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渔夫的悲哀想到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渔夫,是远近闻名的捕鱼高手,他有非常丰富的捕鱼经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捕鱼高手,他每次捕鱼回家都要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怎样防止触礁,怎样避开鲨鱼……后来渔夫老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捕鱼,可是他的儿子每次捕鱼回来不是没有鱼,就是很少的几条小鱼。老渔夫悲哀地想:我已经把所有成功的经验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怎么我的儿子还这么没用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学生在教师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下,课堂教学总是显得顺畅、完美,学生也很少出错。可是,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无法独立思考,结果错误连连。
  其实,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是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所以,课堂中,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因势利导,发散思维
  
  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经历不同,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幼稚的,有些是模糊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他们的思维误区,因势利导,从错误入手,引向正确。
  如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以后,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甲库存粮500吨,乙库存粮数是甲库的4/5,甲库比乙库多存粮多少吨?
  学生计算时出现了多种情况。
  当时许多学生都认为算式500*4/5是错的,我请列式的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他不好意思地说,只看了题目的条件,没有看问题。我问:“如果要改成你这样的算式,题目应该怎样改?”他马上说出只要把问题改成“乙库存粮多少吨”,于是我鼓励大家开动脑筋给算式找个合理的问题。经过小组合作,学生给算式找到了问题,如甲库比乙库多存粮多少吨”、“甲库和乙库共存粮多少吨”、“乙库存粮多少吨”等。
  这样,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改正他们不经意间犯的错误,并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发散.使学生的认知逐步完善。
  
  二、顺藤摸瓜,获得真理
  
  由于受年龄、阅历的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思维肤浅,从而发生一些错误。课堂上的这种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最好契机。
  如在学了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水果糖4千克,每千克3.2元;奶糖5千克,每千克4.8元:芝麻糖11千克,每千克6.4元,将这些糖混合成什锦糖,这种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元?正确列式应该是:(3.2*4 4.8*5 6.4*11)/(4 5 11),但有三位学生的列式是:(32 48 6.4)/3。许多学生一时也发现不了这种解法的错误之所在,我就引导学生把这两道算式都计算出来,计算后发现结果不同。这时学生意识到后一种列式是错误的,但又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这时有学生提出改变题目中糖的千克数,再用两种方法算一算。这样,题目就改成了:有水果糖10千克,每千克3.2元;奶糖10千克,每千克4.8元;芝麻糖20千克,每千克6.4元,这些糖混合成什锦糖,这种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多少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题目中各种糖的数量不管怎么变,按以上三位同学的列式,计算结果始终不变,这显然是不对的。要是像以上三位同学那样,不管糖的数量,求出来的是三种价钱的平均数,贵的糖不管放多还是放少,都影响不到这个价钱平均数。疑团终于解开了。学生明白了什锦糖的平均价钱是随水果糖、奶糖、芝麻糖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我趁机告诉学生像以上三位同学解答出来的结果,称为“价钱的平均”,而方法一求出的结果才是“平均价钱”。
  
  三、积极探索,冲破定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式的、探究式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主流。课堂已成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自己在知识、能力、经验、阅历上的优势进行教学,还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合作交流,积极探索。
  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往往会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的方法计算,发生这种错误是因为受整数加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就难以直接相加的道理,从而引出了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的法则。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改正上述错误。
  总之,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学生尝试错误,经历错误,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发现思维的误区,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才会擦出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开展不同尺寸种根对掌叶覆盆子埋根育苗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种根粗度和长度增加,苗木存活率、苗高生长量、新根长度也相应增加;当根径0.4~0.6 cm、根长5 cm时,苗木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4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渗湿止血方加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达到作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以下四个要点。    1,审题德育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因此说在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非常重要。审题是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长此以往必将扼制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