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分化的一个拐点。本文就如何分解内容提前教学,坚持使用贯穿始终,想象联系强化记忆,抓住本质寻找规律等方面,对初中化学用语中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 用语 教学 方法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初步学会的技能性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用语也是初中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与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基础知识,无疑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际看,化学用语的学习与使用是初中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许多学生因为化学用语学习跟不上,而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最终在化学学习中“掉队”。因此化学用语教学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分散教学,贯穿始终
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虽然新教材对这些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已作了分散,但如果不灵活运用教材,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去进行化学用语教学,学生同样会感到很难记忆与使用。那么,如何作到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分散化学用语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化学用语教学效益呢?
1、分解内容,提前教学。对元素符号的学习与使用教学,可以采取在进行正式元素符号教学之前,将初中常用元素符号分解到各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记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按照教材编排元素符号教学在第四单元第二课题进行,在实际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可以将常用元素符号的识记,分解到前面11个课题教学之中,每节课(或课余)用2--3分钟学习识记2--3种元素符号,到正式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学生已经把初中常用元素符号记住了。这时进行元素符号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比较容易达到使学生牢固记忆与熟练使用元素符号的教学目的。
2、坚持使用,贯穿始终。化学用语教学坚持“随时出现随时训练,随时需要随时使用”的方法,即在日常教学中对随时出现的可用化学用语表示的微粒、物质与变化等,随时让学生进行练习,随时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表示有关化学粒子、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等,并且将这种做法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使用,反复书写常用化学用语。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克服学生对化学用语“容易学,记不住,不会用”的问题,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将会得以不断地巩固,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使用逐步达到熟练化程度。
二、想象联系,强化记忆
对于元素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在采取分散教学降低难度的同时,还可以运用联系想象的教学技巧,以强化记忆。
1、元素符号联系想象记忆示例:氧元素----人呼吸需要“氧”,要深呼吸就要张口,故以“O”表示;硫元素----联系到河流,你见过一条笔直的河流吗?故以“S”表示;氢元素----联想到轻,轻就易上升,上升就要用梯子,故以“H”表示;钾元素----联系到“铠甲”,故以“K”表示等等。
2、化学方程式联系想象记忆示例。前以赘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关键是要记住反应物与生成物,尤其要记住规律性不强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面列举几个联系想象记忆化学变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例子:
① 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白色固体氯酸钾/放进试管把热加/无色氧气水中冒/另外生成绿化钾/还有一点需牢记/二氧化锰催化剂
②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联系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提写的《石灰石》诗,并和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是指氧化钙?/还留正气二氧化碳
③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水溶液/澄清透明本无色/二氧化碳通进来/生成白色碳酸钙/虽有清水同生成/反应现象呈混沌
三、抓住本质,寻找规律
离子式、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学用语的本质,认真探寻化学用语书写的规律,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用语书写的技能,提高学习效度。
1、离子式书写。
(1)正确书写出某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符号);
(2)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表示出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的正负表示与数学正负数表示有所区别,电荷数在前,正负号在后;
(3)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等于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的电子数。一般某元素的化合价就是该元素原子得失的电子数,某原子团的化合价也就是该原子团得失的电子数;
2、化学式书写。
(1)单质的化学式一般用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等)。大部分非金属气体与少数非金属液体单质化学式表示方法是,先写出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一个“2”(表示构成某气体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为2个);
(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
①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一般显正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前,显负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后(氨气、甲烷等例外),并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合适的数字”以表示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所谓“合适的数字”,可以理解为满足该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数字(1略去不写),一般显正价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组成该化合物的负价元素的化合价数,显负价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组成该化合物的正价元素的化合价数(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例外);
② 酸的化学式书写:一般氢元素写在前,酸根原子团写在后(醋酸等有机酸例外),氢元素原子个数与酸根原子团化合价相等;
③ 碱的化学式书写:一般金属元素写在前,氢氧根原子团写在后,氢氧根原子团的个数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④ 盐的化学式书写:一般金属(或氨根)阳离子写在前,酸根阴离子写在后。一般金属(或氨根)阳离子的个数等于酸根阴离子的化合价,酸根阴离子的个数等于金属(或氨根)阳离子的化合价; (下转12页)
关键词:化学 用语 教学 方法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初步学会的技能性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用语也是初中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与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基础知识,无疑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际看,化学用语的学习与使用是初中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许多学生因为化学用语学习跟不上,而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最终在化学学习中“掉队”。因此化学用语教学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分散教学,贯穿始终
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虽然新教材对这些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已作了分散,但如果不灵活运用教材,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去进行化学用语教学,学生同样会感到很难记忆与使用。那么,如何作到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分散化学用语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化学用语教学效益呢?
