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外国音乐理论精华为我所用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2日至4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发起,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研究》编辑部、《人民音乐》编辑部联合主办,郑州大学独家承办的“全国首届外国音乐理论经典论著翻译出版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西方音乐史、音乐文献翻译、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作曲理论领域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外国音乐名著翻译选题、音乐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的规范化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人民音乐出版社图书中心主任苏澜深首先介绍了中国音乐翻译的历史,他说:“我国的音乐翻译事业可大致分为辛亥革命之前、1949年之前、‘文化大革命’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四个时期。 1949年前翻译出版音乐图书56种,1949年到‘文革’前有53种,1978年到1980年有3种,1980年到2007年10月有753种,现共有268家出版社出版音乐书籍。”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则审视了当前音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他谈到:“中国的音乐学在西学引入的广度和深度上,尚需加力。从已有的音乐西学引入成果看,系统性、经典性、严肃性和思想性均有不足——具体表征为,选题凌乱、欠缺规划、偏于实用、规格不一……”可以说“重视和关注音乐翻译是我们学术水平发展的标志。”(中国艺术研究院蔡良玉)
  
  一、翻译选题的确立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上海音乐学院陈鸿铎教授建议“以各学科建设为目标、以急需或短缺的内容为优先、以英文论著为主,德文、法文为辅。”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从教学实际出发谈到:“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西方关于他律论的专著,原著一本都未翻译过来,这对学科发展是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学院杨通八教授也有相同的认识:“作曲是实践、运用性学科,作曲技术理论传到中国只有100年的时间,教材建设是很薄弱的,根据二手、三手材料学习对学科建设不利;对作曲技术理论的历史进行翻译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关注学科前沿。杭州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王晡谈到:“音乐史学研究不断在进步,新的成果表现在史料的新发现、考古的新出土、研究的新进展中。音乐文献翻译一定要取新,关注最新的信息。”中央音乐学院余志刚教授建议参照三联的办法出一套音乐学术前沿经典系列。三是关注普及读物。余志刚教授建议做单卷本的音乐家传记系列,他说:“现在类似传记都是讲故事,价值不高;传记作者应是音乐家,应博学并有自己的思考。”四是术语学工具书。中央音乐学院刘经树教授谈到:“即将印行的《中国音乐大百科》中没有术语学条目设置,建议从MGG (Sachtitle)、New Grove Dictionary 中挑选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术语,组织德、英翻译力量,编译一本《西方音乐术语学手册》(不宜超过两卷)。”五是加强专题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译审刘红柱认为应该加强专题史的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金经言研究员则认为既要搞专题研究又要兼顾各个学科。而王晡教授则对选题作了高度的概括:“选题要注重经典性、现时性、元基性、权威性、系列性、本原性。”最重要的是“吸收外国音乐理论精华为我所用。”(于润洋)
  
  二、翻译规范的商榷
  
  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谈到:“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一定是首要的。”刘经树分析:“编译的概念于20世纪初出现于中国翻译界;它允许译者可对原著做20%的增减,与当时国人接受西学的承受力有关。然而,20%的限定隐含着更大幅度地改写原著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曲解作者原意、侵犯原著作权。”“译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各个民族、国家、地区、历史时期都有自身特殊的思维模式。”(天津音乐学院周小静教授)
  关于具体的规范,杨燕迪认为所有学术著作都应该有索引,原书页码应该在边码上,译著应该有自己的说明。中国音乐学院李秀军教授根据个人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学习经验特别强调了直接的阅读体验的重要性。他特别注重翻译知识与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星海音乐学院任达敏教授则身体力行地从探悉译著《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中的翻译错误入手,强调了准确翻译的重要性。刘经树则具体而微地论述:舒茨的作品集Sinfonia sacrae(《宗教引奏曲》)译为《神圣交响曲》,就是个错译。dominent意为主导、支配的意思。和声学术语的dominent accord来自早期多声部音乐中,倒数第二个和音向末音的进行;在中世纪晚期的多声部音乐里,半音变化音的导音倾向逐渐支配声部向主和弦进行,形成了终止式。无论从词源及和声史发展的实际来看,这个术语并非“属和弦”,而是个“导和弦”。同样subdominent accord也不是“下属和弦”,而是“亚导和弦”。
  
