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仅仅依靠理论教学难以真正培养出创业人才,唯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战锻炼的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应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实战化,以实战锻炼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显著提升。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实战化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对此,高校需完善实战化教育软件、夯实实战化教育硬件、优化实战化教育方法、丰富实战化教育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
高校唯有以需求为导向,走实战化道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凸显大学生在创业能力上的优势,使大学生能够真正适应创业时代的需求。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对于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末,创业教育由著名教育学家科林博尔提出,当时受到了教育界的全面关注和广泛推崇。所谓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创业意识、思想和相关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创业综合素质、拥有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培养大学生创立、管理新企业的相关技能;二是使大学生具备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三是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商业风险,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类风险;四是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五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
实战化是指以现实需求为准则,通过相关课题引导大学生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根据相关规律和原则,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从目标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以实战需求为出发点,依照打仗的模式实施教学;从要素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大学生未来的使命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内容,并依照实战化的标准实施实践教学;从过程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依照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课堂模拟教学、现场实践学习的顺序来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从课程生成观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高校以提升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遵循战斗力生成的规律,保证教学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从本质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高校将教育“面向就业目标、贴合就业需求”的思想贯彻始终。
将创业教育与实战化相结合,要求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要全面贴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此,高校应重点培养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采用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多元化手段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实现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面临的困境
(一)实战化教育软件实力不足
第一,高校缺乏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忽视基本创业知识的讲授;在学习中期,忽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后期,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第二,高校师资结构单一,缺乏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第三,高校不重视教师实战化素养的培育,导致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未能坚持以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为导向。
(二)实战化教育硬件基础较差
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单一,高校缺乏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交流和沟通,没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会,也没有与银行合作,大学生难以申请到创业贷款。第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较浅,没有与企业共建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大學生难以获得实践机会,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第三,高校缺乏长久支持创业教育的举措,仅关注在校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高校的创业支持。
(三)实战化教育方法不当
一方面,高校不重视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没有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也没有引导大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难以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忽视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难以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团队化教学方法。不重视组建大学生团队,难以发挥互补效应;大学生团队管理不力,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实现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实战化教育内容狭窄
第一,高校没有通过分阶段创业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抗压能力。在创业学习初期,疏于对创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在创业学习中期,没有组织大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学习,难以拓宽大学生的创业思路;在创业学习后期,缺乏对大学生具体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大学生无法达成预期创业目标。第二,高校没有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也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接受跨专业创业教育的机会,难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第三,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一成不变,难以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人才需求;缺乏行业前沿知识、设备、技术等内容的更新,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的出路
(一)完善实战化教育软件
1.高校健全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加强创业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在入学初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认识教育,使他们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并引导他们确立大体的创业方向;在学习中期,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使他们全面掌握创业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在学习后期,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择业创业意愿,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
2.高校加强“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双导师”教师队伍由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在校教师和实践技能全面的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高校应鼓励这两类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互帮互助、互学互带,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应优先录用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并建立创业教育教师资源库,从而保障教师的供给,最终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指导能力突出、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
高校唯有以需求为导向,走实战化道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凸显大学生在创业能力上的优势,使大学生能够真正适应创业时代的需求。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对于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末,创业教育由著名教育学家科林博尔提出,当时受到了教育界的全面关注和广泛推崇。所谓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创业意识、思想和相关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创业综合素质、拥有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培养大学生创立、管理新企业的相关技能;二是使大学生具备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三是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商业风险,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类风险;四是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五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
实战化是指以现实需求为准则,通过相关课题引导大学生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根据相关规律和原则,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从目标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以实战需求为出发点,依照打仗的模式实施教学;从要素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大学生未来的使命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内容,并依照实战化的标准实施实践教学;从过程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教师依照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课堂模拟教学、现场实践学习的顺序来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从课程生成观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高校以提升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遵循战斗力生成的规律,保证教学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从本质层面来看,实战化要求高校将教育“面向就业目标、贴合就业需求”的思想贯彻始终。
将创业教育与实战化相结合,要求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要全面贴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此,高校应重点培养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采用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多元化手段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实现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面临的困境
(一)实战化教育软件实力不足
第一,高校缺乏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忽视基本创业知识的讲授;在学习中期,忽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后期,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第二,高校师资结构单一,缺乏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第三,高校不重视教师实战化素养的培育,导致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未能坚持以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为导向。
(二)实战化教育硬件基础较差
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单一,高校缺乏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交流和沟通,没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会,也没有与银行合作,大学生难以申请到创业贷款。第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较浅,没有与企业共建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大學生难以获得实践机会,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第三,高校缺乏长久支持创业教育的举措,仅关注在校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高校的创业支持。
(三)实战化教育方法不当
一方面,高校不重视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没有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也没有引导大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难以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忽视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难以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团队化教学方法。不重视组建大学生团队,难以发挥互补效应;大学生团队管理不力,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实现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实战化教育内容狭窄
第一,高校没有通过分阶段创业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抗压能力。在创业学习初期,疏于对创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在创业学习中期,没有组织大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学习,难以拓宽大学生的创业思路;在创业学习后期,缺乏对大学生具体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大学生无法达成预期创业目标。第二,高校没有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也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接受跨专业创业教育的机会,难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第三,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一成不变,难以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人才需求;缺乏行业前沿知识、设备、技术等内容的更新,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战化的出路
(一)完善实战化教育软件
1.高校健全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加强创业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在入学初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认识教育,使他们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并引导他们确立大体的创业方向;在学习中期,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使他们全面掌握创业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在学习后期,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择业创业意愿,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
2.高校加强“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双导师”教师队伍由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在校教师和实践技能全面的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高校应鼓励这两类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互帮互助、互学互带,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应优先录用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并建立创业教育教师资源库,从而保障教师的供给,最终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指导能力突出、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