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炸引信的类型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信,是炮弹、导弹上很重要的一个装置,任务是在对目标毁伤效果最大的时机,引爆战斗部。近炸引信,又称近感引信。顾名思义,因“近”而爆炸的引信。不过要注意:也有万米高度上引爆的近炸引信。因为“近”不是“远近”,而是“接近”。
  那就是接近到一定距离就引爆呗。也不完全是。有的是接近到设定的瞄准线,或者某个角度,并非距離。这次我们就说说近炸引信依据什么,判断该不该炸。
  先说一下近炸有什么好处。
  一发配备碰炸引信(又称触发引信)的炮弹,碰地爆炸。可以看到,破片要么向上飞,要么被土地吸收。过去部队里有“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的说法,因为老兵知道卧倒可以大幅减少伤亡。统计表明:炮弹杀伤兵员的85%发生在炮击的前15秒,此后新兵们也趴下了。
  如果配近炸引信,凌空爆炸,趴在地面是什么后果?
  一般地讲,一发炮弹近炸的杀伤力,相当于3~13发碰炸,也就是替换比3~13。越是卧倒、越是躲在堑壕中,替换比越高。
  对空射击时,近炸引信的效果更显著。
  比如用小口径高炮迎头拦截反舰导弹,如果配碰炸引信,或用不装炸药的动能弹,必须直接命中才能摧毁目标。而如果换用近炸引信,只要脱靶量(目标轨迹延伸线与弹道的距离)小于引信的作用半径,脱靶的弹丸就还能通过爆炸破片毁伤目标。假设目标导弹半径0.3米,引信作用半径3米,可以轻易算出,一发近炸弹相当于100发触发弹。而且近炸引信的作用半径一般都不止3米。
  如果是侧向拦截导弹,要比迎面拦截更难。在某次演习中,配碰炸引信的炮弹打7000多发也很难命中一次,配近炸引信的却只需要一两百发。注意:这时的替换比可不是7000:200,而是1/200:0/7000,无穷大哦!
  常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一发弹丸本来可以直接命中目标,近炸引信让它在3米外就炸,毁伤效果不是下降了吗?
  其实不会。有个术语叫“引战配合”,就是说:为了取得最大的毁伤效果,引信要与战斗部匹配,不同的类型战斗部要配不同类型的近炸引信。近炸引信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引爆方式、按原理、按波长、按频段等。需要与战斗部匹配的是按引爆方式分类,即引信根据什么判断起爆时机到了。
  近炸引信的引爆方式有定距、定高、定角、定向、定线等几种类型。
  定距近炸,就是沿弹轴方向,弹丸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值时,引爆。
  定距近炸引信主要配用于破甲战斗部,比如反坦克导弹上。因为聚能破甲战斗部是靠金属射流击穿装甲,而射流的形成需要一定距离。在最佳距离上起爆,可以取得最大破甲厚度。为此,破甲弹前面经常加一个空心头锥,或者长鼻子探杆。
  但头部太长会影响飞行稳定性。而且现在很多坦克披挂爆炸反应装甲,对付它得靠提前引爆的前置小战斗部。有时甚至要提前5~10米引爆前置战斗部,这时用长杆已不可能,必须用定距近炸引信。它虽然成本略高,但能在不改变导弹外形时,获得最佳引爆距离。
  反坦克弹药的定距近炸引信,“定”的是轴向弹目距离。它一般是贴地飞行,弹药侧面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经常比预定的引爆距离小。而且坦克首装甲经常是大角度倾斜,弹药侧面和装甲的距离,也经常小于预定的引爆距离。但引信只“看”轴向,不理侧面,因此这些侧面距离不会让引信动作。
  定高近炸,在预定高度引爆。除了前面讲过的炮弹凌空爆炸,很多空地弹药上也需要,以便更好地对付地面目标。
  子母弹要求在空中开舱抛撒子弹,而开舱高度直接影响子弹药在地面的分布密度。如果太低,会让很多子弹药“扎堆”浪费,总杀伤面积减少;如果太高,很容易漏掉目标。
  云爆弹,要求在地面上一定距离进行第一次引爆,撒开燃料,待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第二次引爆。如果高了,到达地面的冲击波会减弱;如果低了,影响燃料和空气混合。
  反辐射弹、烟幕弹等特种弹药,也常有定高近炸的需求。
  高度也是距离,因此定高近炸和定距近炸有点像。区别是“定高”的距离不是沿着炮弹、子母弹的轴线,而“定距”是沿轴线,不管两边的。因此它们在具体的测距技术上有些区别。
