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性问题探究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000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性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高中毕业生步入大学后会面临诸多衔接性方面的问题。研究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性问题,是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顺利接轨到高等教育,减少衔接性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    大学数学教学    教学衔接性    解决途径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通过对大学新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对大学数学不仅没有兴趣还比较排斥。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大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庞杂,艰涩难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第二,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过渡不自然,衔接性不连贯,使新入学的大学生感觉不适应;第三,高中教育始终坚持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没有自己的休闲、放松的时间,性格长期被学习的负担所压抑,积攒了一定的不满情绪;第四,大学教育倡导一种自我学习、时间管理的学习方式,失去了教师这个拐杖,学生们不知如何自己安排时间、自主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一、 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存在的衔接性问题
  1.  数学教学理念的差异,大学数学更理论化
  高中数学教育更多是一种实用性教育,其对学生灌输的是学习数学能够帮助你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数学的实用价值很容易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建立起联系。而大学教学升华了这种教学思想,其倡导的是一种偏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的高层次教育,学生触摸不到,无法与实际事物建立联系,从而选择被动性的倾听,为了拿到学分而学习。
  2.  数学教学内容的差异,梯度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开始引入大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浅层次的内容,比如:定积分、求极限、求导、矩阵应用等。但是这种衔接没有搭建好,有些在高中重要的知识在大学课堂中弱化了,有些在高中不重要的知识在大学课堂中被要求重点掌握。由于衔接处理不当,使高中与大学出现重复性教学,或者两头都不被重视,新旧知识掺杂教学等问题。这会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掌握知识更加困难。
  3.  数学教学方式的差异,教师拐杖作用弱化
  大学教育相比高中教育阶段,其特点是课时少,内容多,整堂课下来,基本都是由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课堂上没有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吸收和消化所有知识点,就需要靠课下的作业来巩固和理解该节课的内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却相反,是教师指引着学生前进,高中教师会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耐心地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让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很不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
  4.  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大学学习更加自主
  高中的新课程改革让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只要高考制度不改变,这种改革的效果作用就不会太大。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教学的主流模式还是以“课堂听讲,课下练习,自习辅导”为主,高中教师时时守在学生身边,遇到问题即可向教师请教。而大学是一种自由的学习状态,教师不会过多关心你的学习状态,只是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用功程度,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有效解决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教学衔接性问题的途径
  1. 系统讲解高中与大学数学教学的差别
  对新入学的学生,在上大学数学课程前,应该先对学生讲解一下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教学理念、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们能及早意识到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区别,及时做好心理准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数学学习计划。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体会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大学数学教师可以举例一些典型的数学知识,比如高中学习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课程只是初步的,只是大学的概率统计课程体系的一个小分支,如此会使学生明白其在大学期间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  注重知识内容体系的延伸与联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从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过渡到大学数学知识体系,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课下的时间准备相应的素材,找一些近年来的高中数学教材的经典题目或者数学高考题目,在课堂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点穿插进来,使同学们回想起这些旧知识点。其次,为了更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逐步引导学生从过去的知识体系延伸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建立起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3.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数学教师应该跳出数学教学的传统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共享精神、探究钻研能力为核心,教会学生自己如何查找工具书、利用互联网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为了加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可以共同完成一些课题,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常娟,杜迎雪,刘林.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高巧玲.浅谈大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
  [3]王明春,潘惟秀,郭阁阳.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 高等数学研究,2010(05).
  [4]袁洲.大、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
  [5]吴强.高等数学教学中高中与大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检测临床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以便对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并以传统真菌培养方法作平行
问题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追问一下有效教学,何为有效?对老师教学有效,还是对学生学习有效?是对学生成长发展有效,还是对考试成绩提高有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历史有效教学的“有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三历史教学。  从新课程教育的目的来看,历史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于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加
目的研究模糊集的一类新的广义熵。方法将离散随机变量的(k,q)阶广义熵推广到模糊集理论中,定义模糊集的(k,q)阶广义熵和q阶Shannon熵,讨论q阶Shannon模糊熵和q阶Re·nyi模糊熵之
目的研究Chebyshev,Lucas和Fibonacci多项式。方法主要利用三类多项式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些恒等式。结论其结果深化了三类多项式的关系。
双语教学在许多民族地区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科大校自2010年开始,以创新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校企共建作用,在学生公寓这一实体平台上开展了“和谐之家”建设活动。经过三年来的运转,活动收取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