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上起建安,下至隋统一,历时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四百年中,社会一直处于动荡分裂的状态,然而处于汉末的建安年间,却是一个光辉的新起点。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将文学的创作意义提升大经国治邦的高度。自此,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了,文学开始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正如宗白华所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期,然而却是精神上最自由,解放,寓于智慧,浓情与热情的时代,算是富有艺术的时代。”
  在古代文学的漫漫长河中,文学的自觉性早在汉代便有了苗头。汉人将精于学术者成为“文学之士”,将工于词赋和杂文散文写作者成为“文章之士”,已显然把文学和学术区别开来,并承认其独立地位的趋向。从贾谊到祢衡,从枚乘到赵壹,从司马相如到张衡,两汉赋家从未终止过对辞赋题材,功用,风格和表现艺术的探索。散文繁荣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独立之文大大量出现。汉代文学不但总结了先秦的经验,而且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司马相如的“赋家之心”便是如此。汉代文学的自觉倾向,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带有一定的约束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是对汉代文学倾向的继承和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倾向与汉代的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一、学术思想的多元化以及以老庄为主题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最近本的思想根源。
  为由于社会原因,儒家思想以不复有当年的威力,取而代之的是从宇宙本体出发,探求本末,论述人生、社会、自然哲理的玄学。这种既不是道家亦不少儒家,却兼有二者品质的学派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玄学的流行,使追求个性解放,精神自由蔚然成风。文人志士开始放弃宗教隶属的舒服,摆脱官场的纠缠,非汤、武而薄周、孔。玄学中对自然的热爱也影响了那个时期文人的创作倾向,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陶渊明,无不潜心山水以避世。这一现象不仅使山水诗的兴起,而且极大的促进了魏晋时期的创作题材,完成了主题和艺术精神的转变。
  二、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在文学创作的心态中,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文学创作开始趋于个性化和风格多样化。
  (一)就诗歌而言,突出的特点是五言诗的成熟和繁荣。五言诗最早产生于民间,到了汉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大量存于汉乐府中。五言乐府诗新鲜,活泼,深受贵族和一般文人的喜爱,但是由于它来源于民间,质朴通俗,又受到正派文人的鄙视。因此,虽然在东汉末年出现了像古诗十九首那样优秀的五言诗,但总的来看,写五言诗的人不多见。建安时期开始,那种热情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建安诗人中除少数写四言诗和七言诗,大部分是人都热衷于写五言诗的创作。在其中的创作热潮中,曹植的《与汤德祖书》中“人人谓自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各自努力,竞相驰骋,彻底打败;汉代四百年来文人创作的沉寂局面。
  (二)在辞赋创作上出现了有体物大赋转向抒情小赋的趋势,完成这种转变,病史抒情小赋的创作成为辞赋的主导倾向的,是建安作者。赋是汉代的主要文体,汉赋作为汉代经济繁荣,國势强盛的反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词汇和艺术技巧,是十分宝贵的文学财富,但是,汉赋特别的汉大赋,以体物为工,少有寄托,或劝百讽一反收诱导之效,或寓讽谏之义而隐藏的很深,有明显的不足。抒情小赋最早在西汉时期便已出现,直到东汉中期才得以重视。汉末的赵壹等以用赋来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到了建安时期,才将抒情小赋推向高潮。曹丕的《典论?论文》中里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建安辞赋实为诗家之赋,赋家以诗为赋,偏于书写自我性情,既讲究辞藻的华美,又追求情感的浓郁,故那个时期的诗赋有大体相同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
  (三)散文则多发慷慨之音和悲凉之情。曹操曾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短歌行》)曹植则说“慷慨以悲心,兴文自成篇。”(赠徐幹)。慷慨,情绪激昂,多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出言气盛、感情色彩极强以至于直做悲叹之音。和以慷慨、悲凉为美作为所有建安作家的心态不同,崇尚辞采华美只是部分建安作家的审美倾向。但是这部分作家的审美倾向,却能代表建安文学发展的主流,在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三、文学自觉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而理论的自觉,又是在文人自觉和创作的繁荣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就是在这种理论自觉地产物。在文学文本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其他文献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原虫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弓形虫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商不容忽视,“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指的是情绪智力的高低程度。它主要包括个体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受能力、控制冲动能力和调整人际关系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占20%,80%取决于“情商”制约着智商发挥的程度和限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情商教育受到忽视,导致许多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乃至学生的创新精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产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威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全新的教学理念,存在牵强附会、形式化、缺乏有效性等问题,本文仅就新课程下招何实施初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
摘要: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我认为项目教学法将能极大地推进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将教师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这将对知识的传授与更新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而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品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广大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
摘要:随着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即将来临,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希望给大家以启迪。 关键词:中学生物 创新能力  一、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