  三、翻译书目的选择
  
  一是填补学科空白:金经言推荐了马泰松的《旋律学核心》。余志刚重点推荐了威利·阿佩尔《复调音乐的记谱法》。武汉音乐学院徐康荣教授推荐了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歌剧词典》和格伦·怀特的《音响词典》、彼德·曼宁的《电子计算机音乐》。二是尊重学科权威:蔡良玉认为塔鲁斯金的《牛津西方音乐史》是权威著作。王晡认为德文施奈德的《图片音乐史》和诺顿的音乐史丛书选题严谨、影响重大。李秀军重点推荐海伦·洛桑德的《十七世纪威尼斯歌剧——一种音乐风格的建立》。徐康荣认为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和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堪称经典,梅勒斯等的四卷巨著《音乐家及其音乐》当为任何专业音乐人之案头必备;他还着重强调了诺尔曼·德耳马尔的《乐队解剖学》的重要性。刘经树谈及达尔豪斯撰写的《十九世纪音乐》被欧美学界一致公认为音乐结构史的杰作。上海音乐学院译审汤亚汀谈到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在西方被誉为民族音乐学的“圣经”,内特尔的《民族音乐研究:29个问题和概念》是该学科公认的教科书。三是术语学工具书:刘经树谈到国内学术界尚未引入音乐术语学,他推荐埃格布雷希特主编的《音乐术语学手册》(Handw?觟rterbuch der Musikalischen Terminologie,二卷,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 1972年起出版)。四是导读性读物:徐康荣推荐了欣德米特的《音乐家初级训练》,杨燕迪则认为《音乐沉思》是很好的音乐导读本、是认识西方音乐学的灯塔和指南,是美国音乐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四、人才培养的模式
  
  将一种语言的识见转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述,这其中发生的除了语言方式的转换之外,实际上更是思想角度的转型与思维习惯的重塑。而音乐西学的“中文移植”,涉及学历眼光、西文功底、汉语表述、音乐理解、学术底蕴、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要求。(杨燕迪)目前翻译有:个人翻译、编译研究生、教师、老教师带领青年英语教师四种模式。(汤亚汀)于润洋说:“翻译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谨慎待之。”针对人才培养问题,周小静认为:“应该从音乐专业中培养翻译人才,音乐翻译最好术有专攻。”中央音乐学院姚恒璐教授认为:“专业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独立选材、独立翻译的能力。”刘红柱则谈到:“目前翻译人才很缺乏,要注重口译人才的培养。”上海音乐学院的孙国忠教授就目前中国音乐编译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考生来源、考试科目、毕业去向作了细致入微的介绍。上海音乐学院沈璇教授与蔡良玉则谈到编译专业研究生未来就业方向的确立对音乐翻译人才梯队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而专业音乐出版社可以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
  
  五、中国作品的外译问题
  
  于润洋和中央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非常关注中国作品的外译问题,张伯瑜谈到:翻译的意义一是信息传递即有关中国音乐的相关信息;一是文化传递即中国音乐中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人对音乐的划分方法,中国音乐语汇中所展现出的特殊内涵,中国音乐术语中所展现的音乐思维方式等等。目前有些翻译存在明显问题,比如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九宫”译成“nine palaces”(直译为“九个宫殿”)。而中文的“九宫”是九个“宫调”的意思。因为“任何语言中的概念与术语,绝无可能达到完全的意义对等。单词、语句的文化联想与意义生成,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中,不免发生诠释性的变化。具体到严肃的音乐学术含义,就试验用英语的框架来再造外语的音乐思想与经验;或者说,让外来思想与表述在中文环境里存活。”(杨燕迪)
  
  六、利益的协调与沟通
  
  一、出版界: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杜晓十认为:“音乐翻译的作用和意义很大,翻译必须有途径出版,目前纸质媒介还是最重要的,出版社任务很艰巨。我建议成立音乐出版协会。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讲,读者有三个层次:研究者和研究生,普通音乐院校的学生和爱乐人,这些群体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苏澜深也说:“我们的目的是做到学术利益共享和出版利益共享。”《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和《音乐研究》杂志副主编陈荃有也都针对此类问题坦陈了各自的观点。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李烨则就音乐出版与翻译中常出现的有关著作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二、学术界:张前谈到:“我们现在处在好的时期,中青年学者已成长起来,从事音乐翻译的人已经很多了;机遇很好,但是需要协调,如译者与出版社之间、各出版社之间等。工作要更有计划、有分工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要有结果。”杨通八认为翻译出版作曲技术理论的书对于出版社来说经济价值不大,但还是应该快速地、无偏见芥蒂地引入,因为本身这个学科就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杨燕迪认为出版商应该带头协调翻译工作,孙国忠也认为出版社应该有自己的咨询委员会。余志刚则谈到英国一个专家建议每个机构都应该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应该成立一个委员会,下面的机构应该在翻译前将材料上交委员会。
  
