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提出现有问题,并就如何优化应用题教学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之一。对于各类应用题,教学时间长,教师只能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有问题
1.1 形式单一,结构固定
虽然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学生识字水平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应用题的呈现形式多以图画表格为主,但从中年级开始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应用题,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而且从传统应用题的特点可以发现应用题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应用题结构封闭,讲求完
备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1.2 题材枯燥,脱离实际
传统小数学应用题的设计并未紧贴时代脉搏,学生不熟悉或已过时的生活内容仍可在教材中见到。一般来说,教材编写完成之后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教材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变化性是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
1.3 目的单一,成效有限
应用题教学仅仅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应用题在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方面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教学领域。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思维能力不等于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还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1.4 “类型化”现象严重
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差异。应该看到分类是给老师教学作依据的,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参考,若老师在教学中也向学生灌输这种分类思想就不恰当了。但一些教师喜欢设置“典型例题”,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一种确定的解法,他们热衷于学生背几个公式
或关系式,使学生拿到题目不是去分析而是去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效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谈起。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策略
2.1 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叙述方式采用书面语的形式,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边读边想的审题习惯。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必须要真正掌握题目讲的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哪些
数字是有用的,哪些数字是干扰项。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审题环节得到解决。其次,学生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就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题意。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
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求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在审题时不仅要掌握各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了解24只和2倍对于解题有什么作用。同时,学生还可以用简单的线段图来进行更加直观的分析,从而提高审题的效率,为接下来的解题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2.2 理清解题步骤
审好了题目,接下来就是解题环节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来解答应用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学生要根据审题环节总结出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列出相应的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其次,我们还必须强调检查验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正
确率。我们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再次,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答案书写方式。答案并不是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而是要有规范的格式,如答案的单位、最后的言语表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2.3 联系实际,丰富题材
数学是生活的产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中深奥的公式、单调的数字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之感,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不相符的,这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
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作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学内容,更应该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如男女生比例等,对相关
的应用题加以适当的改编,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将数学应用题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也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应用题教学,切实做到“三帮”,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水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综上所述,做好应用题教学,对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活学活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应用题教学现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期望给读者以启发。
参考文献:
[1] 陈玉燕.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2014(23):8.
[2] 王鹏.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63.
[3] 黄晓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读写算.2014(30):160.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之一。对于各类应用题,教学时间长,教师只能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有问题
1.1 形式单一,结构固定
虽然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学生识字水平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应用题的呈现形式多以图画表格为主,但从中年级开始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应用题,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而且从传统应用题的特点可以发现应用题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应用题结构封闭,讲求完
备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1.2 题材枯燥,脱离实际
传统小数学应用题的设计并未紧贴时代脉搏,学生不熟悉或已过时的生活内容仍可在教材中见到。一般来说,教材编写完成之后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教材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变化性是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
1.3 目的单一,成效有限
应用题教学仅仅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应用题在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方面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教学领域。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思维能力不等于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还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1.4 “类型化”现象严重
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差异。应该看到分类是给老师教学作依据的,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参考,若老师在教学中也向学生灌输这种分类思想就不恰当了。但一些教师喜欢设置“典型例题”,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一种确定的解法,他们热衷于学生背几个公式
或关系式,使学生拿到题目不是去分析而是去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效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谈起。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策略
2.1 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叙述方式采用书面语的形式,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边读边想的审题习惯。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必须要真正掌握题目讲的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哪些
数字是有用的,哪些数字是干扰项。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审题环节得到解决。其次,学生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就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题意。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
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求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在审题时不仅要掌握各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了解24只和2倍对于解题有什么作用。同时,学生还可以用简单的线段图来进行更加直观的分析,从而提高审题的效率,为接下来的解题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2.2 理清解题步骤
审好了题目,接下来就是解题环节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来解答应用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学生要根据审题环节总结出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列出相应的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其次,我们还必须强调检查验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正
确率。我们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再次,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答案书写方式。答案并不是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而是要有规范的格式,如答案的单位、最后的言语表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2.3 联系实际,丰富题材
数学是生活的产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中深奥的公式、单调的数字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之感,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不相符的,这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
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作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学内容,更应该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如男女生比例等,对相关
的应用题加以适当的改编,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将数学应用题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也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应用题教学,切实做到“三帮”,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水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综上所述,做好应用题教学,对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活学活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应用题教学现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期望给读者以启发。
参考文献:
[1] 陈玉燕.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2014(23):8.
[2] 王鹏.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63.
[3] 黄晓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读写算.2014(3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