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新课程理念的看法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数学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的传统式,至今天的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解决”仍是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将问题设置到某个情境当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感受问题,探索问题。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适当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2个条件: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1)构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注个性选择;2)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改变学习方式;3)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4)与时俱进,话“双基”;5)重视数学的应用,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包括:数学教育必须集中于发展数学能力;用动态的观点认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所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与应用数学的能力;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表达与交流数学问题。
  要想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数学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应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但是,由于中学生所处年龄,他们的依赖性比较大,能自觉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人比较少。所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重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在教师的肩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有限的时间,精心创设好问题情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创设迷惑的问题情境就是创建一些问题,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这些问题是不能够成立的或是矛盾的,使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如在讲到异面直线时,先找出同在一个墙面上的各组直线,问学生各组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均能轻易作答。当取异面的一组直线时,问:“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平行吗?还是相交呢?”学生均摇头感到很迷惑时,教师就引入新的概念——异面直线。创设此类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很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就是对这些类似的知识加以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讲完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指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再要求学生回答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的图像有何关系,最后要求学生试着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并说出它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学生复习旧知识,自己总结新知识,体味成功,确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创设应用的问题情境就是将书本的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余弦定理的引课:“A同学家离学校100米,B同学家离学校500米,那么A、B两同学家相距多远?” 此情境的创设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抽象、提炼、概括引出课题——余弦定理。创设此类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勇于发现、善于捕捉,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本课的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创设变换的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对数学与聚合式子中的字、词、句、式进行增加、减少、变换形成新的问题。如题:Rt△ABC中,AB=2a(a>0),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这是求曲线方程的一道题,只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很容易解决。若把题目稍加改动:△ABC中,AB=2a(a>0),求点C的轨迹方程。这就变成一道开放性题,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讨论。创设此类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就是特意设计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通过对各种不同解法加以比较,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竞争的氛围,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解题的乐趣。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施新课程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令数学课堂的教学趋于趣味性,令学生逐步喜欢数学;另一方面,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过程,实际上也是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于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点粗浅看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对象,还可以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以便实施新课程的理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寻找恐龙化石  “你们在野外是怎样发现恐龙化石的?”这个问题曾有很多人给我提过。但我一时还真无法言简意赅地回答,因为如果能在野外“巧遇”恐龙化石,那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巧合的结果。  当然,“地利”总是第一重要的。如果野外的地层里没有埋藏有恐龙化石,那么,即便你有十八般武艺也不可能把恐龙化石“变”出来。因此,首要的是,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必须适宜恐龙生存,并有过恐
请忘记槲寄生作为树木“寄生杀手”的名声吧!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槲寄生其实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默默无闻的“森林守护者”。  槲寄生是树木杀手吗?  槲寄生,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槲寄生四季常青,开黄色花朵,入冬结出各色的浆果。据记载,寄生于榆树的槲寄生果实为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槲寄生果实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或山荆
1 临床资料患儿,女,9岁,因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患儿自2002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右上腹不适,活动后气促、胸闷、乏力,曾
摘要 远程资源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机遇,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为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远程资源;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远程资源教
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其核心就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而地理教学的着眼点不能只放在眼前,而应面向未来。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真正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地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第二册时,笔者充分抓住学生喜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ATRA或砷剂诱导缓解后予化疗、砷剂、ATRA序贯治疗.结果:初治18例完全缓解,3例复发
实行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国际潮流。笔者分别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谈谈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要建立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这就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1 平等性原则一方面给学生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应当平等地看待学生。另一方面,要在促进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基础上兼顾个体的特长发展。  1.2 隐涵性原则教师应采用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即天分:不是可以学到的东西),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及拥有天然资质的人(如体质、嗓音等)。一般认为,智商80-120算作正常,其中110—120属于较聪明,120—1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学科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可以有效提高人文学习的效果。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目标激励,适当进行归因训练,明确学习动机的转化,唤醒学习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