  宋永莉 郑州大学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在日寇铁蹄已踏破祖国河山的1935年,聂耳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烽火遍地燃烧、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孙慎写出了《救亡进行曲》。这两首伟大的抗日战歌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生死关头高举战旗动员群众、鼓舞人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1948年3月,东北音乐工作团成立,团长吕骥,副团长瞿维,以及和他们一道从延安鲁艺或其它战场调到东北来的关立人、寄明、刘炽、王卓、晓星、蒋
2011年3月20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中国古曲北大专场音乐会”,组织人兼指导教师为中国音乐学院古曲研究中心主任王苏芬教授,十几位学生演唱了15首中国古代声乐作品。笔者聆听了整场演出,同时触发了关于中国声乐演唱与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我国两千年的诗词歌唱传统在当今是否还绵绵若存?古人曾经有过的鲜活生动的歌唱如何纳入当今高校年轻学子的音乐视野,融入其音乐生活?  一、“歌曲演唱”的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历时4天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认真总结了5年来中国音协的工作,规划部署了今后5年的任务,修改了中国音协的《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音协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的领导到会并致词,特别是云山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
历史进入了2009年、共和国六十华诞在即,她的忠诚的儿子、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先生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礼,一份无限深情的“祖国之恋”——新的独唱专辑《祖国颂》。当我听到此音讯后,急不可耐地向老学兄秉义索取了该唱集,又如饥似渴地连续聆听了数遍。他那无限深情的歌唱,歌声中那饱满的热情,那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闪烁着“民族之魂”的声音,以及无形地溶解于这情意之中的娴熟的歌唱技巧无不深深地激
一    近年来,人类学家们对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范围和方法论定位有了新的拓展与认识,他们已不仅关注“异域文化”、“乡村文化”,同时把目光聚集在了“城市音乐文化”之中。随着城市人类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城市音乐人类学已成为音乐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音乐人类学家们开始借用城市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及后现代理论,提出一系列研究模式及概念,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理
2006年12月21—23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的“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庆祝会”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盛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这些论文主要围绕着“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王耀华教授的学术、教育思想研究”三个议题展开了较为
时光进入了1936年的初冬,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已经度过了5年的艰苦岁月,民族生存危在旦夕。盘踞在我国张北、百灵庙一带的“伪蒙古军政府”助桀为虐,接受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军用物资支援和日本指挥官的扶持,伺机向绥远地区(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及以西地区)扩张。  11月5日,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日本侵略者,在亲日的“伪蒙古军政府”所在地嘉卜寺(今化德)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集中主要兵力先进犯绥东
2010中国交响乐峰会在杭州举行    本刊讯 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杭州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杭州爱乐乐团承办的“2010中国交响乐峰会”于3月22--24日在杭州举行。  作为每年一度的中国交响乐界最高规格会议,中国交响乐峰会自2008年起已分别在青岛和北京举办过两届。本次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峰会,有来自全国近四十家交响乐团的负责人、港澳台地区的代表以及澳大利亚、韩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而今,30个春秋已然逝去,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中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过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音乐教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中国社会音乐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社会音乐教育形式多样,覆盖面极广,各种业余音乐培训、音
地球上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于美,首先要拥有发现并热爱自身之美的眼睛,然后才能够学习、借鉴和圆融他人之长处,进而到相互欣赏、并由衷认可不同美的和谐共性,在此之上方可一起添姿于我们身处的这个多彩的世界、充分展现多元的文化,最终达到所有民族相互尊重、世界和谐的大同之美。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周公“制礼作乐”,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乐舞向礼仪性质上扩展延伸,淡化其娱乐作用。因此历朝历代迄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