  测距、近炸的精度,也略有区别。云爆弹和对付雷达、电台天线的反辐射弹,希望炸高精准。子母弹对此要求略低。炮弹,则更低了。根据试验和统计,155毫米榴弹对立姿步兵的最佳炸高,是3~10米;降低到2米或升高到18米,杀伤效果只下降10%;低到0.5米或高到30米,也只下降30%。因此炮弹的近炸引信允许有较大散布,这也符合炮弹引信对低成本的要求。
  即便是要求高的弹药,一般也不是固定在某个炸高,而是多采用自适应定高引信,根据落角、目标等情况,自动调整炸高。   定角近炸,在离轴角达到预定值时引爆。离轴角,是目标和弹药之间的连线,与弹药轴线之间的夹角。
  这大多用在防空导弹的战斗部上。要介绍这个,先得讲讲战斗部爆炸后的破片,是怎样飞散的。
  大多数炮弹、战斗部爆炸后,如果沿着炮弹轴线看,破片是一圈360°均布地分散。
  但如果从侧面剖一下,会发现80%以上的破片集中在上下各30°左右的飞散角内,轴线前后方向的很少。
  防空导弹,这个飞散角更小,特别是采用杆式预制破片战斗部时,飞散角只有两、三度。如果是连续杆战斗部,就会一边飞一边散开成环,像“圆锯”一样“切断”敌机。这时剖面上的飞散角就更小。
  战斗部破片的飞散速度,和目标的相对速度合成,就会在空中形成一个圆锥形的毁伤面。相对速度不同,圆锥面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定角近炸引信,就是负责预测出这个圆锥面,并在其“接触”目标时起爆。起决定作用的是离轴角,和目标距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在破片的有效杀伤范围,也就是作用半径内,离轴角达到预定值就起爆。炸点离目标近,杀伤效果当然好,但那只能说明导弹打得准、脱靶量小,不是引信的功劳。
  如果圆锥面离轴角计算错误,即便是飞机离得再近,那也可能打不中:炸早了,飞机从圆环里穿过;炸晚了,圆环落在飞机后面。
  不同交会条件下,“预定”离轴角的数值都不同,因此定角近炸引信要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会自己计算。
  定向近炸,也是防空导弹上常用的,依据脱靶方位选定起爆点。
  这种近炸引信要配合定向战斗部使用,因为后者爆炸后,破片不是周向360°均匀飞散,而是某一个方向比较密集。实现这的方法很多,比如战斗部里的炸药偏心起爆,或者在某一方向预制V形槽。这需要导弹有控地旋转,才能把杀伤力最强的侧面对准目标。如果战斗部沿圆周设置多个偏心起爆点,定向引信选择一个引爆,就不需要旋转了。
  定向近炸引信,大多是定角近炸引信的一种特例,增加了脱靶方位探测,能控制不同位置的雷管起爆。因此它在技术和结构上更复杂一些。
  定线近炸,是在战斗部轴线对准目标时,就引爆。注意:战斗部轴线和弹药的轴线、飞行线,可不一样。比如下面这枚“比尔”反坦克导弹。
  “比尔”能采用这种近炸引信,是因为它采用爆炸成型战斗部,产生一种自锻破片攻击坦克顶装甲,距离远近个十几米都对杀伤效果影响不大。而且导弹是在距地面一定高度飞行,是一种掠飞击项反坦克导弹。
  路旁式反坦克地雷,也喜欢采用这种定线近炸引信,这时就是它等着坦克自己撞到线上。末敏彈也用它。挂着降落伞下降,边旋转边扫描,在地面扫出一个螺旋线。
  定线引信的瞄准线与战斗部轴线基本重合,与飞行方向有一定夹角。它要求有很强的目标识别能力,能区分目标、地面,甚至真假目标、已被炸毁的目标。它视线、视野很窄,看到目标就“发火”。因此尽管这类弹药没有导引头,但也能做到“打了就不管”,被列入精确制导弹药。
  归纳一下:抛开引信探测方向图、提前量、信号处理时间等复杂概念,可以概略地认为,近炸引信都有一个随弹运动、不容触碰、一触即发的敏感区。
  定角引信,对一个空心圆锥的内锥面敏感。圆锥角大小取决于弹药和目标的相对速度,相对速度越高,圆锥角越小。敏感圆锥面内,弹丸的正前方是盲区。如果脱靶量很小或为零,目标始终处于盲区,直到碰炸了还未发现目标。这叫“触发优先”,是定角引信的一种特性。有了这种特性就不用担心明明能直接命中,还提前近炸了。
  现代弹药,特别是巡飞弹等新型弹药,一般配备多模战斗部,能以爆炸成型、聚能破甲、破片杀伤等不同爆炸方式攻击不同目标。因此它们的近炸引信,一般也具有可选择的不同作用方式,包括定线、定距、定高等,称为多用近炸引信。如果近炸之外还可以选择碰炸或定时模式,就称为多模引信、多选择引信。
  美国M 782多选择引信,用于炮弹,有无线电定高起爆、时间、触发、延期等多种引爆方式。装定它时不需要手工操作,靠电磁感应直接写入数据。
