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18-0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随之而生。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现状,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物理教学中的大量探究性物理知识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因此,应当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呢?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明确探究性教学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转变学生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物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阶段的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学生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搜集、分析相关资料,需要设计探究方案,需要对探究问题提出解释和预测,需要展示探究成果等等。这样就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角,突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真实体验,提高了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由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中,加入了许多探究活动,非常具有探究性。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感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从而奋发学习,不断开拓进取。以此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
  四、注重问题的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教学中常用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解决了某些物理问题,经历了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经历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应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创新”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其二,问题的解决应具有较为明确的策略。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使学生可以经历自主学习、探索直至获得结论的过程。另外,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运用一定的数据资料,经过一定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在小钢球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可能会怎样变化?根据什么判断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变化?如果将小钢球换成乒乓球,机械能是否守恒?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分别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设想,实验操作的过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小钢球来回摆动并且几乎能摆到原来的位置,小钢球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而乒乓球摆不到原来的位置。说明乒乓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小钢球机械能守恒,而乒乓球机械能不守恒?所以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情况下机械能都守恒。设计这样的问题最具有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最具有探究性的,最容易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学生产生探究愿望的原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自学讨论相互探究过程中,能把思、疑、问、学连结在一起,就会给实验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利用学生集思廣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仅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局面,使学生获得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为学生营造探究性的物理课堂,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开发出来,为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做好准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还有多少儿童是真正被文字感动着,他们越来越不懂得爱也不会感动,他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干涩。而在美好童年时代,好的儿童作品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还能增添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写出来的东西更具灵性,能增强语言驾驭能力,使孩子们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方面较为出众,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1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厌学心理,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主动积极地去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探究新知、活跃学生
金融通过提供支付与投融资服务,促进经济交易的发生和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金融服务与家庭部门的财富增长、信用可得性高度相关,因此金融也发挥
期刊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新奇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乏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识记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