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微木依萝
  彝族,1982年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自由撰稿人,现居广东东莞市。2011年6月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发表作品。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写小说和散文,作品发表于《钟山》《花城》《民族文学》《散文》《天涯》等。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第二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大沥杯”小说奖,2016《民族文学》年度奖等。
  他站在袁崇焕塑像前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走上去牵着马笼头说,我愿做他的馬前卒。
  这马前卒是我的丈夫。我后悔来此之前给他打扮一新,买了改良白西装、商业牛仔裤、198元吉利牌皮鞋;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牙缝里连一粒食物渣滓都找不见。所以这个马前卒现在看起来笑容干净,还很时尚。
  早就想来这里牵马,终于牵上了。他又说。
  我听完他的话更后悔给他这般装扮了。马前卒应该是这样的:头发有些乱,有些长,眼睛有神,耳力不弱,胳膊有几条疤痕但是很粗壮,指甲缝里有黑色的像煤灰那样的东西(常年喂马应该这样,或许当马前卒之前还干过挖煤这样的工作),双脚有力,脚穿……草鞋?……或者光脚;他腰间要随时备一把大刀,然后要有不凡的武功,衣服可以破旧。
  但他现在不是这个样子。
  其实他内心就是马前卒的样子,是我自作主张将一个王牌马前卒改扮成了蹩脚的时尚男人,所以这身行头在当时就不太讨他喜欢。
  你说我怎么可以看到他的内心——马前卒的内心?我为什么不可以?
  他是一个马前卒。他是一个写诗歌的马前卒。他写了很多关于飞鸟、诗人之死、大海、高山、平原,还有彝人吉狄阿拉等等这样的诗歌,但他没有写袁崇焕。他早晚会写的,并且我相信他的诗歌不会起句就来几声“呜呼壮哉悲哉”——干巴巴的吼叫。不过他倒是提醒我应该在这样一个早晨温和地喊一声“早安,石碣”。而且就在这战马前喊,目光要像袁崇焕的目光,方向要向袁崇焕看的方向,血液的味道要像这早晨的湖水,心中要装着刚刚从枝叶间落下的阳光。
  他此刻立在马前,个头刚好是马前卒的个头,提醒我看的阳光正好从枝叶间扫下来,先从马背上的袁崇焕身上往下落,滑过马背,最后落到他身上。这时候他看上去又像个书生了。好像马背上的袁崇焕也做回了书生,他走下战马,然后领着他的书童——在袁崇焕面前他不是马前卒就是书童——走进他的书房,然后他们磨墨,写诗,留下这石碑上的字。
  阳光从马前卒身上断开了一下,是一只黑色的鸟从枝叶间划过去,将这阳光划断了。或许不是鸟,是一大片来得不合时宜的乌云。
  你要牵多久?我指着这匹战马,问袁崇焕的马前卒。愿意终身做他的马前卒,终身牵着它。他像写诗歌一样回答我。他扬起脸,一片树叶正好打在他的脸上。这画面真古老。
  这时候阳光又落回他的身上,那只黑色的鸟飞远了。他没有放开手,面对着袁崇焕,眼睛不高不低望着他的主人。我想他要终身牵着这匹战马,驮着他的主人,以倒退着的姿势走路。我立在一棵落着叶子的树下,感觉自己是一只黑鸟,或者一片乌云。我是应该走开呢,还是留下来当另一个马前卒,我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吹起一阵微风,菊花和月季花混杂着的味道从秋风里飘来。我干脆坐下来等待马前卒从他们的战场归来。
  我坐到一张圆桌前,看到袁崇焕落在石头上的诗句。我再想一想他的马前卒落在我家里的诗句,觉得有些伤感。我当然知道这马前卒牵着的只是一匹石像马,可他那么认真,眼神那么肯定,好像他真相信这战马夜行千里,他与主人再走八百里就可以迎来黎明。
  走吧,我站起来喊他。这时候确实是黎明,比黎明更高几尺的阳光爬在树梢,非常光亮地照在湖水上。
  我将他喊醒了。他扭头冲我笑笑。
  我们经过一道红色大门,穿过那竹林小道看见一座有些破旧的亭子,那像是在战火中被烧毁的房子。他扶住那半面发黑的墙壁沉默了很久。
  这回我没有喊他。我半靠在另一边的老墙上想一些事情。我想刚才的战马,然后是这眼前的马前卒。
  对了,我得告诉你,这马前卒以前是干什么的。说来他的人生也像一个战场。他确实是挖煤的,十五岁,长得正好是牵马的年纪,手指甲和几个关节上有黑色的煤灰,右边脸上也有一颗煤灰(像眼泪痣),它们已经长进肉里。你看看,他生来就是马前卒的命。但他此刻很自由,他可以选择自己成为谁的马前卒。他从前可没有这样的自由。他要推着那煤车在狗洞一样窄的弯道里跑出蝙蝠的速度,这样一天可以多挣一点钱。他当时的心里只有钱,因为他母亲卧病在床。可是最后他被埋在煤堆里十小时,十小时没有阳光,他说,阳光是黑色的。他们之中死了一个,他爬出那狗洞一样的煤道时说,我命真大。之后他来到南方,离开了那黑色的阳光。
  现在他立在南方的石碣小镇,给袁崇焕将军牵了一个世纪的马,阳光温和,秋风不冷。
  我们走到湖边,像两个马前卒从黎明走到更深的黎明。湖水倒映着南方的杨柳,这杨柳还是绿的,它们只在冬天沉睡。它们所在的这座城市总是比在其他城市睡得晚。现在这柳枝在水里挑着几片白云,走出许多波纹。
  湖边开着龙船花,这是我到这里很久才认识的花,可能它并不叫这个名字,我一向没有好记性。龙船花里含着几滴露水,我将那露水赶下来放进嘴里。
  我们可以回家了吗?我问身边的马前卒。
  他向我转身,这姿势就像打马的中年人,有些迟钝但不算十分难看,向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们往回走,路过战马,路过炮台,路过破旧的亭子,路过披着诗歌的石头,路过袁崇焕目光远看的方向,我们从那里往家的方向赶。当我们走出大门,回头看了一下,袁崇焕高高立在台阶上,他的脚下菊花飛黄,月季飞红,阳光没有任何阻碍地落在他身上。
其他文献
