追捧始于胡适,是他最先看到了她的美与媚,也是他最先倾心于她的才与情,并暧昧盛赞:小曼是北平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不仅长得好,而且出身好、嫁得好,妥妥的人生赢家,结果她却一脚踹了安稳人生。  外人眼中,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官场直升机王庚和名媛陆小曼可谓郎才女貌。他们的婚礼豪华奢侈、轰动一时,仅伴娘就有九位,且个个都是名门之女。  可在陆小曼眼里,王庚只是个工作狂,她一面享受他
一提起《三国演义》里的智谋之士,人们想到的是诸葛亮、庞统、郭嘉等人。在众多高手中,有一个人常常被人忘记——王允。  王允最著名的计谋当然是美人计。其实施过程看似异常简单:请吕布喝酒,让貂蝉迷倒吕布;请董卓喝酒,让貂蝉迷倒董卓,并把貂蝉送给董卓;见吕布诉苦喊冤;游说吕布,结成倒卓同盟;让人请来董卓,让吕布把董卓杀掉——除了最后见了一下刀光剑影,余下的整个程序都是在喝酒聊天中完成。  其实,这个连环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1000多年前的古画,乍看之下,是描绘古人会棋对弈的场景,可再仔细看,作画之人竟画出了三重时空。这幅神奇的画作叫《重屏会棋图》,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这幅画虽然深藏故宫多年,不为人熟知,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清明上河图》。因为它采用重屏(画中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古画中极为罕见。  三重时空怎么体现呢?画名中的“重屏”二字,已显现出先人超前的脑洞。首先是四人围棋对弈的场景;
如果让你给林黛玉介绍男朋友,你会把谁介绍给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家木心眼里,与林黛玉最般配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  卡夫卡像林黛玉,有肺病,也爱焚稿,所以应该把他介绍给林黛玉。  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三次悔婚,离4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因肺病引起喉咙疼痛,无法吞咽食物而饿死。他笔下的主角总是孤零零的,要么一觉醒来变成被家人嫌弃的甲虫(《变形记》),要么刚起床就被逮捕(《审判》),要么莫名
19世纪中期,瑞典医生古斯塔夫·詹德提出:循序渐进的抗阻练习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这在流行清肠、禁食和放血疗法的当时无疑极具前瞻性,于是有了一系列健身器械。  侧向悬挂器,治疗脊椎侧弯,让你拥有难度超高的拉筋技巧。  移动机械马鞍座,训练核心肌群,锻炼身体平衡,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  固定坐姿踏步机,活动髋膝踝关节,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暴风骤雨式后背拉伸器,大至脊椎畸形,小至便秘失眠,身体
民国旧报上常有奇闻逸事,如今读来仍觉大干世界颇多纷繁。太阳亘古如昔,人间却永远有戏码上演。  骂人至死不肯休  某报刊登了著名画家王梦白写给好友徐燕荪的遗嘱,其中说道:“吾逝矣,责毋旁贷,敬嘱吾友,饮醇酒,袒胸裸足,立稷社之西,长美轩前,引吭高骂,作口诛笔伐,使魍魉自警。”  王梦白曾在京名动一时,好友陈衡恪、梁启超去世后,他愈发孤僻狂傲,得罪了很多人,惨遭排挤,画也卖不出了,以致家人受冻挨饿。王
福利制度推于蔡京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水平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的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个身份你就未必晓得了——  他是蔡京,宋徽宗朝堂上的宰相,生活奢靡,执政误国,但同时他又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蔡京还是北宋福利制度建立的重要推动者。无数贫苦的宋朝平民,都曾从蔡京的福利政策中受惠。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西北军阀首领,20世纪初响当当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像其他军阀那样称霸一方,相反,他做事有原则,而且洁身自好,广受好评。  1925年,冯玉祥手下重要将领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办。刘郁芬进入兰州城费了好大一番周折,上任以后,也算勤于政务,每天从早忙到晚,做了不少实事,冯玉祥一开始对他很器重,准许他开着小轿车上下班。可是有一段时间,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刘郁芬竟然走路上班,小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