1、分解内容,提前教学。对元素符号的学习与使用教学,可以采取在进行正式元素符号教学之前,将初中常用元素符号分解到各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记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按照教材编排元素符号教学在第四单元第二课题进行,在实际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可以将常用元素符号的识记,分解到前面11个课题教学之中,每节课(或课余)用2--3分钟学习识记2--3种元素符号,到正式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学生已经把初中常用元素符号记住了。这时进行元素符号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比较容易达到使学生牢固记忆与熟练使用元素符号的教学目的。
2、坚持使用,贯穿始终。化学用语教学坚持“随时出现随时训练,随时需要随时使用”的方法,即在日常教学中对随时出现的可用化学用语表示的微粒、物质与变化等,随时让学生进行练习,随时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表示有关化学粒子、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等,并且将这种做法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使用,反复书写常用化学用语。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克服学生对化学用语“容易学,记不住,不会用”的问题,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将会得以不断地巩固,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使用逐步达到熟练化程度。
二、想象联系,强化记忆
对于元素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在采取分散教学降低难度的同时,还可以运用联系想象的教学技巧,以强化记忆。
1、元素符号联系想象记忆示例:氧元素----人呼吸需要“氧”,要深呼吸就要张口,故以“O”表示;硫元素----联系到河流,你见过一条笔直的河流吗?故以“S”表示;氢元素----联想到轻,轻就易上升,上升就要用梯子,故以“H”表示;钾元素----联系到“铠甲”,故以“K”表示等等。
2、化学方程式联系想象记忆示例。前以赘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关键是要记住反应物与生成物,尤其要记住规律性不强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面列举几个联系想象记忆化学变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例子:
① 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白色固体氯酸钾/放进试管把热加/无色氧气水中冒/另外生成绿化钾/还有一点需牢记/二氧化锰催化剂
②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联系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提写的《石灰石》诗,并和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是指氧化钙?/还留正气二氧化碳
③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水溶液/澄清透明本无色/二氧化碳通进来/生成白色碳酸钙/虽有清水同生成/反应现象呈混沌
三、抓住本质,寻找规律
离子式、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学用语的本质,认真探寻化学用语书写的规律,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用语书写的技能,提高学习效度。
1、离子式书写。
(1)正确书写出某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符号);
(2)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表示出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的正负表示与数学正负数表示有所区别,电荷数在前,正负号在后;
(3)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等于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的电子数。一般某元素的化合价就是该元素原子得失的电子数,某原子团的化合价也就是该原子团得失的电子数;
2、化学式书写。
(1)单质的化学式一般用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等)。大部分非金属气体与少数非金属液体单质化学式表示方法是,先写出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一个“2”(表示构成某气体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为2个);
(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
①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一般显正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前,显负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后(氨气、甲烷等例外),并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合适的数字”以表示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所谓“合适的数字”,可以理解为满足该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数字(1略去不写),一般显正价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组成该化合物的负价元素的化合价数,显负价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组成该化合物的正价元素的化合价数(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例外);
② 酸的化学式书写:一般氢元素写在前,酸根原子团写在后(醋酸等有机酸例外),氢元素原子个数与酸根原子团化合价相等;
③ 碱的化学式书写:一般金属元素写在前,氢氧根原子团写在后,氢氧根原子团的个数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④ 盐的化学式书写:一般金属(或氨根)阳离子写在前,酸根阴离子写在后。一般金属(或氨根)阳离子的个数等于酸根阴离子的化合价,酸根阴离子的个数等于金属(或氨根)阳离子的化合价; (下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