  德国PX581激光近炸引信,用于迫击炮弹,定距起爆。长度只有9.5厘米,重约230克。内部有一个涡轮发电机充当电源。
  DS U-33无线电近炸引信,用于航空炸弹,定高起爆。
  DM 84多选择引信,用于82、120毫米迫击炮弹,有无线电定高、时间、触发、延期等选择,也是电磁感应装定的。
  美军的几种舰炮引信:M K417,无线电近炸,用于76毫米炮弹,长15.2厘米,重894克:M K418,无线电近炸,配127毫米炮弹,尺寸重量和前者一样;M K404,红外近炸,76和127毫米炮弹都能用,长14.5厘米,重953克。
  它们都是定角起爆,适合打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甚至反导。
  看到引信还有这么多名堂,很多读者可能会感到意外,以为本文是“未来时”,或者仅适用于高价值弹药。这可不对。近炸引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已广泛应用,产量达到过每年上千万发。前面提到的一些数据,可都是真炮弹打出来的。
  我军在抗美援朝、福建前线空战和抗美援越时,都吃过近炸引信的亏。战士们根据定高近炸炮弹的破片杀伤形式,还形象地称其为“一把抓”。吃一堑长一智。目前,制导弹药自不待言,我国各种大小口径的炮弹、火箭弹也多配有近炸引信。
  在一些国家里,三军所有的曲射炮杀伤爆破弹,包括迫击炮,都配备了包含近炸功能的多选择引信,而且频繁更新换代。目前已经可以将弹道修正装置集成进多选择引信,做成弹道修正引信,库存老式弹药换一个引信就变成了灵巧弹药。
  [编辑:熊伟绘图:王明贺]
其他文献
虽然近年来以色列情报组织一再改组,“摩萨德”也似乎风光不再,但是其创造的情报行动经典案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当年,以色列正是依靠情报组织的果敢精神和创造性特种行动,使其国防和军工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这里不妨让我们回顾以色列两次至今仍在传说的成功行动。  “诺亚方舟”行动  “诺亚方舟”行动是以色列情报组织的经典行动,使以色列海军装备一跃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也为其海军武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失去的海上优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研制一种用于舰载行动的新型货物再补给无人机,该机称作模块化垂直起降机。尽管美国军方还未发布有关该能力的正式要求,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自己出资研发该机。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兼航空航天系统部高级计划和技术总经理吉恩·弗雷泽说,虽然还未提出正式要求,但美国始终需要将货物从舰上运到岸上的能力,而这种快速安全运货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弗雷泽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还考虑将
何为非战略核武器?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须知在美国会研究局2018年2月撰写的、供国会议员和国会各委员会使用的报告《非战略核武器》中,尽管用了4页的篇幅来阐述战略核武器与非战略核武器(在美2018版《核态势评估》中亦称战区、战术核武器)的区别,却愣是回避了非战略核武器的定义问题。  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呢?一言以蔽之,不管以何标准,都难以进行清晰的分类!    按
菲律宾公务船开火袭击我台湾渔船,造成65岁船员洪石成中弹身亡,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5月11日,台湾当局于晚间对菲方下达72小时通牒,促菲律宾为射击渔船事件道歉、赔偿、惩凶和谈判渔业协议,在菲方数次如同儿戏的道歉下。台湾军方与“海巡署”16日出动多艘军舰、数架“幻影”2000战斗机和海巡舰,在台湾本岛南方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护渔演习,并首度越过台方划定的南方海域“暂定执法线”(护渔南界线
