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应急处理办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2例,术中破裂6例,分析破裂原因,并对术中破裂出血的处理进行总结。

结果

术中破裂原因:微导管刺破2例,弹簧圈刺破1例,支架顶破1例,血压波动1例,微导丝刺破1例。术中破裂出血的6例患者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1例,侧脑室外引流1例,腰大池持续引流2例,2例患者出血不多,术后未作任何处理。出院时恢复良好2例,轻度瘫痪1例,重残1例,死亡2例。

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及术中血压波动有关。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迅速而正确的救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并结合全身疾病诊断为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CSC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后极部均有神经上皮脱离,伴有色素上皮脱离者6眼,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萎缩2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疾病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手术切除依然是胰腺囊性疾病唯一可行的根治方法。胰腺囊性疾病的病理学分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治疗和随访原则也不尽相同,这对其术前定性诊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相继颁布了多个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治指南,但多数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本文旨在结合相关指南及文献,就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治及随访热点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服务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PBMV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管理有心血管临床药师参与,由临床药师向临床医师提供华法林剂量调整建议,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华法林抗凝用药教育;对照组患者按就诊医师医嘱服用华法林。抗凝疗效指标为INR达标率、有效抗凝率、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
目的观察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确诊的伴有高血脂的DME 40例(40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1次,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10 mg,疗程3个月。评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