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何时吃上“炒菜”的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un0412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的烹饪方式主要是蒸煮以及烧烤,有历史学家说古人是撸串高手,此言非虚,古人的烧烤技术是高超的,吃烧烤的传统一直流行到唐朝。唐朝将其称为“炙”,也就是灼燒、烧烤的意思。
  在唐朝著名宴会“烧尾宴”中,不但出现了烤制的鸡、鸭、鹅、鹌鹑以及各类飞禽,鱼虾、羊舌、鹿尾、熊掌、豹胎等也成为烧烤食材。日本遣唐使将烧烤的技法学会带回日本,目前在日本仍有烧烤店按照唐代的方式对食材进行烧烤。
  除了烧烤之外,古人最普遍的饮食方式就是蒸或者煮。当然,也可以生吃,比如唐朝流行“脍”,就是蘸着作料吃生鱼片。日本人至今仍吃生鱼片,也是受了唐文化的影响。

  尽管在南北朝的著作《齐民要术》中提到过一道最为简单的炒菜——炒鸡蛋,但是炒菜真正流行是在南宋。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载了很多炒菜,但都是炒肉类,包括炒海鲜等,没有看到炒青菜的记载。
  到了明朝,炒菜成为主流,清代加以改良,一直延续至今。之所以在宋朝之前炒菜没有普及,史学家认为跟铁锅以及油料有关。在宋朝之前,铁锅没有普及,加之供人食用的油料较少。没有锅没有油,炒菜纯属干煸。宋代的榨油技术提高,铁锅得到普及,因此炒菜逐渐成为风气。到了明清,西洋油类不断舶来,因此炒菜更加便捷。
  总之,我国真正开始流行炒菜的时间,不过几百年而已。
  (文/曾昭安)
其他文献
千百年来,我国传统主食一直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户均人口的日趋减少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家庭手工制作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所需的方便、快捷的服务,主食正从传统的一日三餐点火做饭的方式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的方向转变,主食工业化由此应运而生。  “如果自己做饭,一日三餐至少耗费4、5个小时。但我们开发的方便米线,用开水泡3分钟就能吃,
镜头捕捉到的色彩爆炸发生在水中,所需要的物品就是盐水和奶油。将牛奶和不同的奶油倾倒进装满盐水的水族箱中,就产生了如此绚丽奇妙的景象。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sada中心研制完成国内首台摆动式太阳帆板驱动装置(sada),并交付卫星总体使用。摆动式sada的研制,一方面填补国内空白,丰富了国内sada型谱,另一方面也为航天器的配置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
初冬的湘西,魅力无限。山间薄雾缭绕,恍若仙境;公路纵横交贯,如条条丝带,给古老的湘西平添了些许神秘。  便利的交通加强了湘西与外界的联系,各个县市的特色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沉寂的湘西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这个春天能持续多久,如何将独特的风景展现出来?湘西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法宝。  几年前,“科技兴州”的发展战略被州委、州政府提上日程,利用一切条件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服务
日前,冷水江市农业科技园被批准建设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对该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现代农业企业产业化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园区以“高效、集约和绿色”的现代农业为主题,计划入园涉农规模以上企业20至30家,形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新品种—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力争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60%,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娄底市科技局
尖利的呼啸声由远及近,随着“轰”的一声,夹杂着灰尘的空气形成一个环,极速向四周扩散,缓慢腾起的小型蘑菇云甚至在32公里外也能见到……  今年4月,美军在阿富汗东部投放了一枚GBU-43/B大型空爆炸弹。这是美军首次将该型号炸弹用于实战。美军随后公布了投弹视频,并宣称炸死了包括数名高层在内的几十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GBU-43/B正式名称是“大型军用空爆弹”,缩写为MOAB。因其威力巨大,故而美
在爱美人士的梳妆台上,总是少不了几块海绵粉扑。这些形状各异、花色繁多的小物件是粉底的好伙伴。  不过,海绵粉扑跟洗碗、刷鞋的海绵可不一样,它们摸起来十分柔软细腻,简直像婴儿的皮肤一样。  同样是海绵,为什么粉扑海绵就有如此奇妙的触感?这需要从它背后的材料化学中找答案。  柔软是海绵粉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硬还是软(按照专业的说法,就是刚性和柔性),这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而言可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分
6月17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表示,该院总体部近日组织完成了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初样结构臂力学环境试验。我国空间站机械臂首次采用了自主爬行和双臂组合操作的模式,实现了大范围大负载操作以及局部精细化操作,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初样阶段研制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
在出身将门、身为军人的邬江兴看来,科学研究是另外一个决战生死的沙场。为此,他追求创新、矢志创新,甚至是刻意创新,以“走弓弦,不走弓背”的信心,在中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上打了“三大战役”:“04机”、“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以及“中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2015年11月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华灯初上,鲜花绽放。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邬江兴接过“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一重量级
支持运行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待机时间可达20天、可定制属于自己的软件服务……中南大学近日召开技术成果发布会,其新研发的透明智慧手表——TiWatch正式亮相。该手表是基于透明计算模式开发的新型智能手表,和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相比,它的待机时间更长、功能扩展性更强、安全性更高。(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