数年来,记者在全国各地拜访了多位亲身参加了上世纪末西南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我军将士。他们当中有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也有普通一兵。但当他们在谈起那场影响了自己一生的血与火的历练时,总是要讲这样一句话:“要说艰苦,那时的军工是最艰苦的,他们把上辈人吃的苦,这辈人吃的苦加起来都吃完了!”久而久之,记者内心深处有了采访一位参战军工的强烈愿望。天遂人愿,日前记者在成都军区巧遇参加过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军工、现任军区
美国的叵测居心  美国启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处心积虑构建对华遏制围堵战略圈。其策略之一,便是以“导弹威胁”为借口,反导系统部署为牵引,C4ISR网络为纽带,纵向和横向逐次提升、拓展,最终形成对华战略外交联盟、军事安全同盟及以解放军为假想敌的联合作战体系,削弱中国包括核在内的军事威慑能力。    从军事上看,美国建设反导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卫美国自己。根据美韩公开报道,在美国看来,中国对其陆基“
02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是我国自主研发并生产的第一种大口径防空武器系统,填补了步兵低空防卫的空白,其先进的整体综合性能体现了我国高射机枪的新水平,在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枪已经广泛装备我军边海防部队,并将逐步取代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列装全军,其改进型出口到伊朗等国家和地区。  性能特点  结构优,功能完善 02式高射机枪首次在14.5毫米口径机枪上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导气式自动方式的
韩国海军一直非常重视海军陆战队的发展,其海军陆战队师出美军,效仿了美海军陆战队的训练、作战、编制等主要方式。  而韩军大量两栖装备也大多从美国引进,诸如AAV-7两栖突击车、机械登陆艇等辅助登陆载具等。同时,韩国海军也非常重视国产登陆装备的研制,在美国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出了韩版的LCAC——LSF-Ⅱ型舰载气垫登陆艇(题图)。另外,韩国海军还从俄罗斯引进了3艘大型气垫登陆艇“海鳝”E级。这也使
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装备方队按照作战体系编成了7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新装备亮相,比例占到了40%。但最值得品味的是无人作战模块,尽管它只有3个方队,却展示了9种无人机和1款无人潜航器,而且全都是首次亮相国厌阅兵式。  这么多无人装备的集中亮相,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表明中国在无人装备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进入世界第一集团。此次国庆阅兵亮相的无人机涵盖了侦察、校射、攻击、反辐射、干扰等任务范围,形
兵器新品廊  德国计划开发新一代主战坦克  德国国防部计划在2015~2018年间与法国联合进行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技术和概念研究。德国“豹”2主战坦克于1979年开始服役,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2030年到期。随着“豹”2的老化,德国开发新型主战坦克理所当然。不过,有德国媒体报道称,开发新型主战坦克的真正原因是德国联邦情报局最近提交了俄罗斯作战力量分析报告,以及俄罗斯霸气展示的T-14“阿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