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出入境已然成为中国公民的日常行为之—,我以影像日记的方式,坚持多年在旅检现场记录。以“境”为题,既涉及边境,也暗指心境。因为有“境”的存在,因为有被检查和被讯问的存在,普通公民身处现场,其心态或状态较之日常可能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的影像总在试图捕捉这些“敏感”的变化。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诗人。在我看来,摄影与诗有很多相似和共通之处,通过形象传达情绪,引发共鸣;将碎片化的思绪和不连贯的影像,串接在特定语境之下,产生一种具有特殊节奏美感的开放的想象空间。
我在海关业务岗位工作已21年,一直保持着用相机记录的习惯,但真正开始思考基于“海关视角”的特殊意义,还是从2013年参加第一期海关摄影工作坊开始。在那次工作坊期间,我们通过头脑风暴,对“什么是真正的海关题材摄影”以及“如何拓展海关题材摄影”进行广泛的讨论,自那以后,对我而言,摄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现场记录,我开始将摄影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关切表达出来。
“出境·入境”原是西安摄影工作坊期间的指定示范作业,当时在西安国际机场拍摄了一部分,工作坊结束后,我觉得内容还不够丰满,就把它作为了长期项目坚持了下去,继续在不同的海关旅检现场进行补充拍摄,现在只要有机会,我还在继续做这个专题。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诗人。在我看来,摄影与诗有很多相似和共通之处,通过形象传达情绪,引发共鸣;将碎片化的思绪和不连贯的影像,串接在特定语境之下,产生一种具有特殊节奏美感的开放的想象空间。
我在海关业务岗位工作已21年,一直保持着用相机记录的习惯,但真正开始思考基于“海关视角”的特殊意义,还是从2013年参加第一期海关摄影工作坊开始。在那次工作坊期间,我们通过头脑风暴,对“什么是真正的海关题材摄影”以及“如何拓展海关题材摄影”进行广泛的讨论,自那以后,对我而言,摄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现场记录,我开始将摄影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关切表达出来。
“出境·入境”原是西安摄影工作坊期间的指定示范作业,当时在西安国际机场拍摄了一部分,工作坊结束后,我觉得内容还不够丰满,就把它作为了长期项目坚持了下去,继续在不同的海关旅检现场进行补充拍摄,现在只要有机会,我还在继续做这个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