缘分是什么?我想,是一种不由分说的东西,让人间聚散在一起的人,深深浅浅,悲悲喜喜的有了个由头。有的是牵绊,有的是牵扯,或续或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十几分钟或十几小时里,这有缘的一路上,留下了点什么。  01  我这个人,有一个怪癖:特别爱跟陌生人聊天。生聊也能聊一气,周围人都拿我没辙。简直不知道是因为有这个怪癖所以当上了编剧,还是因为当上了编剧所以有了这个怪癖。我理直气壮地以接触广大
权蓉  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数百篇文字见于各类报刊。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001  若说我在学生时代还留下来什么习惯延续至今,有两个,一是练字,一是去博物馆看文物。  前者是初中班主任那时看我太小,坐不住,用来定性的,三年里,寒暑假都不放过,每天一张字帖写下来,到后来自己喜欢写字,就干脆沿袭
冯雷,文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北京城市文化研究,在《诗刊》《星星》《光明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报》等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市场化时代的阅读与审美》《轮廓与高光:新世纪诗歌论稿》等。  三秋是我在中国诗歌学会微信公众号上主持《校园诗人》栏目时发现的一位中学生诗人。如果说小学生还能以天真为诗的话,大多数中学生的作品看起来似乎那种“学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张孜《雪诗》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洛桥晚望》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祖咏《望蓟门》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柳宗元《早梅》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姜夔《钓雪亭》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李白《独不见》  无端
“我在给您写信,还要怎样呢?我还能说什么?”  这是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根尼·奥涅金》里达吉雅娜写给奥涅金情书里的第一句话。情书的最后一句是:“写完之后,我不敢再看一眼,羞愧和恐惧使我手足无措。”  达吉雅娜充满羞涩的情书寄出去了,而我年轻时所写的情书通通留在了抽屉里。因为那时的我竟然相信,相爱的人能从风里听到爱的信息。  青春期到来,情窦初开带给无数年轻人难以抗拒的激动。有时候这突然勃发的情绪
阅读《平凡的世界》最初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因为最初我看到的不是三卷本,而是一大厚本,字特别小的那种。但上个世纪末,我看到我的师友们读这本书的热情,丝毫不输给阅读金庸古龙武侠与琼瑶言情——捧着读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就这样,接受近乎神秘的感召力,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我想身为中国人,不光因为可以读到《诗经》《红楼梦》而幸福,更应该因为读到《平凡的世界》这种将文学用生命书写出来的赤诚之作而幸福。阅读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是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强民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对于我们餐饮烹饪行业有哪些启示呢?  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将推动我国餐饮业的进一步繁荣。首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
辣汁岛鱼花    原料:乌鱼肉500g,菜心250g,银丝粉25g,红樱桃5颗,蛋黄4个,盐10g,姜50g,葱60g,料酒60g,干豆粉250g(耗80g),红泡椒150g,大蒜40g,香油30g,白糖20g,酱油15g,香醋15g,味精12g,鸡精15g,食油1500g(耗250g)。  制作方法:先将乌鱼肉去掉表皮,洗净血水,沥干水分,放在墩子上切成6cm见方的块状,修去四角,再用交叉的十字
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  我的左邻是一位过气的歌星,天天躲在房子里听她自己当年灌的唱片。右邻是一位退休的教授,天天喃喃祈祷。  在我的想象中,教授一定衰老不堪了。事实不然,这位七十岁的教授精神健旺,步履轻快,眼睛闪着喜悦的光芒。倒是那位歌星,四十多岁就已经面色灰槁、老态龙钟了。  原来,失意的歌星天天沉湎回忆,自思自叹,“苦酒满杯”摧毁了她的生机。而老教授虽然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却发愿学习拉丁文。
蒸饺,在北方,可谓是人人皆知的风味面食品。由于它小巧玲珑,皮薄馅多,采用蒸的烹调技法,对于现在众多食客不食油炸品和烤制的甜品来说,蒸制品的发展极具潜力,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即将是口味刁钻的现代人的首选。传统蒸饺的皮坯用料大多采用面粉和澄粉,馅心以猪肉见多。中菜创新素有“一菜百式,举一反三”的观点,蒸饺的原料并非只局限于单一的选择。以古人所言,“味无定论,适口者珍”的真理,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